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歌手是好歌手吗?

简单来说,如何将商业和艺术做到平衡是一种学问,以及检验市场是否成熟的体现。华语或者说内地现在来看貌似还差的有点远。
举个例子简单说日本吧,去年大热剧《初恋》的主题曲《First Love》算是再次的翻红了一次。这首曲子是宇多田光出道专辑的同名主打歌,也是亚洲最高销量的曲子,当年也是作为《魔女的条件》主题曲为世人所熟知。
我简单粗暴直接把《First Love》算作是亚洲音乐商业价值里程碑的一首歌曲。其实当时日语R&B已经发展了好多年了,例如黑人音乐父久保田利伸,R&B王子平井坚,情歌王铃木雅之等等。他们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和脱俗的作品质量。
《First Love》的火爆到底具体是什么原因可能无从得知了,可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也有一点关系。但是FL就像是jay一样有着跨时代意义,在20世纪的最后两年投下的世纪炸弹,这标志着属于东方人的R&B时代正式来临。这首歌曲是16岁的宇多田光对“First Love”的个人理解,这种艺术是私密的。和影视剧无关,但是又无比契合主题。每个人仿佛都能在音乐找到属于自己的“First Love”。
个人创作歌曲的原创性是体现自身艺术的最好方法(曲子的艺术性和词的文学性)。如果被打入“类OST歌手”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你本质上失去了本我。艺术先是个人本我,再是他人,空心化一旦形成对“艺术家”这个认知就大相径庭了。不过可能就像是老丁头说到那样,我像个贪婪的地主太希望这种歌手能爱惜一下自己的羽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