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杂感

严歌苓《陆犯焉识》也有相似的背景。婉瑜见到焉识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此后为焉识付出一生。
普通人看悲剧,一波攻势大抵能扛得住。怕的是接连不停的攻势,一波又一波,悲剧之上再加悲剧。这篇小说堪称悲剧之王。
女主为什么会如此苦恋呢?因为她,以及她代表的女性群体,在当时,很难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女主主动选择痴情到死,不愿嫁作人妇,不想行如死尸。
将生命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又一个悲剧点。她没有选择,只好这样做。
女主的情感是一直成长的,从孩童到长大,不变的是其一直炙热的心。为了让孩子有好的物质条件,女主选择了卖身,又一个悲剧点。
站在上帝视角,这个悲剧步步都有的商量,但女主就是头硬,不去找男主,自己养孩子,拒绝他人的求婚,为了心中的挚爱每步都走地决绝。偏执是人的骄傲所在,对抗世界的心灵武器,没办法。
男人的形象。一个有学识的浪荡子,温柔的外表只是其虚伪的表现。但不巧,女主却将男主温柔的外衣当作生命的稻草。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还有不少痴情的男性,热烈诚挚地追求带着孩子的女主,这是另一个让人伤心的点。
奉献一直是人最伟大的美德,我虽然做不到,但我敬佩每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这个小说是虚构的,但它是用生活的真相构成的。生活中为爱走错路的人太多了,这是悲剧的价码,也是生命婉转之处。
生活的重量,还是要多让知识承担,不应该全部由感情承担。她怎么会爱上渣男呢?因为当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女主要是知识丰富,如李清照,那就轮到男主投怀送抱了。但没那么多如果,时代就是时代,李清照有学习知识的条件,其他女孩没有,你不可能改变。
从女主的缩影中,我们能看到,几千年的时间长河,有多少类似的悲情女孩。
茨威格下猛料,拿捏了多少悲剧的筹码,将其作为故事的底子。读者看了不难受才怪。一个短篇小说就能将时代的缩影,女性的无奈,情感的寄托,人生追求等哲思尽数收入,这就是实力。
拿自己喜欢的电影《喜剧之王》和小说比较,前者还是单薄不少。就算按照星爷的设想,结局阿星惨死,也不够。这篇小说将悲剧的终点放到了善良上面。《喜剧之王》中,阿星死后,柳飘飘回到夜总会继续当小姐,人生变得彻底现实,观众也得到了解脱,精神上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了。但这篇小说,男主还是炮王,女主却满足地死去。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此种怅恨,叫读者怎么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