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破产 老总跑路!李嘉诚被加拿大的老乡忽悠了
请问:从设局创业到割韭菜跑路,总共要几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用教科书的方式告诉我们只需三步。
第一步找大户带头出钱,搞个新能源品牌;
第二步拉高销售数据,制造虚假繁荣,吸引“韭菜”关注;
第三步启动上市,大户的本金如数奉还,散户的投资对半分账。
本月,曾经红极一时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威马汽车在挣扎了一年后,终于放弃了——品牌宣布破产重组,创始人沈晖滞留海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或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因为,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口口声声要给中国人造“人民汽车”的企业家,居然是加拿大人!而且他入籍加拿大已经20多年了,一直秘而不宣,就为打造爱国企业家的人设。如今要跑路了,索性不演了,公开国籍了,寻求“外国爹”的庇护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沈晖的跑路计划并不完美。他原计划要从国内带走12亿的,计划却意外遭人曝光,最终功败垂成,空手而归。
这个计划究竟是如何失败的?还要从“割韭菜”的第一步设局创业说起。
“割韭菜”一定要师出有名,这一点沈晖做得特别好。他利用国人崇拜德国汽车的心理,在创业之初就四处宣扬威马汽车具有德国血统。
沈晖曾在美国和中国各工作了十多年。在美国他也就是个专门负责中国业务的中层管理,但回国后,他就成了高级人才,一直在国内各个车企做高管。
后来,羽翼丰满的沈晖决定单干,自己做老板,便去德国收购了一个小众的汽车品牌。有多小众呢?不说闻所未闻吧,至少在德国也没人知道。
这个德国品牌直译成中文叫“世界冠军”可能连沈晖都感觉这个名字太不着调了,于是根据德语发音把中文名改成了“威马”,有点蹭“宝马”热度的意思。
国内车企高管+德国汽车品牌,威马汽车出道即巅峰。
沈晖根本没为融资发过愁,想给他送钱的大户多的是。腾讯、百度、紫光、红塔山、李嘉诚、何鸿燊家族排队送钱。这些投资人单拎出来一个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他们都看中了威马,可见沈晖号召力之强。
有大户送钱了,第二步就到了拉高销售数据,制造虚假繁荣,为第三步上市做铺垫了。
想赚钱先要撒钱。多金的沈晖一出手就是100亿,在温州、黄冈自建了两家工厂。
别的新能源品牌在没有销量支撑的情况下,都不敢自建工厂,都是找现成的工厂代工。比如,华为找赛力斯、理想找力帆。威马没卖出一辆车,工厂倒是盖了两家。
沈晖的解释是“如果威马用代工模式,他会睡不着”。翻译一下就是“韭菜长得太慢,他会睡不着”。
等到汽车生产出来,卖不出去时,威马又另辟蹊径,卖车给出租车公司。
这么做的好处是,出租车公司一次性可以买很多辆,短期内拉高了威马销量,财报会变得非常好看。2018—2019年,威马可是全国销量第二高的新能源车企。
工厂有了,销量也有了,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上市,套散户的钱。
去年,网上突然出现了一条消息称:累计亏损高达80多亿的威马汽车,其创始人沈晖居然拿了12亿的年薪。
消息一出,群情激愤,众网友声讨沈晖,怀疑他创业的动机。
其实,这条消息半真半假。真的是前半句,威马真亏了80多个亿,假的是后半句,沈晖没有拿到12亿的年薪——至少是暂时没有,因为他想拿到12亿有个附加条件就是要把威马推上市。
给沈晖投钱的李嘉诚、何鸿燊、腾讯、百度可不是傻子,他们当时给威马投钱是为了未来十几倍地回报他们。那能让沈晖一分钱没赚就拿12亿的工资?这不是侮辱李超人的智商吗?
但李嘉诚也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所以他给沈晖开了一张12亿的空头支票,鼓励他早日上市就早日变现。
为了冲刺上市,沈晖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冲击内地创业板不成,又转投港股,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威马汽车自己掉链子了。
2021年,威马汽车一连自燃了十几辆,一共只卖了7万多辆,威马自燃的概率实在有点高,肯定是技术有问题。
还是沈晖鬼点子多,知道车有技术问题后,他让工作人员打着给汽车免费做保养的幌子联系车主,上门偷偷修改汽车的程序,降低电池的功率,功率小了就不自燃了。代价是原本续航400公里的汽车,修改后只能跑200公里了。
车主闹得一塌糊涂,投诉到了315晚会,但没了下文。更令车主崩溃的还在后面。沈晖跑路后,威马汽车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工厂停工,员工自谋出路,所有的售后没人管了。
车主一觉醒来发现汽车APP无法使用了,车载系统也登不上去,整个汽车变成了“砖头”,修车都不知道去哪里。
网友编了一句顺口溜:开威马汽车,买恒大期房,品冤种人生,来形容威马破产对车主的冲击。这两家公司的故事教育我们:以后买房买车一定要谨慎。
最后不知道的是,如果沈晖在加拿大遇到老乡李嘉诚,两人会说点什么呢?那场面一定很尴尬!
作者:江左佑安
参考资料:
《烧完350亿元融资!威马汽车成“危马”,破产重整,实控人已经出走海外,曾经的造车标杆为何沦落至此?》金融界
《花光400亿,沈晖抢救威马》市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