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修炼 | 纪念拉赫玛尼诺夫150周年诞辰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
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
20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指挥家和杰出的钢琴家,保存至今关于他的许多录音都表现出他干净的手指技巧、质朴的处理方式和音乐上不同凡响的清晰与纯净。
拉赫玛尼诺夫是最后一位伟大的俄国晚期浪漫主义风格作曲家,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了俄国,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创作于此之前。也正因为如此,他的部分作品散发着强烈的渴望或怀旧情结。

生平
拉赫玛尼诺夫的父亲挥霍无度,家产很快变得空空如也,全家背井离乡搬往圣彼得堡,蜗居于一处拥挤的公寓中。父母分居后,他被送往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与自己的钢琴教师一起生活。他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开始练习,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最终以创作和演奏最高分的优异成绩从音乐学院毕业。
拉赫玛尼诺夫的歌剧《阿列科》首演不仅获得巨大的成功,还得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大力支持和肯定,这为他的音乐事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而他的《第一交响曲》的公演(据说当时由醉酒的格拉祖诺夫指挥)不仅引来骂声无数,还导致拉赫玛尼诺夫在此后的3年里都无法再度进行创作,辗转改为从事指挥,但也逐渐获得成功。
之后,在催眠医师兼音乐家尼古拉·达尔的劝说下,拉赫玛尼诺夫终于又开始了创作,硕果累累,《第二钢琴协奏曲》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大大提高了他作为作曲家、指挥家和演奏家的声誉和名望。40岁时他已经开始在美国、俄国、英国等国家进行往返巡演。
但是不幸的是在俄国大革命期间他失去了自己的房产,流亡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拉赫玛尼诺夫生命中的最后25年在美国和欧洲度过,他不辞辛劳地工作、旅行、录制唱片以及发表音乐作品。最后,不断恶化的健康状况使他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巡回音乐演出计划,69岁时因癌症去世。
全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除了我的故乡——俄罗斯。
—拉赫玛尼诺夫1930年接受《音乐时代》杂志采访时所言

音乐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钢琴演奏所占的分量和地位不可小觑,包括独奏以及与管弦乐队的合奏。他的管弦乐作品包括3首交响曲,此外还创作了80多首抒情歌曲,其作品中少有室内乐。
因为剧本选择的失败,他所创作的3部歌剧受到了大众的冷落。合唱作品《晚祷》将拉赫玛尼诺夫对宗教歌曲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活力,有着很高的水准,只是有时缺乏独创性。
在度过了很长一段自我怀疑的时期之后,再度开始创作的拉赫玛尼诺夫明显展示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风格:包罗万象的旋律,巧妙而丰满的配乐。《帕格尼尼狂想曲》《第三交响曲》以及《第四钢琴协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俄国后为数不多作品中的代表作。

大事记
1891年,创作《第一钢琴协奏曲》
1892年,取得作曲家资格;《第二升c小调前奏曲》创作完成
1893年,《阿列科》成功首演
1897年,《第一交响曲》首演惨败;接受指挥一职
1899年,在伦敦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
1900年,开始向心理学家达尔博士咨询;接受自我暗示疗法,治疗他的神经衰弱
1901年,《第二钢琴协奏曲》完成,并将其题献给达尔博士
1902年,与堂妹娜塔莉亚·萨缇娜结婚
1908年,《第二交响曲》首演
1910年,已成为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开始美国巡演
1918年,决定移居美国
1919年,录制自己的第一张专辑;用机械自动钢琴录音长达10年之久
1936年,《第三交响曲》创作完成

主要作品
《第二钢琴协奏曲》OP.18
这首乐曲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首也是最为恒久不衰的一首协奏曲,它拥有永不枯竭的奔腾激情。长久以来,它一直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流行音乐或电影中,它也是拉赫玛尼诺夫在达尔博士指导下克服心理障碍、重获信心的最佳证明。
第一乐章(中板),8个来势汹汹的钢琴和弦带来了灰暗沉重的第一主题,与较为乐观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对比,而连接两个主题间的纽带却是一个不断被重复演奏的刺耳又粗犷的短音型。
第二乐章(持续的慢板),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似乎得不到解脱的忧伤,这个伤感的主题略显懒散地游走于钢琴、管乐和弦乐独奏之间,平静且从容。
第三乐章(诙谐的小快板),在一个长约两分钟活泼热闹的开场之后,乐曲进入了一个怀旧而真诚的主题,这个主题曾让拉赫玛尼诺夫名扬世界。首先由双簧管和中提琴演奏,然后由钢琴取而代之,之后这个主题以更具激情和热切的形式再现,并以一个坚决而又动荡不安的结尾结束全曲。

▲《第二钢琴协奏曲》
安娜·费多罗娃(钢琴)
马丁·潘特列夫(指挥)
西北德意志爱乐乐团
第一乐章00:00
第二乐章11:38
第三乐章23:50
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音乐的疑惑
请在下方留言区留言
下一篇将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