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26丨吴晓明丨马克思学说的黑格尔渊源丨中马哲史学会丨精调版

讲座的精神:我们的学术研究需要脱离一直向西方学习的学徒状态,离开外在反思,真正理解理论中本质性的东西,不是跟着知性科学亦步亦趋,而是拥有自我主张,进入到现实当中去。
首先是关于马克思的学说与其他哲学家的关系。对马克思的解释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入手,可以从斯宾诺莎入手,但却不能以康德为范本,这意味着马克思的学说直接与康德作联系而排除了黑格尔的影响。如果马克思的哲学排除了黑格尔的影响,意味着排除了社会历史-现实的观点,意味着马克思的学说不过是知性科学,伦理社会主义。
讲座主要内容为以下四个部分:
1.黑格尔对主观思想(精神)的批判
每一个时代都关注的哲学问题:主观思想如何上升到客观的?首先问,客观是什么?黑格尔讲了三种客观(来自《小逻辑》):A,区别于单纯意谓和梦想的东西。B,在康德意义上,客观是知识中普遍必然的东西。但在黑格尔看来,这依然是主观的。因为康德的普遍必然性来自于知性范畴,知性范畴经过先验演绎能够达到自我意识,可是这里的自我意识仍然无法达到物自体,因而仍然是主观的。(康德哲学可被定性为主观主义、不可知论、二元论,这里主要体现主观主义)C,黑格尔自己的态度,思想不只是我们自己的思想,更是事物本身。不过这要求在本体论上有一种绝对的思想。那么黑格尔是如何对主观思想进行批判的呢?黑格尔主要对反思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外在反思进行批判,并揭露其主观主义的性质。外在反思,近似理解为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只管一般的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应用到一切事物上而从来不深入到事物的内容里(像形式逻辑,只管形式上的正确而不管真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说:“一个哲学中的普遍原则或者原理,即使是真的,只要它仅仅是一个原则或原理,它就已经是假的了。”因为它停留在抽象上,没有在现实中具体化。这种思维的特征就是外在反思。而外在反思的本质就是主观主义。黑格尔称外在反思为“诡辩论的现代形式”,只知道外在反思的人为“门外汉”。另,与外在的反思相区别的并不叫内在的反思,叫做思辨的反思。
2.社会的观点
客观精神是什么?民族精神、世界精神乃至黑格尔的整个法哲学领域。据马克思的表述,主观思想是被客观精神所规定的,客观精神就是类似意识形态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它们构成主观精神的基础。马克思和黑格尔都承认客观精神可以扬弃主观精神,不过马克思把客观精神的本质性引导到社会现实中去,而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的本质性引导到绝对精神中去。黑格尔的法哲学有三部分,抽象法(外在的法)、道德(内在的法)、伦理(现实的法)。其中伦理又分为三部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批评的同时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做出了极高的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将社会生活引入哲学体系的哲学家,这对之后马克思的学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对比康德、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可以清晰地发现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特别之处。黑格尔的法哲学以自由为基石,法的发展就是自由的展开。不过黑格尔的讲法和其他人非常的不同,也即是黑格尔将自由置入法的发展过程中,而不是直接讲抽象的自由,这应当是具有革命性的地方。
3.历史的观点
历史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其出生死亡,兴盛衰败等不同的阶段。对历史性的解读是黑格尔法哲学最重要的部分,这一解读主要围绕着“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此句名言展开。问题在于现存和现实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对这句话的批判理解应该从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理解,即从“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出发,认识到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也即现实只在必然性的范围内才是合乎理性的。恩格斯从左边阐释这个主题,使其转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以前一切现实的事物都会因丧失其必然性而变成不现实的、不合理的东西而衰亡下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则会兴盛起来取而代之。所以,依照这种观点,就不存在抽象的普遍性,因为我们所讲的概念都是历史的,很可能是之前的历史阶段没有的,或者在之后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形态的。比如工资的铁的规律,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如果废除了雇佣劳动,那么工资的规律无论是铁的还是海绵的,统统不管用。除此之外,当今资本主义下的商品、自由、平等和正义等概念,都需要把握其历史性,对其进行历史的批判或理解。所以说,如果某一种哲学真的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精神,就绝不会沉迷于抽象普遍的永恒真理。4.现实的概念现实就是在展开的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给出定义,“现实是本质和实存的统一”,就是展开过程和必然性的统一。实存就是现存的东西,或者单纯的事实,并非所有实存的都有资格成为现实。这里可以发现,现代的科学总是强调事实,但是很大程度的上忽视了本质的维度。黑格尔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我们把事实看作是现实的话,那么拿破仑的传记应当交给拿破仑的仆人来写最为合适。因为拿破仑的仆人每天都跟着拿破仑,对拿破仑每天做了什么事了如指掌,他知道的事实最多。可现实的拿破仑不仅仅停留在这些事实当中。如果我们想要揭露拿破仑的现实,他的传记不应当交给他的仆人来写。这里黑格尔引用了歌德的格言“仆人眼中无英雄”,因为他们只知道事实,却不知道本质和必然的东西,进而不知道现实,之所以“仆人眼中无英雄”,并非因为英雄不是英雄,而是因为仆人只是仆人。如果按照这种仆人式的方法认识历史,就如同海德格尔所说,是“用全部历史细节的真实性来伪造历史”。在黑格尔这里,现实本质的哪个方面最终被引导到绝对精神当中去,且先行被设置在《逻辑学》的天国当中,对于他来说,真正现实且绝对现实的东西就是“理念”(这里应当参照柏拉图),这是马克思绝对不赞成的。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现实的概念,并在改造后形成了在当时完全不同于其他流派的学说。海德格尔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说,马克思在体会到异化的时候,是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高度去了,因此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比其他所有历史学说来得优越,这是胡塞尔现象学、萨特存在主义所没有达到的。最后,希望我们的学术研究离开学徒状态,离开外在反思,不是跟着知性科学亦步亦趋,而是拥有自我主张,进入到现实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