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中考73所市重点高中招生分数总排位表(平行志愿/到区/到校)
全部73所市重点高中2023年招生的平行志愿,名额到区,名额到校分数的平均值。
整体来说,名额到区(加权平均,下同)略高于平行志愿,而平行志愿大幅高于名额到校。

个体学校有例外:上实东滩的到校分数比平行志愿高16分;南汇中学的到校比到区高11分;松江一中的到校比到区高10分;川沙中学的到校比到区高5分,宜川的到校比到区高4分。
一所学校的三种招生渠道分数拉开差距最大的是华二临港,该校名额到区分数比到校高了整整33分,是唯一分差超过30的高中。
分差在20以上的高中包括(按照分差从大到小):东滩、北郊、光明、上师、华模、华紫、交嘉、华一、复附、复浦、复徐。
到区分数比平行志愿高所形成的分差最大(可以理解成外区考这所学校比本区要难)的高中依次为:东滩(24)、华模(24)、华临(19)、回民(19)、延安(17)、复青(14)、贤中(14)、市三(13)。
反之,平行志愿比到区高的高中(理解成本区考这所学校比外区难)依次为:南汇(20)、松一(16)、市二(15)、川沙(15)、杨高(13)、宜川(13)。
总平均分名次上升最多的五所高中分别是:
上升16名的复兴,作为去年到校爆冷最大的受害者,成为今年两个到校名额政策补丁最大的受益者,到校分数狂飙24名。
上升14名的市二,到区、到校、平行志愿全部上涨。
上升9名的南模,情况和复兴类似,到校分数名次也同样上涨了24位。
上升8名的华一和上升7名的复青,都是三渠道均衡上升。
总平均分名次下降最多的五所高中分别是:
下降19名的向浦,到区和到校都录得21名的降幅。
下降14名的格奉,主要受到区大幅下降的拖累。
同列下降9名的进才、育才和吴淞,基本都是三渠道都有下滑。
新学校中复附徐分无疑是今年最大赢家,成功挤走了去年四校下第一的华二松江,而占据了第五校的位置。我们之前分析过这所学校高分的几个因素:在徐汇、第一年在复附本部就读、招生人数较少。
复徐压过华松是不容易的,要知道后者的名额到校分数可是全市第一,比四校都高,神一样的存在。顺便也讲一下,松二的名额到校是全市第6。各位知道现在松江的基础教育有多强,有多卷了吧,如果你们之前不知道,现在应该要知道。
讲到四校的名额到校分数,复附出现了显著下降,从本不高的第8跌到了更低的第15。我看了下复附到校分数的细数,的确出现了很多低分。这难道是因为复附的名声没有另三家那么劝退所致?
委属高中里上实的到校分数今年狂涨23位。我看了下,主要原因是华二临港承担了原南汇地区的到校,让上实基本上不用负担那边的生源,像书院、万祥等这些去年拉低上实分数的初中,今年都分给华临了。虽然上实涨完23位,依然只有比较低的22位,但显然有长足进步。
讲到华二临港,他作为另外一所今年的新市重点,相比复附徐分就式微很多。他的到区分数表现很不错,位列全市前20。但是他的平行志愿表现不佳,位列贤中之后。而最拖累华临的,是到校分数。奉贤本就不强的到校生源,加还要负责收浦东原南汇地区的到校生(分数也都不高),让华二临港成为如上所述校内分差最大的高中。
相比之下,他的主要对标竞争对手,位于同一区域的上中东校,虽然没有亮眼的到区生源,但是凭借均衡的三渠道分数(都是31位),而在整体录取平均分上甩开了华二临港10多位。
而华二临港也成为到现在为止,四校分校在平行志愿里输给本区高中的唯一一个案例。联想到贤中今年甚至打出了四校本部在奉贤的平行志愿只录得690分的战绩,让人不得不佩服背后的组织、沟通、执行。人家强不是没道理的,贤中牛逼。
本来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然后想起来一个事情,去查了下,发现话不能说的太满。因为今年还出现了第二例四校分校没拿到一个区的平行志愿第一名的情况:建平力压了复附浦东半分。建平今年在三个招生通道里全部超过了复附浦东,夺回了阔别已久的浦东区属市重点老大的位置。
再然后,我又想起了其实四分输给本区高中是一直存在一个例子的:七宝中学。七宝太强了,导致很多时候都不自觉把他排除在正常区属市重点之外。
今年交闵虽然在到区环节力压七宝,但在本区的平行志愿和到校上落后,最后以不到一分的微弱总分差距排在七宝之后,屈居闵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