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玄怪录】卷一03裴谌

2021-05-03 22:48 作者:木妖怪的神奇世界  | 我要投稿

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语来总结裴谌这一篇的内容,大概是——故人相见(是“故人”而不是“老友”)。

《裴谌》这一篇对我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当时看到了这一篇,我才会产生要把《玄怪录》全书在读完后写出自己的感悟的想法。闲话休矣,勿要喧宾夺主。

简单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隋大业年间,裴谌、王敬伯、梁芳一起到白鹿山里学道十多年。不知什么原因,梁芳在唐朝贞观年间死了。王敬伯产生了退意,准备回归世俗,而裴谌则是继续学道。王敬伯在官场上混得不错,几年间就升迁到大理廷评。在王敬伯奉旨去淮南经过高邮的时候见到了像是渔夫的裴谌。二人进行了“客气友好”的交谈,裴谌留下自己的住址后离开。王敬伯依照裴谌留下的住址找上了门,发现裴谌真的是学有所得。裴谌“热情”地招待了王敬伯。王敬伯离开裴谌住的地方后也试图再寻找裴谌家,却找不到了。

看起来是不是很平淡、很平常,莫急,且听木妖怪一一道来。

隋大业中,相与入白鹿山学道,谓黄白可成,不死之药可致,云飞羽化,无非积学。”这个是他们三人学道的目的。

在这个求道的过程中,梁芳死了。王敬伯和裴谌就是否要继续下去产生了分歧。王敬伯说了很长一段话,大意是说“我想要学道是因为我想要成仙,就是不行也希望自己长生。现在做不到了,我还是下山去求取功业,闻达于世。”同时还对裴谌发出邀请“子盍归乎?无空死深山。”裴谌的回答很简单:“吾乃梦醒者,不复低迷。”梁芳的死对二人造成的影响很明显,王敬伯被影响得更大。若是我们断章取义(没办法,文字的东西有时候就是得过度解读),也确实可以作为为何裴谌可以求得道而王敬伯失败了的理由之一。另一个理由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到这个时候了,王敬伯依然坚持要用道求取名利。

王敬伯下山后很快就发迹了,一路升迁。大将军赵朏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王敬伯当妻子。王敬伯奉旨去淮南经过高邮的时候遇到了坐在渔舟上的裴谌。友好的交谈开始了。王敬伯一上来就是吐槽裴谌的不堪——这么多年了还是一个粗人一般,你求的道是假的啊。跟着就是说自己下山之后是如何风光——我混得还不错,还注意加上一句“虽未可言宦达,比之山叟,自谓差胜。”然后就是说“今何所须,当以奉给。”这活脱脱就是一幅炫耀的嘴脸。

裴谌回答“吾侪野人,心近云鹤,未可以腐鼠吓之(腐鼠是一个典故,在此不作赘述)。吾沉子浮,鱼鸟各适,何必矜炫也。夫人世之所须者,吾当给尔,子何以赠我?”然后留下自己的住址就离开了。

二人多年后第一次见面相当的不友好。王敬伯的炫耀有很多种解释——或许是对裴谌进行炫耀和嘲笑,或许是对自己当初离开的辩驳,或许是对自己当年决定的认同。但不管是哪种理由,裴谌和王敬伯的友谊已经基本宣告结束了。

王敬伯来到裴谌家,发现裴谌家富丽堂皇,竟在这种环境中产生了一种自惭形愧的感觉。在裴家两人见面时,裴谌直接说“尘界仕宦,久食腥膻,愁欲之火,焰于心中,负之而行,故甚劳困。”然后才让王敬伯进到家里。这话说得很好听,明面上是对王敬伯的告诫,其实是对王敬伯的讽刺。之后第二句话居然是回头对自家的小厮说的“王评事昔吾山中之友,道情不顾,弃吾下山,别近十年,才为廷尉属。今俗心已就,须俗妓以乐之。”这里的讽刺更加明显了,这种话怎么能是在当事人面前对着自家的下人说的?

小厮找来的女子更就是王敬伯的妻子。这已经不是讽刺而是彻头彻尾的羞辱了。

娱乐结束之后裴谌是这样对王敬伯解释的“此堂乃九天画堂,常人不到。吾昔与王为方外之交,怜其为俗所述,自投汤火,以智自饶,以明自贼,将沉浮于生死海中,求岸不得,故命于此,一以醒之。今日之会,诚难再得,亦夫人之宿命,乃得暂游,云山万重,往复劳苦,无辞也。”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仔细想想不就是“你宦海沉浮是错的,我求取道心才是对的”这样一句话吗?

事情还有一个后续就是,王敬伯妻子和王敬伯吵了一架。王敬伯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是“此盖裴之道成,以此相炫也。

故事大概就是曾经的真心朋友变成了现在相互炫耀的表面朋友吧。

【玄怪录】卷一03裴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