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团与TCL华星光电联袂访三极光电,推动全息光波导ARHUD落地
近日,北汽集团技术规划与智能研究院联袂TCL华星光电中小尺寸市场与战略规划中心、TCL武汉华星光电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访问三极光电科技,协力推动国际前瞻性的全息光波导ARHUD落地。
传统的车载HUD因虚像距离短、显示画面尺寸小,容纳信息有限,某种程度成为鸡肋产品,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生态发展,更大FOV(10°*3°以上)、更大的虚拟屏幕尺寸(70寸以上),使得HUD信息容量大增,结合更远的虚像距离(10米以上)使得HUD的交互性大增,使之可以成为车载智能座舱的信息平台载体,上升到了智能座舱的战略层面。但随着FOV持续扩展、投影距离的持续增加,整车厂商对传统几何光学ARHUD体积对车内空间干涉焦虑越来越严重,越来越不可容忍。在此背景下,全息光波导ARHUD光学方案应运而生,类似的标准参数,全息光波导方案可以把传统几何光学ARHUD包络体积缩小到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极大的降低了对汽车座舱体积的干涉,主要成像模块还可以标准版,同等指标可以节约其他车型的预研经费及研制周期。
在过去数个月方案论证基础上,这两天,北汽集团、TCL华星光电、三极光电三方再一次系统的评估了方案,并就商务和合作模式,产能规划及价格、二三级物料及可供应,质量要求及质量保障介绍、三方的协同分工等达成共识。后续相关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座舱各个方面。

全息光波导,简单来说,就是光波导+体全息光栅,在AR领域,各种玻璃板都可以作为光波导本体,体全息光栅是指用全息曝光干涉方式制造的衍射光栅,通过贴附在光波导表面的体全息光栅,打破了光波导本体全反射的界面规则,改变了光信息传播的方向和能量,进而引导了光信息从波导内部传输到人眼,通俗的说,全息光波导就是改变光信息传输方向的器件,这个很好理解,其核心和难点是在出瞳处均匀的复制N次入射光瞳(姑且简单理解为入射投影仪出口尺寸吧),使出瞳面积大幅度增大(出光面积),这种设计极大的优化了系统结构,使得AR光学成像系统体积急剧缩小,引起产业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