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美国大学的黑魂研究】大啖食粮的深渊:消费主义和泡沫经济下的符号囤积与模拟社会(

2023-07-28 23:23 作者:默念彡星辰  | 我要投稿

虚构时代,即泡沫经济时代。

在意识形态与虚构时代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如果不把过去一笔勾销,任何的理念都在虚构时代的日本中站不住脚”

新人类没有政治倾向,而对如何更加参与个人生活更感兴趣。

“迪士尼乐园,涩谷,新人类,都反映了虚构时代日本年轻人对先前意识形态斗争的隔绝,疏离和漠不关心”

迪士尼乐园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人造的虚幻空间(乐园四周有墙)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避难所”故而可以提供对日常生活的暂时逃避。

不谈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态度。(没人可以完全逃避政治)

所以,虚构时代并不是去意识形态化的,它本身构成了一种以防意识形态和去意识形态为标杆的意识形态(不谈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我们甚至可以由此推出: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不带有政治立场,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客观的。

涩谷成为了一个适应消费社会的,超现实的,时髦的消费空间。

符号“一个事物的文化意义超越了它的现实与使用意义。”例如,跑车,高档服饰,饰品等等等等等等。

拟像:

鲍德里亚的观点:当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符号”狂欢节,所有人都在消费和交换符号,一个特定符号的意义,也只是象征和代表其他符号而已。而整个现代社会就是在这种符号之间的相互代表,相互串联和相互契合之间形成的。本身不指向于封闭的符号系统之外事物的符号,鲍德里亚称之为‘拟像’,在这种社会里,符号拥有自主性,并可对人类对现实的感知产生强大影响。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增长,现代社会聚焦于“生产”,即价值的来源是其使用价值,而后现代社会聚焦于模拟,价值的来源是其在封闭符号体系中的地位。后现代社会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绑定其他符号的能力(同上),而新媒体生态,本质上是创造拟像的引擎。

真人秀的剧本都是内定的,其模拟的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交往,因而这类基于对现实的模拟而生的事物被鲍德里亚称为“模拟现实”。而模拟现实这种消费塑造很容易被消费者所吸收,并拿来解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日常经验。(基于此标准,网络上盛行的测评,是否也可以称得上是‘模拟现实’?毕竟结局都是内定的,并非是一个真人跟我们面对面交流。在鲍德里亚的模拟社会中,身份是由重塑和挪用不同的图像组成的。“从模拟中归纳出的模型,这决定了人们怎么看待他们自己,以及如何与其他人联系。(模拟类似于描述,而模型则类似于总结,即他人的具体认知)而这个被模拟现实影响和塑造的现实,就被鲍德里亚称为超现实。

广告是一个通过谋划和融合符号来改变对商品认知的领域,现代广告开始把产品和某种生活方式混为一谈。

当下的现实,是“操纵性的”(我有没有理解错了?)

kogyaru女性的着装,是为了给自己囤积更多的符号,即,“符号就是美,而符号愈多,就越美”而其着装,便只服务于其封闭的符号系统。

后现代社会中,人类被文化语境和符号游戏“分裂”了,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都取决于他们身处哪种文化语境和符游戏里。

在一个超现实文化空间中,一切事物都有和外界截然不同的文化含义,所以,一些人在这样的符号空间中购买一种符号,便只是为了在特定的超现实文化空间中展示这种符号。因为,这个符号只有在这个特定空间中才具有文化价值。

新人类通过时尚和个人品味定义他们自己,并积极拥抱超现代性的果实。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消费行为定义自己(消费主义),所以,他们创造了日本的经济泡沫(即,上升的经济使‘新人类’可以部分地以时尚和个人品味定义自己,而这种定义需要消费,消费促进经济的上升。从而创造了日本的经济泡沫)

御宅族的一大特征:对意义的不在乎,对符号收集的恋物癖式崇拜。他们收集符号不是为了达成意义,意义其实来源于收集的过程。他们对世界毫无兴趣。

御宅族的人生支柱在于信息与符号。

在虚构时代中,一个艺术作品所构建的理念已无法超出这个作品所构建的文化系统(且容我这么说)了,而其所构建的所谓的理念也不过是为了反映“这是一个。。。的人。”即成为了一种符号(拟像)

但御宅族何以为此?本质上来源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激烈革命失败后所带来的政治和思想的幻灭。

所有宏大叙事都是一种必要的社会结构,其赋予社会生活和公众生活已意义,也是赋予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以意义。

社会建构是民族国家的前提。

御宅族用一系列亚文化要素构建起精神性的自我之壳,并用这个壳去填补宏大叙事缺失所导致的空虚。

囤积幻想世界符号的行为是御宅族的最大特征。

“如果购买欲超过了你对幻想世界的热爱,那你便是被消费主义绑架了。

后现代的时代精神的体现:符号囤积

原因,现代社会拥有庞大财富,宏大叙事死亡的幻灭感,发达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庞大财富与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则让我们玉发远离世俗的烦恼。

但是,这种超现实的隔绝,让现实空间的入侵和突然的死亡变得更加可怕。

虚拟值得是对无后果享乐的追求。

人和人的连接的弱化,人类对现实的集体感知的弱化,会导致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灭绝和崩溃。

怀揣希望者与完全丧失希望者,到底是谁更可悲,到底是谁更可耻?于我而言,答案不言而喻。



【美国大学的黑魂研究】大啖食粮的深渊:消费主义和泡沫经济下的符号囤积与模拟社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