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口径通用机枪
漫谈中口径通用机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装备了两款与众不同的机枪——它们既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做重机枪使用,也可以配合两脚架作为轻机枪使用。这就是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很多资料将MG34通用机枪认为是通用机枪的鼻祖,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口径的通用机枪在现代军队中,处于什么地位呢?
德国MG34通用机枪,该枪是第一款被称为“通用机枪”的通用机枪
1.早期的中口径通用机枪
与很多资料的观点不同的是,MG34通用机枪并不是符合通用机枪条件的第一款通用机枪,但是它的确是第一挺命名为“通用机枪”的通用机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苦于其马克沁MG08重机枪惊人的全枪质量(枪身质量26.54千克,三脚架质量31.98,全枪质量58.52千克,另外还需要装入4千克冷却水),遂将其减轻,安装枪托,称为马克沁MG08/15轻机枪。
德国马克沁MG08重机枪,该枪机动性很差,主要作为阵地战武器
虽然被称为轻机枪,但是实际上马克沁MG08/15轻机枪也同样可以安装在马克沁MG08重机枪的雪橇枪架上使用。这一点就符合“既可以做重机枪,也可以做轻机枪”的定义,该枪可以说是一款没有名分的早期通用机枪。 马克沁MG08/15轻机枪口径7.92毫米,发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全枪长1448毫米,枪管长718毫米,作为轻机枪的时候全枪质量15.33千克(不含冷却水),作为重机枪时全枪质量47.31千克。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肘节式闭锁方式,可使用50发、100发、250发帆布弹链供弹,理论射速为每分钟400—500发。
安装在雪橇枪架上的德国马克沁MG08/15轻机枪,该枪实质上就是一挺没有名分的通用机枪
类似马克沁MG08/15轻机枪这种有实无名的情况还有美国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该枪是设计师约翰·勃朗宁在勃朗宁M1919A4重机枪的基础上研发的,于1920年代初小批量生产并试用。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的1943年,该枪才以“代用装备”的名义装备美国陆军,并一直用到了朝鲜战争。 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重要安装在两脚架上作为轻机枪使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安装在M2三脚架上,作为重机枪使用。其口径7.62毫米,发射7.62×63毫米步枪弹,全枪长963.7毫米,枪管长609.6毫米,作为轻机枪的时候全枪质量为13.96千克,安装在M2三脚架上全枪质量为20.36千克。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锲闩横动式闭锁方式,200发弹链供弹,理论射速每分钟400—450发。
美国勃朗宁M1919A6轻机枪也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使用
2.中国的中口径通用机枪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中口径通用机枪也曾经有过一席之地。 在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了第一款国产通用机枪,当时称为“1967年式通用机枪”。该枪以重机枪状态为主,必要时作为轻机枪使用,也可以对空射击,作为高射机枪使用。 1967年式通用机枪配备有三脚架和固定导气管下方的两脚架,主要用于打击800—1000米内的敌方集群目标,亦可打击500米内的伞兵及飞机。该枪独创性地使用了脱弹齿机构及开式弹链,使得7.62×54毫米步枪凸缘弹的一次供弹成为现实。 1967年式通用机枪口径7.62毫米,发射7.62×54毫米步枪凸缘弹,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全枪长1650毫米,枪身长度121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该枪作为轻机枪使用的时候全枪质量为11千克,作为重机枪时全枪质量为24千克,理论射速700发/分钟。该枪在1980年代被改进为1967-1年式通用机枪和1967-2年式通用机枪。
中国1967年式通用机枪,该枪曾经装备中国军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陆战队中,还有一款中口径通用机枪,那就是1980年式通用机枪。该枪是根据对越反击战时期缴获的苏联PKMS通用机枪仿造而成,同样发射7.62×54毫米步枪凸缘弹,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方式,100发和200发弹链供弹。该枪全枪长1192毫米,枪管长605毫米,作为轻机枪的时候全枪质量7.9千克,作为重机枪时为12.6千克,理论射速700—800发/分钟。
1980年式通用机枪,该枪装备海军陆战队,是PKMS通用机枪的仿制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0年代的时候,国际上出现了一种观点,即“中口径通用机枪消亡论”,其内容是,中口径通用机枪的射程和动能等不如大口径重机枪,机动性则不如小口径轻机枪。而且当时中国的大口径重机枪得到了很大发展,成功研发出全枪质量仅26.3kg(含三脚架)的QJZ89式12.7mm重机枪,加上对越反击战中,中越双方用大口径重机枪射击对方,造成严重伤亡的影响,1967系列通用机枪逐步被12.7毫米的QJZ89式重机枪及5.8毫米的QJY88式通用机枪取代。
中国QJZ89式重机枪,该枪全枪质量(含三脚架)仅26.3千克
3.中口径通用机枪应该回归
近些年,中国军队又开始研发新式中口径通用机枪,并命名为QJY201式通用机枪,口径7.62毫米,发射7.62毫米 NATO步枪弹。那么,中口径通用机枪应该回归吗? 首先,在历史上否定中口径通用机枪的理由和前文一样,认为其射程和动能等比不过重机枪,机动性能则不如轻机枪。但是这种供弹有很大的漏洞。 诚然,大口径重机枪可以打击1500米以上的目标,枪弹杀伤力极强,但是其也存在枪弹质量大的缺陷。以苏联的B-32型12.7mm穿甲燃烧弹为例,该弹全重0.128千克,一条60发弹链就超过7.2千克!同样条件下,7.62×54毫米凸缘步枪弹全重只有0.02288千克。也就是说,理论上,后者的携带数量是前者的5—6倍。在800—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对付普通人员目标,大口径重机枪高达18000焦耳以上的枪口动能明显过剩,而中口径通用机枪的3500焦耳左右的枪口动能完全可以胜任压制任务,且火力持续时间更长。
12.7×108mm机枪弹,该弹全重约0.128千克,一条60发弹链就超过7.2千克
在理论射速相同的情况下,大口径重机枪的火力持续时间远不及中口径通用机枪,而如果为了保证足够的射击时间,则不得不控制射速,以至于大口径重机枪的战斗射速往往只有每分钟60发左右,远不及通用机枪的每分钟约200发。 在800—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对于普通人员目标而言,大口径重机枪的单发杀伤力过剩而携弹总量偏低,那么小口径轻机枪呢? 以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QJB95式轻机枪而言,该枪的有效射程只有600米,对于打击800米以上的目标力不从心。而即使是QJY88式通用机枪,由于发生5.8毫米步枪弹,其虽然也能达到800米有效射程,但是毁伤效果不如7.62毫米级别的通用机枪。
小口径的QJB95轻机枪对于中远距离目标力不从心
从这两点不难看出,大口径重机枪和小口径轻机枪在一些环境下,都不能“包打天下”。大口径重机枪受限于其枪弹质量大的问题,导致携弹量有限,火力持续时间短、战斗射速慢,而小口径轻机枪则由于弹药本身问题,也不能有效打击800米以上距离的敌人。这种情况下,通用机枪以其足够的射程和枪口动能,以及更多的携弹量,达到了一种平衡。事实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军队,也还保留了一定数量的通用机枪——美国军队依然装备有M240系列通用机枪,而俄罗斯军队也保留有PK系列通用机枪。 严格而言,中口径通用机枪和大口径重机枪、小口径轻机枪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中口径通用机枪更适合对付800—1000米的人员目标;而大口径重机枪则适合打击1000—1600米内的人员目标、装甲目标及500米内低空飞机;小口径轻机枪则适合600—800米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中口径通用机枪应该回到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里。
安装在三脚架上的QJY201式通用机枪
本文曾在《兵工科技》2023年20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