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数学概念的引入和由来
复旦大学王德峰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上海哲学的水平,“我的哲学”在某种标准上代表了浙江哲学的高度,王德峰讲授的哲学在网路上风靡一时,据说王教授在复旦教室授课和开讲座时,教室里时常被学生和听众挤得水泄不通,听王教授讲人生、社会与历史哲学,几乎成了复旦学生的必修课和大学校园美好记忆的标识。复旦大学的“哲学导师”以边讲课、边吸烟著称,学生在“烟雾缭绕”的大教室和王教授一起陷入“哲学讲演录”的沉思,离开历史文化和在世思想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王的讲授哲学偏向人文方面,我的创作哲学侧重于自然领域,比较的基底不一样。
王德峰的哲学表达主要是怎样解释历史上的中外哲学,他现已退休,不知复旦的陈果能否接王的班,“接班人”不好当,王教授学贯中西,将中西方的哲人智慧讲得出神入化。我的哲学表达主要是怎样创立一派新时代的哲学,为“中国学派”添加一块中国哲学的园地,套用马克思的一段话:(中国哲学面临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解释哲学,而在于创立哲学。我的哲学和王的哲学差异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浙江哲学和上海哲学的差异,浙江哲学和浙冮经济一样在新的时代展现了活力和创新精神,敢于探索,努力开拓,勇立潮头,浙冮经济为“浙江精神”和浙江哲学带来了动力,“浙江精神”和浙江哲学也为浙江经济加油助力。
虽然在回复网友的质疑中自嘲“我不是民科,我是民哲”,但网友从近期的文章“新哲学的10大原理”、“科学发现的目标和手段”中做出一个理性的判断:我的哲学属于“规范哲学”或“规范场哲学”,哲学的语言和逻辑与“民间哲学”的胡编乱凑大相径庭。我在从新科学哲学到新哲学的“范式转换”中应用了科学哲学的转换原理和等效性原理。科学和哲学终究是人类认识客观和主观世界的文化现象,科学偏重于物质现象学,哲学则偏向于精神现象学。
什么是休谟问题?休谟认为人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有一种量子纠缠的数学解释,真随机和真概率的态之间存在参数关联。宏观世界的各种永恒不易的规律如何确保了必然的关联性?什么是新科学哲学?它是一门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理论科学。规律性是事物关系的表象,等效性是事物关系的本质,新科学哲学从事物的表象挖掘其本质,从事物表象的规模性深入到事物本质的等效性。举一个新科学哲学等效性原理在经济事务中应用的例子:货币或名义的购买力不同于实际的购买力,衡量各国居民实际的购买力应以“购买力平价”指标为参考依据。

在比较两个国家、两个地区和两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时,人们不能单独去看居民收入、物价或CPI,平价购买力或货币的比价、收入与物价或CPI的比价等指标更为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准。经济学网友列出了收入与电费比价的数据:1,德国居民月薪大约3万人民币,电费2.7元人民币一度,月薪是电费的1.1万倍。2,中国居民月薪大约5千人民币,电费0.5元人民币一度,月薪是电费的1万倍。3,英国居民月薪大约2.6万人民币,电费2.9元人民币一度,月薪是电费的0.9万倍。4,法国居民月薪大约2.5万人民币,电费2.8元一度人民币,月薪是电费的0.89万倍。5,意大利居民月薪大约2.3万人民币,电费3.2元一度人民币,月薪是电费0.71万倍。6,荷兰居民月薪大约3.2万人民币,电费2.7元人民币一度,月薪是电费的1.2万倍。
今天的科学哲学专栏文章定义了一个新的科学词汇“量子数学”。量子物理、量子化学和量子生物化已是高频使用的词汇,但科学界从未使用量子数学的词条,难道是量子的概念适用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不适用于数学吗?或者有其它的原因。科学哲学不同于科学,它主要属于哲学的范畴,从新科学哲学的观点看来,“量子数学”概念的引入适合科学演绎的逻辑。事物的效用关系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等效关系,二是增效关系,三是减效关系,三种事物的效用关系对应了科学哲学的三种效用原理,它们分别是等效原理、增效原理和减效原理。
等效原理反映了事物效用关系的相同性,增效原理反映了事物效用关系的递增性,减效原理反映了事物效用关系的递减性。以数学运算的等式关系说明效用哲学的“三大原理”,等于号或不加不减法对应了等效原理,加号或加法对应了增效原理,减号或减法对应了减效原理。乘法等效于加法的倍数关系,数学的乘法关系相应地表述为科学哲学的乘效原理,除法等效于减法的倍数关系,数学的除法关系相应地表述为科学哲学的除效原理。在数学方程式的“三大符号”中,等于号反映了数字、方程之间的等效关系,大于号反映了数字、方程式之间的增效关系,小于号反映了数字、方程式之间的喊效关系。
微积分是除法和乘法的延伸,可以将微分理解为无限运算或无穷小量的除法,将积分理解为无限运算或无穷小量的乘法,科学哲学的乘效原理相应地表达成积效原理,除效原理相应地表达成微效原理。可以从新科学哲学的概念定义一个新的词汇——“量子数学”,微积分运算实质上进入了量子数学领域,牛顿和莱布尼兹没有历史的机遇去创建一门量子力学,他们却创立了微积分运算的“量子数学”,可以把微效原理和积效原理看成是量子数学的哲学基础。
离开了数学的物理学和其它科学是不可能的,现代物理学应用了几乎所有门类和形态的数学,比如:数学的群论应用在物理学的场论。离开了哲学的物理学和其它科学则是可能约,近代科学从“大科学”或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现代哲学的价值和意义之一是以哲学的方式解释物理学和其它科学的含义,科学哲学由此产生。从哲学的解释性上升为解释哲学,从哲学的思维性上升为思维哲学,从哲学的认知性上升为认知哲学。恩格斯曾将近现代哲学的价值和意义概括为一门“思维的科学”,而近现代哲学实际上逐渐地演变为解释、思维和认知“三位一体”的形式科学,解释哲学延伸为现象学或现象哲学,思维哲学外化为形式逻辑或逻辑哲学,认知哲学变现为实证论或实证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