商家如何用时尚的美感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商家如何用时尚的美感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参与:冷芸时尚5群群友
时间:2021年5月29日
庄主:Yolanda-北京-时尚编辑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引言
时尚是个谜?纷纷扰扰的时尚界都在说些什么?品牌又是靠什么俘获芳心?
庄主介绍
Yolanda-北京-时尚编辑
服装设计专业转行时尚编辑。曾做过留学培训、服装设计工作。

1.是买“服装”还是买“时尚”?
芸友张楠:
我个人认为时尚品可以是艺术品,同时也可以是是一般物品,这不矛盾。
芸友王欣治:
设计师把平平无奇的纺织半成品,慢慢一步一步制成服装艺术品。
芸友Carrier:
它们在我心里是有界限的。时尚和时装属于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但也可以是纯艺术。
冷芸:
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消费者视角?它们觉得“服装”与“时尚”有区别吗?区别是什么?还是觉得两者可以混淆?
从学术上而言,这两者其实定义也有争议。不过就总体而言,大多数学者认同时尚附加服装“符号”意义,也就是普通人说的“精神”意义。服装更多代表“物质”层面。但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种说法。
芸友Jessy
我也认同,一件衣服的精神,无形的价值比一件衣服的物质物料还要大。
庄主
服装所处的场合:学校、职场、派对、婚宴,度假、足球场、民族、国家场合等。所处的的角色:上班族、家庭主妇/夫、孕妇等等。
我个人理解,服装是一个人的身份象征。抽象地说,服装是区分人属性的工具。简而言之,区分社会属性(职业服装),区分性别属性(男/女/童)等。
时尚则是指“当‘我’与‘我们’所代表的集体出现了不统一时,时尚的芽就破土了。”“不统一”是与社会要求的不统一性,与传统、固有的形式不统一,与大众审美不统一。
比如,朋克之母Vivienne Westwood的破洞T恤、金属拉链、隐晦的宣传口号,把胸罩穿在外衣外等。Maison Margiela把服装一贯隐藏的内部工艺呈现在外。“不统一”是与社会要求的不统一性,与传统、固有的形式不统一,与大众审美不统一。比如在学生时代,留长发。西装穿拖鞋,睡衣去逛街。
换句话说,时尚在我看来则代表了“个性”、“与众不同”、“独特”、“创新”等。
2.时尚的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庄主:
这里指的美不是“装饰”,而是“审美”。
冷芸:
那是不是要溯源“时尚”何时开始的?假如我们都认同时尚本身代表了精神?大家如何定义“美”的呢?
至于时尚的起源在学术上解释不一样。如果我们认为时尚具有符号意义,那么从封建社会就有这个区别。大家如果看历史,不同的阶层有不同服饰代表不同含义。这个时候也可以视为“时尚”。
不过一般来说,行业里会将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视为当代时尚的开端。这就是看是从社会学去探讨,还是时尚服饰本身来谈。就是”时尚“这个词的起源。这里对时尚的定义是“时髦”“流行”,在中国起始于唐朝白居易的《时世妆》。
“美”,一般是指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感,这是比较通俗地讲。但在哲学层面它的含义还有很多。但不在我们今天探讨范围。
庄主:
所谓审美就是感知到美的过程,所有能产生美的时尚往往与人心理上的情景一一照应,因此我认为“时尚美”产生的条件为二:一是时尚引动了我,意为契合我所处时代,文化背景,乃至“我”的身份,“我”的喜好。二是我体会到了时尚趣味性,意为我理解到了时尚的历史、背景与灵感理念。
时尚的美是一种偶然性,偶然的背后是对美的理解和生活的无意识连接,这些理解和连接变成了缝纫线。这种偶然的乍现,我们也称之为灵感。
芸友王欣治:
时尚可以分成多样化。

1.设计师的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设计师对美感的追求首先来自灵感。灵感是所有设计的开始,
比如说到“花”,大家可以想到什么?
芸友楠瓜:
大自然、户外、度假、疗愈......疫情过后,我对舒缓身心的东西尤其渴望。色彩方面, 我更加喜欢一些令人能振奋情绪的,有健康生命感的颜色。
芸友王欣治:
大自然,户外品牌定位(使命、愿力)。
芸友Ok:
我最近比较喜欢的创作方式是以vintage鞋子或画作为灵感,“拟人化”创作出时装。要是以我现在钟爱的风格,我可能会做个樱花系列,做成改良和服日本姬。
芸友熊猫:
花的色彩搭配。
庄主:
“花”先是从盛开到枯萎,然后是花瓣萎缩的过程,之后是形状:聚拢、缩水、凋零.....最后是颜色从明亮到黯淡乃至最后的沉寂。我们来看看Alexander McQueen“濒危的花”系列。

2.想象你是设计师,你会以什么主题作为创作题材?
芸友Ok:
就我自己的品牌而言,最近我们在开发的春夏产品是中国风与朋克的碰撞结合,属于法式优雅时髦的轻lolita。
芸友熊猫:
我会想想参考发型的样式来做衣服的设计主题。
庄主:
很棒呀!从发型来的主题,我能想到的是:渐变、层叠、不规则的下摆。
芸友王欣治:
服装也是有渐变、扎染的时尚风。有机生态、草木染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芸友楠瓜:
天然染料扎染可以弘扬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力也是未来趋势里一个重要的点。
庄主:
我拿我曾经做的“光”系列主题来举例说明,我们是如何思考设计主题的:
“光”→日光乍现→盛夏充盈日光→折射在金属上的刺眼的光。
“影”→浮光掠过→转瞬即逝→斑驳的光影。


1.大家有没有最喜欢逛的一家店铺?
芸友楠瓜:
有个品牌叫班小雪,我比较喜欢。每次去逛都感觉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忘了自己在商场里。
2.品牌用什么俘获了”我“的心?
(1)造氛围
庄主:
灯光、展示台、陈列架、地毯、气味等元素都在构建品牌独特的氛围感。每个细节为强化品牌的概念而存在。
芸友熊猫: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DUOZOULU的店铺。白色的展台整齐地摆着每一双鞋,就像是在展览,并且店铺还有点科技感。
芸友楠瓜:
我觉得我被班小雪一类品牌吸引是因为其整体氛围给我的视觉享受,还有其产品所表达的文化理念和创新精神。它们让我充分享受不一样的美感并产生快乐,进而对品牌传递的美感有了继续追求探索的渴望。
庄主:
我以Maison Margiela为例,分析一下他们的品牌店铺。他们店的家具不规则几何形状,就像是故意偏离规整的形状。在实体店里,墙体与立柱相互衔接,但是建筑物的个体分离。白色的墙体,如果用手摸的话会发现墙面有意识保留了石膏的天然纹理。其实这些设计都在呼应他们品牌的设计语言,解构,内衬外露等等都有用到。

(2)造故事
庄主:
只有会讲故事的品牌,才会吸引听故事的人。给一个产品赋予一个故事,激发消费欲望。ACNE一件T恤衫,有时是一件写有家庭关系的T恤衫,有时是一件为非正常家庭而打造的T恤衫。

芸友楠瓜:
其实这个牌子我会去看,但是更多是看他单款和搭配是否可以借鉴来我系列里好不好卖。没有更多去深入研究更深的意义。
庄主:
但我所希望的是,我们在陈述一件单品时,不仅仅会谈到“面料不错”,“颜色匹配”,“大小刚好”,而是会作为艺术哲学去探讨。
(3)造话题
芸友熊猫:
感觉现在很多品牌都会邀请明星走秀。
芸友楠瓜:
还有跟设计师品牌联名,毕竟流量至上。
庄主:
比如没有成功的Burberry与《王者荣耀》合作推出线上皮肤,就是跨界出圈。当我们围绕着一个产品说话时,除产品本身样貌之外还有它的“八卦”,这些便是品牌为俘获我们“营造”的话题。
芸友楠瓜:
现在有一些虚拟网红,年轻人也好喜欢。

1.时尚是大众的艺术,还是小众的自娱?
庄主:
时尚在为边缘人群设计,以获得大众的满意,但往往二者不可兼得。
芸友OK:
是小众,大众暂时还有没能力欣赏认同,也没足够的消费能力。
庄主:
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的文化、经济的局限性的。
芸友楠瓜:
我个人属于大众群体,毕竟是快时尚商业设计从业者,特别小众的东西可能我不是全部都感兴趣。实话实说,有些小众品牌可能只会觉得在他的这个领域,他把自己的这种思想和创意表达得非常棒。每个个人经历和状态不同,对我而言,对于小众品牌我只能是欣赏,且也只能止步于此,并没有那种进一步探索的期望,所以更谈不上去消费。
庄主总结
一、看不懂的时尚
1.是买服装还是买时尚
服装是区分人属性的工具。简而言之,区分社会属性(职业服装),区分伦理属性(男/女/童)。
(1)朋克之母Vivienne Westwood的破洞T恤,金属拉链,隐晦的宣传口号,把胸罩穿在外衣外。
(2)Maison Margiela的把服装一贯隐藏的内部工艺呈现在外。服装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2. 时尚的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里指的美不是“装饰”,而是“审美”。所谓审美就是感知到美的过程,所有能产生美的时尚往往与人心理上的情景一一照应,因此我认为“时尚美”产生的条件有两种:
(1)时尚引动了我;
(2)我体会到了时尚趣味性。
二、设计团队的日常管理设计师在想什么
1.灵感是怎么产生的
灵感是所有设计的开始,以花为例。
2.想象你会以什么为创作题材
“光”与“影”。
三、设计企划“我们”为“什么”消费
1. 有没有最喜欢逛的一家
Acne Studios,Gucci,Balenciaga,JNBY,icicle之禾,。
2.品牌用什么俘获了我的心
(1)造话题;(2)造故事;(3)造氛围。
四、开放性讨论
时尚是大众的艺术,还是小众的自娱?时尚在为边缘人群设计,以获得大众的满意,但往往二者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