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说要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很难

2022-10-02 16:05 作者:PeterCai彼得  | 我要投稿

趁着国庆,写一篇我早就想讨论的文章。


不久前刚好张艺兴出了新MV《面纱》,正好借此契合一下这个主题。



先说下新MV,我看了,挺潮且挺好听的,质量很高。对张艺兴和他的团队来说,做这样一首新潮且主流的歌和MV已经驾轻就熟。不论放在粉丝和专业人士眼里,都是很成熟的流行作品,不管是制作与编曲,编舞和摄影,都颇具当下kpop一线水准,可与之媲美。


其实不光是张艺兴,包括正在开拓海外市场的王嘉尔、逐渐销声匿迹的黄子韬、监狱里的XXX、不会唱歌的街舞队长XXX在内,都能做出类似的东西,粗暴一点,你说他们出身涵带kpop基因也好,或者自身才华出众也行,反正他们的作品肯定是有能力达到当下流行音乐top水准的。



其中张艺兴王嘉尔都表达过要为华语乐坛争光的愿望,王嘉尔在科切拉音乐节上高喊“我来自中国”,张艺兴在《向往的生活》中对着大海许愿,说“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然后在网上被群嘲,有人说他自不量力,有人本来就对他这个人不感冒,所以他说啥都觉得下头。抛开饭圈那些低幼又无聊的逻辑和思维,如果我们从国家发展、地缘战略和国际政治的角度来思考,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和明朗许多。



总结一句话就是,不是他们实力不够,是他们生不逢时。


想要靠一两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力量就去带动文化影响力,甚至引领流行文化的趋势,几乎是天方夜谭。


我举个例子,比如美国,从1929年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被颁发,1944年金球奖创立,1959年格莱美奖首次举办,1981年MTV台开始在纽约市播放,到后来有了全美音乐奖、公告牌音乐奖,到1984年首届MTV音乐录影带奖(VMA)举行,Madonna 表演"Like a Virgin"......再加上1967年的《滚石》音乐杂志,以及Billboard Hot 100公告牌单曲榜,奥普拉脱口秀、每日秀、今夜秀、周六夜现场、深夜秀、晚间秀、艾伦秀等,一系列颁奖礼、脱口秀、排行榜和表演舞台、媒体媒介的促进和联动,才逐渐形成一套坚固且先进的体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舆论和文化霸权也非一朝一夕就能构建的。



我记得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碧梨(Billie Eilish)和骚姆(Sam Smith)都重复走了一遍阿呆(Adele)“发家”的流程,如何从一个当红的pop star瞬息迈上一个台阶,即从发专辑初见知名度开始,到打歌登上排行榜冠军、全球大ip电影主题曲助攻,脱口秀节目增加曝光、杂志媒体文章拔高人设,奥斯卡格莱美奖项加持、一人包揽多个重要奖项登上各大媒体版面头条......这一套程序走完,你就从一个本地的当红明星一下子跃升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流行巨星。



而要做到这些,背后依靠的不仅仅是个人能力和几个相关产业,而是在国家综合实力之下搭建的一系列平台。英语目前仍是世界通用语言,奥斯卡格莱美奖依旧是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颁奖礼,美国的杂志和脱口秀依然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美国的大媒体《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依旧是全世界订阅量最高的新闻杂志。



所以说,说的直白一点,他们要捧一个明星,尤其是本土明星走向世界,靠他们现有的平台简直易如反掌信手拈来。而通常,他们的精英之间都有一种无形的默契。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明星必须站在世界流行文化之巅,所以不管是韩流也好,欧州日本的明星也罢,可以依托我们的平台得到曝光、也可以拥有一席之地,但永远别想站在我们头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反复说,韩流永远只能依附于美国流行文化之下,尽管韩国也拥有一整套kpop流行工业,做出来的东西甚至比一些欧美的更酷更吸睛甚至更专业,但它不具备像美国那样成体系的文化霸权,韩语不是世界语言,韩国没有统治级的杂志、颁奖礼和大媒体,再加上韩国自身从军事、政治、外交上都严重受到美国钳制,以及5100万的人口和占中美不到10分之一的GDP体量,都令它不具备挑战美国流行文化霸权的能力。



说回到张艺兴,他有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的远大目标是一件非常令人敬佩的事,但如果我们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个人还是很难跳脱时代赋予我们的局限,所以会很难,也很吃力。当下的中国崛起还处在爬坡阶段,华语流行文化还身在万里长征路上的开端,中文还不是世界流行语言,我们的gdp还有5-10年才能赶上美国,更别提一国单挑美国及其盟友,我们还不具备欧美甚至韩国那样的流行文化工业,也没有像样的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的节目杂志和颁奖礼,甚至连替我们在国际上说得上话的媒体都没有,也没有一套可以与西方匹敌的意识形态体系,所以目前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就扭转整个局势或者形成巨大飞跃,有点异想天开了。但这一步必须有人去走,就像房子的地基要有人去搭去建一样。



不过也没必要悲观,因为我们身处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世界很乱,有抗议有疫情有战争,世界格局在重组,东西方力量在逐渐朝亚洲这边倾斜。欧美的通胀将长期化,美国在快速衰落却又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欧洲经济进入衰退预期,连这个冬天可能都会因为能源短缺而过不好。英国选出了有史以来最无知的首相。日本的支柱产业在逐渐失去竞争力,在G7中不受待见,对中韩又因历史问题无法形成新路线。韩国为了它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在跟大哥美国发生龃龉。俗话总说“乱世出英雄”,未来十年至关重要,我们能否稳住经济、稳住就业、稳住向前发展的大势头,实现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各行各业能否走到积小步而成大跨越的里程碑,都将在十年内见分晓。



其实不止是娱乐产业,我们所有人的个人命运都注定与国家命运共荣辱。当然,我相信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方方面面做到完美,但只要能在大环境、大轮廓上为我们提供一条向上的曲线,我们就有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同时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做出贡献的可能。



说不定十几年后回看这篇文章会有恍如隔世之感。就像几年前我万万想不到港台明星会前赴后继地来内地寻求发展,《披荆斩棘》第二季的港台哥哥占超过全部人的一半,高达18人。



欧美影坛乐坛会一夕之间“老龄化”,迄今还在吃“老友记”“权力的游戏”的老本,我们谈论的主要还是Rihanna、Beyonce、Katy Perry、Taylor Swift、Nicki Minaj这些歌星。



历史进程总会以普通人想不到的方式向前翻滚,希望届时国内文娱产业已经有了一套独步全球的体系,诞生一个世界流行巨星会像海军以“下饺子”的速度列装大批先进舰艇一样。



最后,我想对自己以及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喊个话,现在还不是松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个人生活的改善与人生幸福寄托在国家大环境的改变之上。国家可能在未来十年实现GDP登顶,综合国力也可能在未来几十年达到巅峰。但我们个人等不了,聪明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社会,而是会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改变和上升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倍努力。与其躺着抱怨社会,不如站起来切实行动,这样做的人肯定会因此多一些人生的主动。



ps.再实时汇报一下我的现况,创业的地基基本已经打好了,名字已经改成“桥笙QIAOSHENG”,各平台都能搜到,公司也已经注册好了。主营业务包括两大块,全屋定制和广告设计。我妈前两天比我还焦虑,说你现在只付出没收入咋活,我轻描淡写地回了她一句,说饿不死的,假如公司不赚钱,我让关注我的朋友帮我点下公众号下面的广告或者要点打赏都不愁活不下去。我妈默默地翻了个白眼,然后就去追剧了,我猜她心里的os应该是,这样的心存侥幸还挺没出息的,哈哈。不说了,我要继续上班了。祝大家国庆假期玩的开心。



更多欧美资讯,欢迎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


他说要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很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