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之祖方。多由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

2022-10-01 07:20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之祖方。多由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邪乘虚入里,侵附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以致寒凝痰滞,腠理闭塞,经脉被阻,血瘀毒聚而成。

临床常见患处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脉沉细或迟细。

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往往伴有全身虚寒症状,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体倦乏力等。

鉴于本方适用于阴寒证,属温补之剂,因此,对于疮疡红肿热痛属于阳性者,或阴疽破溃,或阴虚有热者均忌用。

如《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说:“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麻黄未溃可用,已溃之后,断不可重开腠理”。

《中国医学大辞典》亦谓:“半阴半阳之证忌用。”

2阳和汤源流发展

本方为清代外科名家王洪绪所创。

据《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所载,本方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治疗阴证疮疡多用之,因而本方又有“阴疽活命丹”之称,是治疗阴疽方剂的祖方。

王氏治疗疮疡之阴证,每喜用肉桂、麻黄、姜炭三味,意在助阳气,解寒凝,《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治疗阴疽恶核的“阳和丸”即由此三味药组成。

阳和汤乃前述三味药,再加入熟地、鹿角胶养血、白芥子化痰、生甘草解毒,用于阴疽由营血本虚、寒凝痰滞而致者。

清末外科医家张正深得本方配伍用药精髓,并且善于临证变通,仿阳和汤意创制了多首治疗阴疽的系列方剂,记载于其代表作《外科医镜》中。

如:阳和二陈汤、阳和化坚汤、阳和化岩汤、阳和救急汤等等,均以肉桂、姜炭、麻黄、甘草为基本药物,分别配入化痰、解毒、益气、养血等药,治疗骨槽风、乳癌、阴疽溃破或倒陷等多种顽症,进一步发展了阴疽的治疗方法。


阳和汤功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之祖方。多由患者素体阳气不足,营血亏虚,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