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文章读不懂?不会概括内容?孩子绝对没有吃透这个概念!
前言
我在带领孩子做直播刷题的时候,发现概括段落主要内容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难点所在。在概括内容时,孩子们的普遍错误时什么呢?
概括得过于具体,答案冗长繁琐。
遗漏了重点内容,以偏概全。
不注意语言组织,答案表述不清。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孩子没有吃透“表达方式”这个重要概念。👇👇👇
01what: 什么是表达方式?
语文”的语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缩略为“语文”一词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语言文字因何产生?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是为了人类发展和生产力的需要出现的。也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所需而产生的。我们生活中任何一种东西,是不是都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所需而产生的呢? 我们喝水的杯子、用的手机、淘宝、微信等等。需求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需求决定什么样的功能。那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是什么呢?你想想看,我们平时用的语言文字,是不是有一种传递的功能,你说的话语,写的文章,就能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有所了解。传递的是什么呢?人类创造任何东西都是为了对我们有作用,要为人类服务,创造语言文字这样的一个工具,其实就是让它来表达信息!所以,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是表达信息!语文学什么呢?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表达信息啊!如果我想用文字向你传递信息,我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 无非就五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这五种表达方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指文章的写作方法。
02
why:吃透这个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当你有表达需求的时候,
你想要表达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你想要给读者介绍某个画面---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你想要介绍事物的功能属性---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你想要表达某种思想和感情---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你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掌握表达方式这一个重要的概念在阅读理解中,孩子就能读懂文章,熟练地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情感基调。在作文中,他就能顺利表达他的需求,写出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的优秀作文,而不是空乏的流水账。
03
how:如何吃透“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呢?
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先输入再输出,先输入知识,再输出技能。学习步骤如下:先学习原理:表达方式的概念、分类、作用,表达方式的主体再掌握方法:如何区分五种表达方式?最后实践应用:入门级:先从单个句子练习开始,判断单个句子的表达方式。进阶级:去做题,放到文章中,去实战应用。举个例子🌰:第一步:孩子今天已经学习了表达方式的概念、分类等,也用思维导图搭建起整个框架。第二步:也掌握了方法,区分五种表达方式的方法就是,看五种表达方式的本质,五种表达方式的本质,就是区分他们的标准,也是解题最核心的关键。
叙述的本质,在于表达发展过程
描写的本质,在于表达状态画面
抒情的本质,在于表达思想感情
说明的本质,在于表达功能属性
议论的本质,在于表达观点 态度
第三步:做入门级的练习,找一些句子来做判断练习。如果能判断准确,说明孩子已经入门了,基本掌握了表达方式的概念原理。

接着,做进阶级的练习,找来几篇篇文章,只做一件事,用“圈画阅读法”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每场直播必带孩子做的事情。
文章就是在表达信息,信息🟰10%的答题信息➕90%的干扰信息。孩子要在实践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筛选,把答题信息筛选出来,在表述答题。
语文其实就是考孩子处理信息的能力。

小结
学阅读理解就像学钢琴,只学不练是绝不可能学会的,可惜的是99%的孩子一年阅读理解练习不超过50篇。不仅练习量低得吓人,而且练习的质量也让人惋惜。所以我每周两场直播陪练,手把手带着我的学生实操破解阅读理解真题,练就阅读理解真功夫!记住:阅读理解是学不会的,一定要学练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