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真题

2021-01-07 16:04 作者:考博之家  | 我要投稿

783 主题写作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主题写作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主题写作(每题150分,共150分)

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自拟题目完成一篇论说文;写作要求:

1.标题:不超过 30 字;

2.摘要:200字左右;

3.关键词:3-5 个;

4.正文:2000-3000字;至少应设置一级标题;

5.对材料中的观点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论说文的最后一段写上,字数200字以内。

材料:

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之人生而论,大体说来,似乎人常从自然走向文化,从孤独走向大群,从安定走向活动。自然、孤独与安定,如木之根,水之源。文化、大群与活动,如木之枝,水之流。若文化远离了自然,则此文化必渐趋枯萎。若大群泯失了孤独,此大群必渐成空洞。若活动损害了安定,此活动也必渐感怠倦,而终于不可久。

乡村是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的,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大群与活动。乡村中人无不羡慕城市,乡村也无不逐渐地要城市化。人生无不想摆脱自然,创建文化,无不想把自己的孤独投进大群,无不想在安定中寻求活动。但这里有一限度,正如树木无不想从根向上长,水无不想从源向前流。但若拔了根,倾了源,则枝亦萎了,流亦竭了。没有自然,哪来文化?没有个人,哪来群众?没有安定,哪来活动呢?人的心力体力,一切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无不从自然中汲取,从孤独而安定中成长。人类挟着这些心力体力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才能创建出都市,在大群中活动,来创造出文化,而不断上进,不断向前。但使城市太与自然隔绝了,长在城市居住的人,他们的心力体力也不免会逐渐衰颓。人在大群中,易受感染模仿,学时髦,却湮没他的个性。职业不安定,乃至居处不安定,在活动中会逐渐感到匆忙,敷衍,勉强,不得已。因此精力不支,鼓不起兴趣,于是再向外面求刺激,寻找兴奋资料,乃至于神经过敏,心理失常,种种文化病,皆从违离自然,得不到孤独与安定而起。

一个乡里人走向城市,他带着一身的心力体力,怀抱着满腔的热忱与血气,运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气魄来奋斗,来创造。他能忍耐,能应付。他的生活是紧张的,进取的,同时却也是来消散精力的。一个城里人走向乡村,他只觉得轻松解放,要休息,要遗忘。他的生活是退婴的,逃避的。他暂时感到在那里可以不再需要智慧,不再需要情感,不再需要意志与气魄。他也不再要紧张、奋斗与忍耐。然而他却是来养息精力的。在他那孤独与安定中,重与大自然亲接,他将渐渐恢复他的心力体力,好回头再入城市。

人类断断不能没有文化,没有都市,没有大群集合的种种活动。但人类更不能没有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自然、乡村、孤独与安定。人类最理想的生命,是从大自然中创造文化,从乡村里建设都市,从孤独中集成大群,从安定中寻出活动。若在已成熟的文化,已繁华的都市,已热闹的大群,已定形的活动中讨生活,那只是挣扎。觅享用,那只是堕退。问前途,也恐只有毁灭。想补救,只有重返自然,再回到乡村,在孤独的安定中另求生机,重谋出路。

人类从自然中产出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之膺惩,为自然所毁灭。近代世界密集的大都市,严格的法治精神,极端的资本主义,无论其为个人自由的,抑或阶级斗争的,乃至高度机械工业,正犹如武士身上的重铠,这一个负担,终将逼得向人类自身求决战,终将逼得不胜负担而脱卸。更可怜的,则是那些羸夫而亦披戴上这一副不胜其重的铠胄,那便是当前几许科学落后民族所遭的苦难。这正犹如乡里人没有走进城市去历练与奋斗,而徒然学得了城市人的奢侈与狡猾。

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科学落后的民族,如何习得科学,建设新都市,投入大群体而活动。城市人如何调整科学发展过度的种种毛病,使僵化了的城市,僵化了的群体生活,依然回过头来重亲自然,还使人享受些孤独与安定的情味。这是现代人所面遇的两大问题。而其求解决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各不同。这里需要各自的智慧,各自的聪明,谁也不该学步谁,谁也不须欣羡谁。

883人文社科基础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人文社科基础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哪一句采用了“赋”的手法(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D.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 下列不属于促成元杂剧广为流传的因素的是()

A.歌女舞姬参与创作,编纂者大众化

B.以公案等故事作为主要题材,内容平民化

C.吸收大量口语,符合多民族社会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

D.理学家的倡导,符合巩固封建统治和强化意识形态的需要

3.《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金瓶梅》是世情小说;《西游记》是神魔小说;《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那么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是属于()

A.历史演义小说 B.世情小说 C.神魔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4.以下不属于古印度文明产物的是( )

A.发明阿拉伯数字 B.发明楔形文字 C.产生佛教 D.产生种姓制度

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分别对应下面哪个选项( )

A.苏格拉底、西塞罗、但丁、卢梭

B.马丁·路德、牛顿、伏尔泰、达芬奇

C.但丁、马丁·路德、牛顿、伏尔泰

D.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伽利略、西塞罗

6.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1768年,瓦特蒸发明蒸汽机

B.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

C.1738年,约翰·怀亚特和刘易斯保罗发明纺纱机

D.1831年,法拉第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以下关于和谐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和谐论的本体论是根据万物一体论,万物一体,是指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在内,虽然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息息相通融为一体。

B.和谐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关于人和自然如何不同而通和谐相处,以及人和人如何不同而相通和谐相处等问题的讨论。

C.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基础在于人是有心灵的,所以能够相互理解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包括容忍和尊重他人的独特性互不干涉等。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在于人在万物一体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技术等手段认识自然规律,积极主动地顺应自然规律。

8.以下关于传统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是具有社会整合性质的言行,具有使同一传统的群体凝聚在一起的稳定作用。

B.相对而言每一传统都有其原本,也就是传统的初发言行,包括用文字或其他方式记载下来和固定下来的东西等。

C.老传统无新解释就会死亡。传统需要在不断地解释中得到维护、继承和发展,对传统的解释既包括对原本事实的科学考证,也包括对传统意义和价值的评判。

D.传统的解释涉及对传统的研究,因而具有专业性,需要一部分专业研究人员来专门承担和完成。

9.下列关于积极受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媒介不应以任何方式直接告诉人们想什么和怎么做,人们不会完全相信媒介试图要让他们相信的事情。

B.媒介信息所传递的意思是不固定的,它们是由手受众成员建构的。

C.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D.受众的行为与观念都被强大的媒介力量所影响。

10.关于媒介再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

A.媒介再现与真实世界的矛盾不可调和。

B.没有任何一种对社会的反映形式是完全真实的,包括媒介再现。

C.媒介再现通常不能彻底地反映真实世界。

D.媒介再现与真实世界的距离是应该被理解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印第安古文明

3.人类中心主义

4.本体论

5.媒介全球化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试比较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不同。

2.如何理解《牡丹亭》中的“至情”理念?

3.请谈谈关于两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和联系。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洋务运动是近代一场改革运动(不全),但它并没有完成自强的目的。从现代改革角度看,洋务运动是失败的;但从文明史角度,它却有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价值。请从文明史角度,谈一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2.试论媒介技术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初试真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