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楚雄·紫溪山·20181009 (2)

2022-05-09 14:56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茶树茶斑蛾 Eterusia aedea

    存疑,颜色与产自台湾的个体有较大差异。寄主应该还是山茶科,问题不大。

    收到惊扰后会从背上分泌透明液体,可能是毒液或粘液。总体来说,斑蛾科幼虫的防御手段与它们的近亲刺蛾科不太一样。

白痣姹刺蛾 Chalcocelis albiguttatus

    这位更是带明星,经常出现在各种自媒体定型文中,然而各路小编基本说不出它到底是啥。

    虽然看起来可爱,但它高低还算是个刺蛾,不是哈密瓜味软糖。所以能不摸就尽量不要摸。

    本种寄主范围较广,比如图中的个体,以观赏用的红枫为食。

盘绒茧蜂属 Cotesia sp.

    暂定,成虫有点像姬蜂科,但我认知范围内姬蜂科几乎没有这种结茧方式。

    大蚕蛾幼虫确实肥壮,能养活这么多寄生蜂。

油茶史氏叶蜂 Dasmithius camelliae

    存疑,也有可能是钩瓣叶蜂属。

    没有明显的特征,不管是触角形态还是翅膀颜色,与之相似的大有蜂在。

点猛蚁属 Stigmatomma sp.

    好消息:看到了猛蚁。坏消息:雄性。

    作为一只公蚂蚁,不去找婆娘,搁这跟我躲猫猫,这可太合理了。

    我对雄性蚂蚁的认知还是不够,所以定不到种。

前胫蛛蜂属 Priocnemis sp.

    定不到种的蛛蜂科在我这里已经攒了很多了,等我找到论文就处理一下,现在确实没办法。

    本种翅膀的颜色比较独特,辨识度还是有的。

短角锥大蚊 Cylindrotoma seticornis

    存疑,这个名字是从殖民时代英国人在印度发表新种的论文那里毛过来的,我怀疑从那以后就不太有人研究这个类群,所以没看到近期的记录。

    其分类地位可能已经变动,留待日后更正。

狐食虫虻属 Cerdistus sp.

    后足较长的食虫虻,暂定。

    虽然国内的食虫虻也研究得不是很透彻,但至少还能通过触角形态和腿部鬃毛大致分清亚科,定个大概还是没那么难的。

喜马拉雅管蚜蝇 Eristalis himalayensis

    暂定,有些诡异的种类。典型的喜马拉雅管蚜蝇在翅痣处有一个明显的黑斑,腹部第二节的黄色区域也比图中个体发达。

    这个个体给我的感觉是:有点像喜马拉雅管蚜蝇和长尾管蚜蝇的过渡型。它和长尾管蚜蝇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不需要我多说了。

青原丽蝇 Protocalliphora azurea

    本种与新陆原伏蝇类似,但后者背面大部分鬃不发达,颜色也稍深。

    种加词意为“天蓝色”,实物也确实是这个颜色,很对。

    不知道常见不常见,绿色的苍蝇和蓝色的苍蝇离得远了还真不容易分辨。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楚雄·紫溪山·20181009 (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