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备考遴选——每日晨读

2020-08-31 10:40 作者:向上遴选  | 我要投稿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评论员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充分利用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优势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消彼长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现在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视野,把新发展格局放在国内外发展大势中去把握,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去考量。要认识到,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我们着眼解决中长期问题、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的重要途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还要认识到,新发展格局中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偏废的整体,必须以辩证思维来理解和把握。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进而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同时要看到,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正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的决策部署。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着力释放内需潜力。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就是要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面对风险挑战,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坚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意志,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来源:人民日报

 

概述:

“十四五”时期,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背景形式: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此消彼长态势。

 怎么做: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全面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的决策部署。


 

激发创新动能 实现内涵增长

金观平

 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形势严峻复杂,谁能在不利条件下点燃发展的动力引擎,谁就能“风景这边独好”。这个“强力引擎”就是科技创新。在近日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明确这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将其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探讨。这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闯过眼前的难关,还是谋划长远的发展,都要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恩格斯指出,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始终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持续向前。我们党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加深对科技创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反复强调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防止被人“卡脖子”的被动局面,“国家名片”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此次疫情期间,从大数据防控,到科技助力复工复产,再到依托新技术的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经济结构的渗透以及重塑力量更加凸显。

 历史经验表明,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往往也是技术和产业革命酝酿的关键时期;而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又为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领域,推动社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转换已是大势所趋,唯有继续在科技创新上下好“先手棋”,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有鉴于此,当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障碍和藩篱,将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层层拔除,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被束缚的科技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

 首要的就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要把科技创新的质量摆在更重要位置,解决好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消除“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既要用好“钱”更要用好“人”,尤其要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科技产出的效率。要立足现实需要,瞄准痛点难点,朝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顽瘴痼疾“开刀”,不能使科技成果仅仅落在经费上、填在表格里、发表在杂志上,必须千方百计让科技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充分显现。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不能自我设限。科技创新,就是要勇于“出圈”、善于“破圈”,有全局视野和开放态度。要把科技创新放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去考量,放到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的大背景中来谋划,与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联系起来,与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等各方面优势,集聚一切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国内外优质要素,统筹谋划、一体推动,点燃催生发展新动能的“强力引擎”,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整体性跨越。

来源:经济日报

 

概述:

 坚定不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被束缚的科技生产力彻底解放出来。

 首要的就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不能自我设限。


备考遴选——每日晨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