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3分钟,地理不用愁——“稻螺共养”农业新模式!【看纪录片学地理】


稻田养螺的优点:(1)幼螺生长速度快。稻田水质清新,阳光适度,生 态条件优越,对幼螺生长发育极为有利。于水稻分蘖末 期、抽穗中期放养平均个体2〜3克重的幼螺,10天后芊 均个体重达12。4克;30天时平均个体重可达22。5克, 比同密度小池养殖的个体增重9。7克,增重率为75。 7%。(2)除草、肥田效果好。福寿螺在稻田中除稗草、三 棱草外,其他杂草均可作为饵料。据调查,每亩放养 2000~3000只幼螺,放养20天,稻田杂草量比对照田下 降60。4%; 30天后杂草清除率达95%以上。养螺后的稻 田不用人工或化学除草,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投入。 螺 粪含氮量0。
48%,接近猪粪的含氮水平。由于福寿螺摄 食量大、排泄物多,使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田提高 5%~10%0(3)种养矛盾小,投入少,效益高。福寿螺适应水域 广,在稻田养殖不需要特殊设施,田间水的管理可以因稻 制宜,不受制约,因而可以保证稻谷产量。在水稻搁田 期,螺能自行钻入土中或被迫休眠,停止活动。福寿螺在 潮湿无水状态下,10~20天没有死亡现象,稻田复水后 又恢复活动。由于稻田杂草、藻类、腐殖质多,天然饵料 资源丰富,一般稻田每亩放养3000只左右幼螺,不需人 工投饵,可产商品螺35~50公斤,净增收益30〜4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