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Ted:如何让我们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

2019-02-12 00:43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对于行为改变,很多人都觉得,给予“警告”、“负面反馈”会很管用,如“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的生活会很艰苦”、“不坚持每天运动以后容易生病”、“还继续抽烟以后会早死”……

然而,这些恐惧性信息并不能够让人改变行为。试想,动物在面对恐惧时会有何种反应?

——逃跑、装死或奋起攻击。

人在面对这些恐惧性信息时的反应和动物大同小异,这些信息让人产生恐惧,于是,人们可能会选择逃跑——对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如“***没大学毕业现在也是一个富豪”、“**烟民照样活到八九十岁”,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远离“警告信息”带来的恐惧体验,最后行为反弹(原先不良的行为持续);少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反击,直接攻击提出警告者。

图源网络


 

为什么警告无效?难道人不害怕那些可怕的后果吗?

让这些警告失效的,是它们的“未来”属性——未来我们总会死但却不知道何时会发生,未来的一切都具有可能性。所以,从未来的角度给予人警告希望能够从不好的未来预期中获得改变的动力,是没什么效果的。

这种非即时反馈的作用对于行为的效用也是很小的,相比于即时反馈而言(如在表现出“早睡”后立马给自己记上一分)。而那些即时反馈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可以从游戏中每一击都会跟随着攻击数值、APP签到后立马有分数增加等上就可以知道。

另外一种会让警告失效的因素是“警告”本身的负面属性。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更可能听进好消息而非坏消息,当坏消息出现时,大脑会将坏消息曲解,让它看起来没那么糟糕。这种“听进”坏消息的能力与年龄有关,呈倒U型曲线:在青春期和老年期,人都很难听进“负面信息”;而在中年(40岁左右),人听进“负面信息”的能力最高。所以,当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真的会带来坏结果时,可能为时已晚。

图源p站


 

要产生改变行为的动力,应当遵循三项原则:

一,社会性激励。告诉自己或他人,周围的人都这么做,以此形成强社会激励性。重点是强调他人都在做,如“别人都早睡”、“大多数人都在很努力的学习工作”。有研究发现,得到这样的社会性反馈,会激活某个与情绪相关的脑区,而这个脑区同样也与行为持续有关。

二,即时奖励。从以上的说明可知,未来的不确定性会让未来奖赏(如果我这么做了,未来会多好)大大贬值,所以,要对行为进行即时奖励。比如通过打卡(每进行一次行为就增加一分,形成一种即时反馈)来维持行为。

三,关注进程,在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大脑更喜欢接收积极的信息)。具体而言,行为表现之后,强调“增长”的方面而不是“减少”的方面,如“好好学习让自己多了很多才识、增加了获奖的几率”而不是“好好学习减少了被浪费的时间”。从积极的角度来给予自己反馈,还可让自己增加控制感。


Ted:如何让我们改变不好的行为习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