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的性能之王:雷蛇 毒蝰8K Hz游戏鼠标


“Viper”毒蝰系列,对于资深的外设玩家而言绝对不陌生,作为雷蛇光电游戏鼠标的开山鼻祖,为雷蛇开启了一段相当辉煌的历史。19年雷蛇 重拾起了“Viper”毒蝰系列,相继掏出了69蛇和毒蝰终极版两款大杀器,开启了雷蛇轻量化鼠标的新世代。虽然这两款鼠标的热度丝毫不减,但是雷蛇依旧掏出了更加强悍的秘密武器——毒蝰8KHz。

妇女节那段时间本来是准备给媳妇买礼物的,结果无意中发现这款鼠标促销499,果断入手了~包装内部还有一层质量很好的硬质包装盒,雷蛇还为鼠标配备了一个绒布袋。如果经常需要外带鼠标的朋友,建议这个盒子和绒布包都可以留下,用来在途中保护鼠标。

Razer SpeedFlex超柔线缆,一如既往地柔软和结实,可以提供很低的线缆阻力,几乎不会影响鼠标的操控。为啥先从线材开始说呢?因为这个USB接口特别值得提上一嘴,雷蛇为毒蝰8KHz升级了全新的高速USB微处理器,除了可以实现了8KHz的轮询率,可以做到<0.125ms的点击延迟,独有的HyperPolling技术,有专用高速USB处理器分担CPU的压力。

当然,这么高的轮询率,对电脑的性能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除了需要配合高性能的CPU。性能的提升,建议使用240Hz及更高的显示器上,才能看到。不过配置相对弱一点的玩家,可以考虑稍微降低一点轮询率,驱动还提供4000、2000、1000等规格可选。


外观方面,和69毒蝰几乎一模一样,典型的对称式结构,分体按键设计,鼠标的表面纹理细密,手感非常顺滑。只是重量稍微提升了2g,71g的重量,依旧是高性能轻量化鼠标里的佼佼者。

毒蝰69蛇的左右两侧各有2个可编程的按键。两侧的橡胶侧裙颗粒细小,手感偏硬,加上鼠标的突起也更靠近中部,这让鼠标手中更容易高速移动和细微操作。

我属于属于小号手,毒蝰8KHz的的握持手感非常棒,上手无须适应,个人觉得抓握是最适合的持握姿势。加上对称式的结构,左手玩家也可以很好的持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蛇还为毒蝰8Hz换上了第二代改良的Razer光学微动,相比前辈69蛇的肉肉的微动,新微动明显清脆多了,0.2ms触发速度,也更快了。

可以看,到鼠标的按键并不是平面,而是采用了人体工程学的弧形设计,提升了手指与按键之间的接触面,提升了不少鼠标在点按时的手感。


背部三头蛇logo为隐藏式设计,在点亮之前可视度非常的低,点亮后你会发现这个灯超级亮,拍照的时候,我基本都是把亮度设定在30%左右,不然亮度根本压不下来~颜色变化也很均匀,雷蛇真的无愧灯厂的称号。

底部配有一枚DPI快速切换按键,同时对应有指示灯,对应不同的DPI数值,可以通过雷云驱动软件,对每次按键的值进行个性化的设定。相比毒蝰终极版,脚垫也从四角四片改为上下各一大片,脚垫为PTFE材质,顺滑耐用。


毒蝰8K Hz的驱动设置和69蛇的选项其实大同小异,可以对按键、宏命令、性能、灯光、校准、左右手等设定。并且板载内存可保存五组设置,主要区别还是在轮询率上,毒蝰8K Hz提供了:125、500、1000、2000、4000、8000Hz 6档轮询率。

毒蝰8K Hz配备的Foucs+引擎,支持非对称中止技术,可单独调整鼠标抬起或落下的感应高度。

不过最好还是手动匹配一下鼠标垫,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创建了鼠标垫档案后,还能调节LOD高度。

其他配件方面,我搭配使用的是165Hz的蚂蚁ANT32VQC,不过还是建议选择使用240Hz以上的显示器,如果你使用的Win10 1903之类的版本,在显示菜单里有“可变刷新率”的选项,请记得一定要关掉它。我使用的是5600X,CPU不算特别强悍吧,但由于这款鼠标配有HyperPolling技术,有专用高速USB处理器分担CPU的压力,设备对CPU的资源占用就变得很小了,几乎感觉不出来吧。

个人觉得对称设计+超轻的重量+高轮询率,最适合的游戏无疑是Moba/RTS类游戏,我的设置是4800DPI+8K Hz的轮询率。几把《风暴英雄》打下来,感觉手感还是相当不错滴,鼠标移动的连贯性得到肉眼可见的提升,精细的微操作相比1000Hz明显更加精准了。

高刷新率外设其实很早就有大神自行DIY过,通过固件超频的形式让外设运行到8KHz的刷新率下,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随着PC性能的逐步提升,现在的高端PC完全可以hold住这样高刷新率的设备了,于是大厂们纷纷开始向高刷新率迈进,毕竟高刷新率能够让外设本身的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相信很快会有越来越多高刷新率的外设产品和我们见面。Viper毒蝰的重出江湖,从69蛇打如今的8K Viper毒蝰,真的是惊喜频频。按照雷蛇的习惯,今年很有可能还会有一款同系列产品,真的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