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2019-09-30 19:17 作者:晋公子8  | 我要投稿


楚王卧薪尝胆,备战5年,两位朝廷重臣却为何齐声唱衰:此战必败


楚王卧薪尝胆,备战5年,两位朝廷重臣却为何齐声唱衰:此战必败


本期话题

自楚庄王薨逝之后,楚国长期以来一直在与晋国的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直到楚灵王上台,晋国因为异姓专权、公室式微而逐渐衰落。熬成了一家独大的楚国决定在申县召开会盟,重塑霸权。未来的天下局势又将走向何方呢?

灵王会盟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公元前538年,即位刚三年的楚灵王向晋国发出了一份外交照会,表示希望按照第二次弭兵之会的约定,在楚国北部的申县召集一次诸侯盟会。

楚使受命北上晋国之后,楚灵王向郑国执政子产询问道:

“你说,晋侯(晋平公)会表态支持我召集会盟吗?你快说!”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子产非常肯定地回答:“他就算不情愿,也奈何不了您。晋侯现在已经没有心力跟您掰手腕儿了。”

作为夹在晋、楚两大国间左右支应的郑国当家人,子产的这番话还真不是刻意迎合楚灵王,而是如实说出了他对晋国内政的观察和判断——晋国没落了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此前一年(公元前539年),晋臣叔向也曾亲口对来访的齐国大夫晏婴承认:

“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史记·晋世家》

此时的晋国,异姓诸卿专权擅政的弊病已入膏肓之境。各家卿大夫都磨刀霍霍,盘算着要宰制朝堂。至于大权旁落的晋平公,能稳住手下这帮子权臣不起内讧已属不易,根本无力图远。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晋国的衰落应该归咎于自晋献公以来削弱同姓公族、重用异姓诸卿的基本国策(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旧文《刚加冕春秋霸主便沦为阶下之囚,晋国史上最悲情的国君非他莫属》)。

而相比于强臣弱主的晋国,楚国在巩固公室权威这一点上要做得好得多。因为楚国对功臣大夫的限制历来都非常严厉。

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禄收。——《淮南子·人间训》

在楚国,功臣封地不允许像晋国那样世代相传。非但不能世袭,甚至连封地的规模,楚国也要比晋小学多了。

晋国赏赐功臣以“邑”计,楚国赏赐功臣以“户”计。邑数如果过百,那户数就可能成千上万。这里边儿可有着十倍甚至百倍的差距呢!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封邑的大小、收益的丰瘠直接决定了功臣们养得起多少私兵。晋平公时期,晋国仅韩氏和羊舌氏两姓就有兵车共900乘,算起来这是一支将近七万人的庞大武装力量!反观楚国,即便是鼎盛时期的若敖氏家族,也不过只有180乘兵车,两万人马不到。

在楚国,与功臣赏邑的狭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国君直接控制的县邑往往面积很大,武装力量也非常强。县邑多而且大,赏邑少而且小,这使得楚国的公室君权相比于功臣大夫显得特别强势。

因此当晋平公在诸卿面前威风扫地的时候,楚灵王却能如臂使指般牢牢地掌握住楚国的最高权力。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正是由于这一点制度上的差异,在晋楚争霸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之后,高度集权的楚国渐渐将一盘散沙的晋国甩开了一个身位。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听到子产非常肯定地表示晋侯会向自己服软,楚灵王的政治野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原本,第二次弭兵之会以后的天下格局是诸侯尊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现在晋国式微,原先的两极世界眼看就要变成楚国一超独霸了!憧憬着在即将召开的申县会盟上登高一呼,远近慑服,楚灵王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继续追问子产道:“那就是说,我现在予取予求,无所不能啦?”

眼看着楚灵王就要忘乎所以,子产义正辞严地告诫他说:

“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昭公四年传》

子产规劝楚灵王切莫仗恃着楚国的一家独大而为所欲为,只有恪守公理,弘扬道义,才能赢得天下诸侯的尊重与拥戴。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对楚灵王身上那点儿飞扬跋扈的臭毛病,郑子产是老早就领教过的。那个时候,他还不是“楚灵王”,而是“公子围”

就在申县会盟召开的四年之前,也就是公元前541年,公子围因为与郑国的丰氏之女订了亲,兴高采烈地前往迎娶新夫人。

为了在郑国这个中原小邦面前显示自己尊贵的身份——楚国的令尹,楚王的叔叔——公子围带了大批兵器精良、盔甲鲜明的武士充任自己的仪仗队。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望着公子围庞大的随行团队,忧心忡忡的郑国执政子产怀疑他是藉迎亲之名来郑国阴谋政变的,说什么也不让公子围入城行礼。

双方僵持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公子围的陪臣伍举出主意说:“让随行甲士倒悬箭囊,以示囊中无备”,这才让郑国暂时解除了对他的戒心。

迎亲成礼之后,公子围随即前往虢邑参加诸侯会盟。可是在郑国吃闭门羹的教训仍是没能改变他张扬的做派。

《左传》记载:

三月甲辰,盟。楚公子围设服,离(通作“丽”)卫。——《左传·昭公元年传》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盛装出席的公子围僭用楚王的仪仗,由两名卫士执戈以为先导。他一亮相,与会诸侯一片哗然。

眼见会场上流言四起,尴尬的楚国太宰伯州犁被迫出来打圆场:“公子围的这套仪仗,那是出门的时候国君借给他的,绝非自作主张啊。”

话音未落,郑国外交官子羽就反唇相讥:“君权也是能随便借的吗?只怕借了还就不还回去了呢!”

子羽一语成谶。就在会盟结束的当年冬天,回到楚国的公子围果然发动政变,绞杀了自己的侄子——楚王夹敖,摇身一变成了“楚灵王”。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


四年的光阴一晃而过,眼下,楚国又要在申县召集诸侯会盟了。当年那个招摇过市而惹来非议无数的公子围已经爬上了天下第一强国楚国的元首宝座,谁知道他那点儿臭德行又会在申县会盟上作出什么妖来呢?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楚王的叔叔兴高采烈地到郑国娶亲,郑人为何死活不让他入城拜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