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一战成名,3万部队灭5万将军,是如何做到的

2022-02-28 11:43 作者:战旗红  | 我要投稿

作者:一叶树

19466月,李默庵被任命为蒋军第一绥靖司令长官,在他刚到任第一天,就接到了一个任务:拿下我军活动的苏北和苏中一带。换言之,他这个司令长官一职就是专门为了消灭我军苏中根据地专门设立的。

虽然当时我军在苏中一带仅有三万人的武装力量,而且装备大都是缴获日军的旧武器,但是极大地威胁到了一江之隔的南京,所以蒋军这次下了决心要除掉眼前的威胁。从表面上看李默庵胜算很大,他手下能调动的部队加起来有十二万之多,而且不少美械部队,反观我军仅有三万人,武器也比较落后。


但是我军在苏中一带活动多年,群众基础好,而且当时我军的指挥官是粟裕,此人向来不喜欢按常规思路打仗,仅利用手里能调动的三万部队消灭了蒋军五万余人,使我军彻底在苏中站稳了脚跟。

79日,李默庵召开军事会议,准备于13日发动突袭,利用美械装备快速推进,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怎料粟裕给他上了一课,汽车再快,快不过我方的“援军”。712日,蒋氏的停止作战的命令下达了,原来我军情报人员已经把李默庵进攻的消息传了出来,而且通过内部途径放在了马歇尔的办公桌上,蒋氏受制于外部力量的压迫,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而借着这短暂的犹豫时间,粟裕已经在宣家堡打响了第一枪,而此战的目标就是美械装备的整编83师,粟裕深知自身武器不如美械精良,但是蒋军也知道我军的装备差,因此比较麻痹大意,粟裕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主动硬碰硬,直接正面进攻83师。

得知此消息的敌我双方高层后来都发电询问各自战果。粟裕回复我军总部:消灭83师两个团,一个步兵营外加一个炮营,共计三千余人。而蒋军这边为了掩盖损失,回复很轻松:仅仅两个团受了点损失,建制还在并无大碍。


殊不知就是这个损失不大的消息让李默庵接连吃亏,他认为粟裕在83师的阻击下必然损失不小,而且还通过空中力量得知粟裕的主力已经向如皋靠拢,因此李默庵以三个师的兵力向如皋靠拢,企图三路大军夹击,把我军消灭在如皋城。

其实这是粟裕故意把行踪暴露给蒋军的。在打83师的时候,我军早就考虑好了增援敌人的动向,故意留下我军行军的动向,蒋军果然中计。

此时李默庵的49师兵分两路两路向如皋进军,同时69师和99师一前一后从泰兴方向做佯攻,被我军打残的83师从泰兴方向策应。就在李默庵等待三路大军传来捷报的时候,49师的求援电报先打过来了,得知此消息的李默庵惊呆了,从宣家堡到如皋有150里,粟裕不可能这么快就行军至此。粟裕预料到了蒋军的部署,于是以四倍于蒋军的兵力把49师包围,迫使其他两路人马紧急回援。

23日拂晓,蒋军的增援部队赶到,粟裕见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立刻下令部队撤出战斗,向海安靠拢,做进一步打算,此时的49旅已经被我军消灭8000余人剩下的残部也都没了士气。


海安可以说是苏中苏北最关键的交通站,蒋军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战略制高点,因此我军为了保全大局暂时放弃海安城,但是大部队到达下一个作战区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粟裕留下7纵防守海安,尽可能地拖住蒋军,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7纵以牺牲2000余人的代价,消灭蒋军3000余人,硬是把战斗从730日拖到83日,为主力部队的部署争取了足够的时间,而粟裕等的就是李默庵的换防时间,打的就是蒋军的快速部队新编7旅,该部汽车多,火炮口径大,是我军威胁最大的敌军之一。

粟裕料定李默庵会让这只快速部队防守最重要的交通要道——李堡,以便控制整个苏中地区,可以做到随时增援。而粟裕得知7旅有行动时,立即在做好部署,故意在沿途不设防,让7旅放松警惕,直到整个7旅到达李堡时,我军才发动进攻。此时的蒋军来不及反应,火炮都来不及展开就被我军消灭。此战消灭79000多人,还让李默庵失去了快速机动力量。


此时的蒋军开始有点军心涣散,而粟裕则乘胜追击,7纵为主,以各地武装力量为辅在海安、黄桥、南通一带活动,让蒋军不得安宁的同时,整个大部队却悄无声息的行军至丁堰,林梓一带,出其不意的突袭了驻扎在此地的李默庵的五个交警大队以及26旅大部共计五千余人。

此时的李默庵气急败坏,决定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发挥火力优势直接拿下淮阴,那里是我军的核心地带。为拿下淮阴,李默庵先拿下睢宁,随后命令整编25师沿河北上进攻邵伯镇,他知道一旦这两地被拿下,淮阴就成了孤城,坐等被蒋军占领,因此他料定粟裕必然增援,他正好来一出围点打援。


就在李默庵等粟裕上钩时,黄桥附近又开始交火,原来99旅正在向如皋一带靠拢,被粟裕的主力部队发现并包围。李默庵下令65师增援,但是被我军的阻击部队死死地挡在了几十里开外。无奈的李默庵只能集中所有的汽车,让整编25师乘车前往增援,但是援军还在路上时99旅就被我军给消灭了。直到此刻李默庵明白过来,原来是粟裕唱了一出围点打援的好戏,本来是猎物身份的粟裕反而沉成了猎人,此战我军主力部队连包围加打援共消灭蒋军5000余人,顺带俘虏一万两千多人。


粟裕在苏中根据地七战七捷彻底击溃了蒋军的进攻,除了前线战士们的奋勇杀敌外,还有根据地群众的无私奉献,战后清点我军后勤补给情况时发现居然有67万群众先后参加到战斗中,有的给前线送粮食弹药,有的运送照看伤员,平均每个战士身后都有三十几名群众在支援。苏中战役结束后,我军总部通下令各部学习苏中战斗的经验,发挥群众力量在内线作战,而粟裕也在苏中战役后一战成名,开始指挥更大规模的兵团作战,为之后粟裕在淮海战役指挥大兵团作战并最终取得大胜奠定了基础。

苏中七战七捷粟裕一战成名,3万部队灭5万将军,是如何做到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