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7 国风掠影 | 这首交响乐,从山那边来

2022-01-04 11:09 作者:贵阳交响乐团  | 我要投稿

“听见民族的力量 

 

给它一个纵深立体的音响效果

 

让更多的人去感受我们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

 

 

 

时间:2022/01/07 周五 20:00

地点:贵阳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刘沙

琵琶:董晓琳

扬琴:袁可

 

扫码购票

票价:15/99/199/299/499

 

 

01 

时空交织,不同人生

 

 

 

“多维主义”作曲手法,中西元素完美结合,同一曲目演绎不同人生。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凤阳,一人系细腰鼓,一人提碟形小锣,贫苦农民揭竿而起。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康定“松光西施”朵洛,每天早上都要上街卖松光,“有美人兮,见之难忘。” 旋律优美,气息宽广,是告白最好的表达。

 

封建时代叛逆女性──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战士情投意合,然而社会环境不允许他们相爱。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腐朽,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她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 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到底有没有“达坂城的姑娘”,谁又是真正的“达坂城的姑娘”?或许,有多少种对美的向往,就有多少个美丽的达坂城姑娘。

 

 

02 

四首民歌,一种情怀

 

 

作曲家黄若,是继谭盾、盛宗亮、陈怡等旅美作曲家之后,第二代在美国乐坛冉冉升起的华裔作曲家、指挥家。《华尔街日报》评价他是“具有极度冲击力与实力的年轻作曲家”。他的作曲把多元素无缝混搭,并以纵横深广,立体交织的方法来创作,将迥然相异的音乐元素完美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每个作曲家都会用自己内心的语汇与情感来创作音乐。音乐的灵感也会来自于生活,经历,和思考。虽然我在海外生活多年,不管我在讲中文还是英文,我都保留了自己的口音,这样子别人才会听得出这是我的声音。

 

中国辽阔的地域与多元的民族,注使它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我以现代交响乐队的音响和形式,融汇中西、兼收并蓄,把这四首耳熟能详,极具中国民族风情的中国民谣用交响乐纵横立体的的形式从新注释,表现出来。民族的也能是世界的。久远的也能是当代的。”      ——黄若

 

 

03 

前方到站,中西邂逅

 


 

在中国土壤里土生土长的民谣,有着与西方古典乐完全不同的内在特质。“立体多维主义”的作曲方式,将多种不同元素相结合,在立体音响里真切感受民族文化精髓。

 

四首民谣西方交响乐相遇,在静谧小城里轻轻敲响的三角铁,就像沙漠途中骆驼的摇铃,穿过风沙,窥见远方那一座座大山,就像是一副慢慢展开的画卷......

 

也许,在山的那头,她就在你梦寻千百度后,那蓦然回首处…



 

# 本场音乐家

  

本场指挥  刘沙

conductor



中国当代横跨中西的‘两栖指挥’,国家一级指挥,中央民族乐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在俄罗斯以最高分的成绩毕业并获取歌剧-交响乐指挥专家文凭。先后受教于徐新教授和亚历山大•波利舒克教授(Alexzander Polishuchuk)。

 

近年来在交响乐领域里,尤其擅长演出俄罗斯、东欧作品,积极扩展演出曲目,其范围涵盖西方20世纪音乐和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其中还复排了很多中国作曲家的作品。

 

在民族管弦乐领域里,积极探索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和创新以及培养专业的民族管弦乐队指挥,视奏、首演了近千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积极倡导、委约并演出中国最青年一代作曲家的新作品,其成绩受到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乐届的广泛关注。被媒体誉为中国新生代民族管弦乐指挥的杰出代表。

 

2016年第五届华乐论坛以最年轻的指挥被评选为“中国10位杰出民族管弦乐指挥”之一。2016年8月荣登《人民音乐》封面人物专访。在众多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学术理论研究,并发表过多篇论文和乐评,被国内多所艺术院校聘请为客席教授。2019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公布,作为全国唯一的音乐专业人才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获科研资助。2020年9月被中央民族乐团任命为“首席指挥”(此岗位之前空缺23年),同年11月被文化旅游部评为“优秀专家”,12月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中国最为活跃的指挥之一, 多年来与国内和东南亚主流乐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指挥中央民族乐团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和欧美地区,多次参加国家重大文艺演出活动受到领导高度赞扬。

 

 

 

扬琴独奏 袁可

dulcimer

 


扬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协会扬琴学会理事。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陈富民教授、黄河教授。

 

曾获首届香港龙音杯民族器乐比赛一等奖。参与录制《扬琴名家名曲》和《天山诗画》。2008 年被编入《中国音乐家词典》。

 

袁可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曾多次出访美、法、德、奥、义、日、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曾在俄罗斯圣彼德堡音乐学院、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与学术交流。特别是在 2014 年国家大剧院与中央民族乐团合作演出《狂想曲》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应邀与香港中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合作扬琴协奏曲。

 

袁可的演奏技术精良,音质独特,音乐诠释内在细致,对作品结构把握精准,是当代最具实力的扬琴演奏家之一。

 

 

琵琶独奏 董晓琳

pipa

 

 

琵琶演奏家

国家一级演员

现任中央民族乐团琵琶首席、

中国音乐家协会琵 琶专业委员会理事

 

从艺以来,董晓琳的演出足迹遍及欧洲、亚洲和南北美洲。多年来,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等国内外知名舞台上亮相。

 

作为独奏家,她曾与中央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捷克广播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草原小姐妹》等多部琵琶协奏曲。首演作曲家张朝创作琵琶协奏曲《天地歌》。近年来应邀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江苏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各大剧院演出《指尖芭蕾-董晓琳琵琶独奏音乐会》。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中国当代优秀音乐家系列”《指尖芭蕾-董晓琳琵琶演奏专辑》。

 

作为刘德海先生的弟子,董晓琳传承刘德海先生的作品及音乐理念,首演和精彩诠释多部刘德海先生的作品如: 《昭陵六骏》《白马驮经》《指尖芭蕾》等。并改编创作琵琶与乐队《夜深沉》、琵琶独奏曲《昭君怨》。

 

董晓琳的演奏技巧高超,音色丰富立体,风格严谨细腻,音乐富有内在张力和感染力。是中国当代极具实力的琵琶演奏家。

 


 

近期音乐会

 

 


 


 

入场提示:

 

为确保防疫管控效果,入场前请自行佩戴好口罩,我们会对入场观众进行扫码、测温、登记信息等方式进行管控。

关注我们|Follow us
微信公众号|贵阳交响乐团新浪微博|贵阳交响乐团
Facebook|贵阳交响乐团Bilibili|贵阳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官方网站|http://www.gyso.cn/
 


1.7 国风掠影 | 这首交响乐,从山那边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