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七十三 ——闻人氏
七十三 闻人氏
“一开始,当邪恶的力量弱小时,他们谨小慎微。和颜悦色地欺骗、偷取力量,或是结党营社欺压恫吓。人们往往忍受,当这种忍受慢慢成为了习惯。邪恶就会利用这一点变本加厉。渐渐地,邪恶的力量就会占据上风。正义战胜邪恶就变得越来越困难。当人们战胜不了邪恶时就会继续忍受。久而久之习惯与忍受而不敢做出改变。这是所有动物的本性。这就是为什么邪恶逐渐笼罩,正义往往很难得到伸张的原因。”赵策望着远处敌军正在施工夯筑的土堆,以这样的一语双关的描述表达此时的感想。使得马李珂以及赵策的几位同僚一时无法理解。
马李珂一脸疑惑:“大人,您到底在说什么?”
“表达我的真实想法,因为我想与你交朋友。”赵策回答,“我得知道戍卫地区的人们在想什么。我也想通过你们看待天下的视角审视天下。”赵策见到马李珂的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便像个外国人一样张开双手让对方仔细打量自己,示意自己以及自己胸前的绶带,“我是本朝司徒,这是我的职责。”实际上马李珂的疑问是敌军即将筑山逼近,这位司徒怎么能有心思发表人生感想。但是当马李珂仔细回想这些话的时候,又觉得这番话发人深省。他看着自己的部队和其他部队在调运土石也开始造山筑坡,心里回想虽然赵策对他的一本正经看起来有些诙谐滑稽。但每次回想起来。背后的深刻意义却让他觉得毛骨悚然,并让他为自己的后知后觉感到惭愧。
当尚桑城内外的将士们忙于运土造山时,尚桑城周围也在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黄权派人秘密策划河东豪门叛乱的计划经历了一个冬季的蛰伏终于付诸实施。
最先感受到这一变化的便是刚上任的灵郡郡丞闻人师(敬言)和二弟闻人统(文幌)。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街上的人们在看见他们时神情的变化,随后又有勇敢市民向他们举报本地的河东大族王氏私藏武器和铠甲。一切线索明确地指向一个地方——豪族准备趁赵策忙于抵御黄权时,起事作乱。而且就是现在!
然而目前灵郡的兵力已经都派往前方支援作战,郡内已经没有更多兵力支持他们清剿作战。兄弟三人在一阵愤怒、悲苦和一筹莫展的商谈后决定让五弟闻人武亥外出募兵。
出发的那天,五弟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喊“恶人要杀我兄长。谁能帮助我们。”从郡府一路哭到了城外。路人听到无不为之动容。
平静地过了三天之后,闻人统(文幌)想出了一个可以先发制人的主意,他以哥哥的名义要求本郡除了守备和治安官之外的其余人全部到里郡府最远的一条河去祭祀河神。因为他已经知道本县王氏正带领叛军即将到来。这留下来的五十个治安官都是经过挑选可以与之出生入死的勇士。
此时,王氏已经公然违抗命令率领五百余人杀气腾腾地向郡府赶来。留守的郡兵立即放下兵器逃回自己家,有些沿途直接摇身一变,加入了王氏。闻人师已经得知了情况,两兄弟与这五十位敢死之士打开武器库,为他们穿戴甲胄,准备齐整,等待着与叛军决战。
当晚,郡府上下提前整备完毕,大家都等着闻人师下令出击。闻人师三兄弟正在为彼此穿戴甲胄,外面的闻人统和大家听到了这样的声音;
“文幌呀。你也拿出气魄来吧!”从屋内穿戴好盔甲走出来的闻人师大声鼓舞众人,特别是他的弟弟,此时的闻人师威风凛凛严肃可敬,“今日之战,无论胜败,我们的事迹将被人称颂。我们光宗耀祖。我们的家徽将闪耀于世间。我们乃是闻人氏。天下闻人!”整装的军吏们看到他肩膀上的重明鸟[1]图腾家辉而信心大振。郡府之外便是人数众多的叛军。
他们怒吼着打开大门,与迎面及身后赶来的叛军交战。闻人统身先士卒,在他的感召下,他的弟弟以及各部下也奋勇当先。以至于成百上千的叛军中竟无人敢靠近他们的身旁。他们一路从郡府杀到王氏府邸,王氏首领王貉(温徳)率领一众叛军及族人拼死抵抗。但终究还是没能阻挡郡府的这五十二个人。当闻人师及其部从破门而入后,王貉(温徳)带着妻儿从后门仓惶逃走。叛军立即丢下武器逃走、投降。
闻人师兄弟又在城中临时招募了一百多位效死义士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们收集物资,加固了郡衙守备。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叛军在这里对峙。
正在外地募兵的闻人武亥(烈山)闻讯带着刚刚入伍的一千多名新兵急忙赶回。但是在城外,新兵们都不敢上战场战斗。此情此景几乎快要把闻人武亥逼疯。于是这位闻人家最想当将军的年轻人披上重甲骑上战马仅带着五名随从便直奔敌军主帅。
一开始敌人并不知道这六个人的来历。但是在看见他们疯狂砍杀之后叛军被闻人武亥的勇猛所深深震撼。
“快让弓箭手放箭!”敌军将领孟衍(浮徳)紧急下令,但却为时已晚。闻人武亥在这时突然出现在他旁边。两人对视,闻人武亥觉得孟衍的胡子样式特别,认为他一定不是一般人,便将其刺死。然后继续在混乱的军阵里寻找敌人头领。经过一下午的激战,闻人武亥带着幸存的三位随从返回集结地。
叛军在治所内外经历了一场混乱的战斗后发现自己的主将已被闻人武亥所杀,于是在夜晚十分黯然撤退。
至于那一千余名不愿参战的新兵。闻人武亥本想痛骂和鞭打他们。但在他与兄长重逢之后,哥哥闻人师阻止了他。闻人师对这些勇于参军的小伙子一一礼谢,感谢他们在这样一个危难的时机挺身而出。他给这些新兵每人放了八天假,在此期间他们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要继续留下来。
而在桑州的另一边,赵策的槽长尹彰(玄昭)正在用一种苦行僧似的方式感化安抚民众疏导豪族的不满。他一到东平郡,当地大族吕氏就拦住他的车马,让他尽快回去。但是他舍弃车马,独自前行至府衙办公。他后来把自己的马车驶入治所县城的大门外,让人把车轮埋起来,以此表达自己将致力于此的决心。
东平太守宋康(字壮才,他就是何钦的舅舅)仰慕他在临州时的美名便送给他一套宅邸。这位槽长觉得自己来到这里的职责就是让黎明苍生有所安顿而不是先安顿自己。于是便放火烧了这座宅邸。还阻止其他人灭火,只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在旁边守着防止引燃了别人家。因此,他还因纵火罪名入狱三个月。但他的名字却一下传遍了整个东平郡。
他宣扬对话谈判,公开检举、揭露豪门士族的肮脏交易因此惹得这些势力对他咬牙切齿。他们怂恿一些无赖去迫害他。他就脱下衣服袒露上身让他们打自己。他问这些无赖“你们这样几个人欺负一个人会让你们变富有吗?生活变好了吗?获得地位或者认可了吗?你们只会让你们身后的人获利,但你们自己依然什么都不是。”几个无赖羞愧难当扔下凶器逃得无影无踪。受他的影响人们逐渐变得开明、勇敢起来。
灵郡发生叛乱时,东平郡的大族阎氏也在集结兵力。尹彰(玄昭)得知此事后便独自一人堵在阎府的大门外。阎府冲出一支军队将他包围起来。阎氏首领阎袆(华京)甚至想让人趁乱将他杀死。街边的邻居们见自己心中的名士身处危险便拿起任何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相互转告,自发朝阎府聚集。两派之间的语言冲突逐渐升级,眼看即将演变成一场战斗。
突然,几十名骑马的士兵赶到人群中央,他们对着阎氏的大门大声宣布:“东平阎氏及亲党,你们的叛乱已被识破。你们的城外兵士已被我灵郡郡丞闻人师部击败……”
救兵及时赶到,一场危机终于得以化解。尹彰在庆幸的同时怎么也想不到闻人师不但击退了本郡的叛军,还跨郡帮助扫清了这里的叛乱。
事实上,闻人师在击退叛军之后随即便收到了周边郡县发生叛乱的报告。危急之下,他把手下一千多人召集起来给他们每人印发了一篇盟书,对他们宣布:“天道不幸,苍生罹难。但我朝福运尚存,能有幸得到各位鼎力相助。闻人师感谢诸君在这样危难时刻挺身相助,闻人师愿与诸君结为兄弟。与闻人氏人同进同出,同衣同食,同封同赏,同战同伍。你们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诸君若遭刑罚,我愿与君一同承受。天下倾颓,国乱岁凶。但也是我们大有作为的时机。”
将士们听到闻人师的话之后群情激愤。他们异口同声地大吼:“愿追随兄长赴危效死!”
闻人师与他的一千多位兄弟就如昏黑下迸发的光芒。让整个桑州为之一振。也让东迁的尚桑朝廷为之一振。当他的妹妹闻人穗在朝堂上听到哥哥的事迹时顿时觉得十分欣慰。她也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守护这束光芒。
她说服现在的司空闻人恭(文念)新做了一副新太守印绶,派人送给鄀鄢郡吏梁嵩(升徳)。冥思苦索之后,她使用了大部分外交官最笨的也是最基础的方法——给南部九郡的各位掌控者一一写信,劝说他们支持赵策,加入自己的阵营。
她的努力获得了回报:除了一些郡守闪烁其词的回复外,石垣太守张芳(元重)声称如果赵策为孙谋提供庇护就会与赵策敌对。鄀鄢的梁嵩(升徳)在回信中告诉她,钜京的朱悌(孝温)也给他送来了一副太守印绶,同时,还带来了一位新的鄀鄢郡丞。江都郡丞宋桢(倬云)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加入赵策阵营,无奈周围联盟已经形成,不得已才加入九郡联盟。为表诚意,宋桢(倬云)已经安排家人秘密迁往临州。
闻人穗随即动身前往鄀鄢郡。
“你来晚了。”鄀鄢郡太守梁嵩(升徳)意味深长地告诉他的朋友,“原来的郡丞已经推荐新郡丞已上任。我现在是钜京廷的太守了。”梁嵩的眼睛向旁边一斜表示自己实在是迫于无奈,“丞相大人(黄权)现在深得诸郡长官的信赖。破虏将军、江都、泉陵郡守以及我都打算应邀支援丞相大人的东征计划。所以请您不要在做徒劳无意的事了,望您好自为之。”
梁嵩使用了一套外交辞令拒绝了闻人穗,但闻人穗听出来他并不甘心于黄权之下,因此用一些巧妙的暗语在陈述情况。闻人穗回去之后立即将这段话翻译出来:南部联盟的各县和地区已渗入黄权的势力。目前各郡长官认为黄权是强势的一方,都倾向于支持他。有一支新的力量将向东发起进攻。这只能是目前掌控巴蜀之地的雷隗(国水)和皇甫和(中云)。江都和泉陵郡与鄀鄢对这次东征的态度都非常消极。
闻人穗把这些信息加以整理之后,南部的局势便清晰的展现出来。雷隗(国水)和皇甫和(中云)中的一人将率领一支部队进攻章武王孙谋(子明),因为后者掌控着通往淮北以及淮南及江南地区的咽喉要地。宜州牧刘原(雅叔)非常欢迎皇甫嵩这个地区最大的威胁把自己的主要力量用来威胁别人而不是自己,因此极力推动这件事。但他不可能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破虏将军鲍范(本阳)为了防范茶邑的郭纯(玄清),泉陵太守孙济(德昭)之前已经和孙谋达成和解,江都郡丞宋桢(倬云)已经秘密投靠赵策,算上鄀鄢郡,将至少有五个地区不会参战。加上孚州本就偏远,还与天道教叛军孔邕(玄举)敌对。最多只有三个郡可以派出兵力。在这当中,沙梓国又处于与天道教叛军钟离无疾敌对的最前沿。
虽然形势不利,她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但她仍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影响战局发展。闻人穗马上把情报发送给孙谋和闻人恭。随后立即起身拜访沙梓国相王纠(初旺)。
闻人穗在见到王纠(初旺)并向他表明来意。后者的态度十分傲慢:“这件事是由各位州牧、将军、郡守决定的,怎么会因为你一个落魄的士族家的女子几句话就能改变?”
闻人穗让随从向这位国相献上珠宝首饰,以此表示对王夫人的问候。她告诉王纠自己的马车上还有两件上等裘衣,几十匹绸缎。以表示对这位日理万机的相国的慰劳。
王纠依然严肃,但已经开始得意地在用手指点桌案。他老练又傲慢地告诉她:“各位大人决定的事,你更改不了。双方即将开战,谁也不会见你。你得知道,看在你身世不幸待人又真诚的份上我才抽时间见你。你想让沙梓国按兵不动。那不可能,你知道这里的各位统兵将领都已经按照计划行动起来了?人员、装备、粮草都已经开始运转。”
当持否定态度的一方开始谈一些深入性的、技术性的细节时,那十有八九就是态度开始松动,或者另有所指。外交经历丰富的闻人穗机敏地领悟到王纠的暗示。然后委婉地告诉王纠:“沙梓国长期受到叛将钟离无疾的威胁,国中储备一定吃紧。我方愿意以一种约定的方式为贵国提供粮食支援。只要大人您的军队在战场上不攻击我方。”
王纠依然一脸傲慢和严肃,他没做出任何承诺,但却派人接收了闻人穗带来的礼物。闻人穗本想继续打探另外两位太守的情况,但是王纠见她一行再没有什么能够吸引他开口的东西就闭口不谈,将他们打发回去。
闻人穗的南下之旅不尽人意,但她为了那束希望之光,她仍在不停奔波。给兄长及弟弟们写信通知时局变化。
此时巴蜀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黄权原本希望皇甫和(中云)能够率领巴蜀军队进击章武。然而皇甫和此时正忙于同雷隗(国水)的权力斗争。他看出了雷隗对巴蜀有野心。所以就给黄权写信,让黄权以朝廷的名义将雷隗调往前线。雷隗不愿离开巴蜀,他就告诉皇甫和巴蜀现在尚不稳定,需要自己稳定社会秩序。皇甫和见雷隗如此藐视朝廷就转而寻求郭纯(玄清)的帮助。郭纯的心腹狐夔(洪威)听说之后立即建议郭纯将雷隗调离,让他率领一支巴蜀远征军离开那里,离得越远越好。因为狐夔也知道雷隗有野心,也十分厌恶他。雷隗收到命令后,觉得自己再违抗主公命令的话也许将在蜀汉地区失去威信。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能帅里一支大军攻下章武,那也不失为一个可以独占一个地区的机会。于是便接受命令统帅一支三万人的远征军出征。都乡侯[2]雷隗正摩拳擦掌,一刻都不想停留地率军向东前进。大约十天之后,这支三万人的军队将会与南部联盟的另外将近三万人对章武王孙谋(子明)发起进攻。
[1] 重明鸟,古代神兽。也叫重睛鸟。因其每侧都有两个眼珠而得名。形态如鸡,名叫如凤。力气巨大,能搏逐猛兽。
[2] 都乡侯是东汉时期的一种爵位,指封邑位于都乡,即靠近城郊之乡的侯爵,低位低于列侯,但高于关内侯。食邑两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