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验贴 | 北大金科380+上岸学姐:道阻且难,行则将至!

2022-05-07 17:08 作者:苏世考研  | 我要投稿

踏过荆棘,跨过坎坷,风尘仆仆从远方来的你,是否也想把自己经历过的喜悦或痛苦分享出来,为后来的人,挡挡风、遮遮雨,做那盏他们的引路灯。

每个考研人都曾通过各个渠道查看经验贴,并在其中收获学习方法、心路历程,一届又一届的传递下去。

又到了一年录取时,小苏的经验贴征集也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很高兴能收到这么多上岸人的来信,同时也很感谢大家的分享,每一篇小苏都会仔细审核为大家发布的~那我们话不多说,直接开始今天的分享吧!

start !OK! 

📄  个人情况:我本科毕业于一所南方的985学校的经济学相关专业,在本科成绩不过中游偏上一点。我的考研路走了两年,第一年考研北大光华,失败;第二年考研北大软微,上岸。

💁‍♂️ 今年我的初试分数为380+,复试85+,最终的排名应该是比较靠前的。

💪 我的考研路走的十分坎坷,中间经历过三次换目标院校、经历过一战的失利,但最终我还是获得了我所期待的结果。我会将我这半年来备考软微金科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择校的波折

一战失利后,我暂定的是人大的学硕,并且自六月底开始一直按照人大的考试内容进行备考。直到九月份研招网开始陆续公布各个院校的考研计划数,我才发现我想报的专业今年只招收三个人。

因此在九月底报名之前我临时决定换目标院校。我考虑到专业课仍考宏微观,同时学校仍在北京等多个因素,最终决定改报北大软微金科,并从九月底开始正式更改备考方向。


二、我的初试备考

📝 备考人大:

我从六月底开始备考人大,英语政治暂且不论,期间我已经做完了五本数三的习题册以及十五年的真题,专业课看完了高鸿业的宏微观并且正在看范里安。但是换目标院校意味着之前这些工作几乎完全没有了价值。


📝 数学:

九月底,我开始放弃之前的学习资料,拿出尼科尔森开始备考。与此同时我开始重新做数二的往年真题,并买好了市面上几乎全部的数学模拟卷。

这样的备考几乎是“自杀式”的,所以我精简了我的学习内容。数学利用刷题的方式适应数三到数二的变化,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将高数的物理应用部分补齐(这个可能也得益于我高中学的理科,所以有一定的基础)。

📝 专业课:

专业课将学习重点放在两本教材及课后题上,考前一周专门拿出时间学习了罗默和张延的经济增长专题;同时除了课后题和软微的真题,我还做了平新乔的课后题以及光华、ccer、南开的真题。


在数学和专业课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因此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我今年疏于英语的学习,只做了一遍英一的真题,考前练了练作文和翻译就上考场了,最终成绩连七十都没到,也算是“自作自受”了。


三、关于复试准备

📍 考试前乌龙

复试准备时我又闹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众所周知,北大官网会出专业排名,对于我们软微而言,这个排名是整个电子信息方向的排名,而我却不知怎么地把它当作了金科方向的排名。

今年金科统考只招收104人,当我看到130+的排名时我觉得我完了,铁定进不了复试了。心灰意冷的我也没有去咨询学长学姐或者其他同学(如果和其他人聊一聊就肯定可以知道这个排名是觉得可以进复试的),直接退网开始准备考公考编。直到3月16日院线公布,我才知道自己闹了一个大乌龙。

📍 极限备考

这时距离复试不过一周的时间,我开始极限备考。这几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焦虑,我还报名了苏世考研的复试班,两场模拟面试下来给我增加了不少的信心。幸好最终的复试分数也还不错,最终得以成功上岸。


四、科目复习经验

政治(75+)

📅 使用资料

肖秀荣1000题、腿姐冲刺背诵笔记、腿姐30天70分、腿姐冲刺班讲义、肖四肖八、市面上几乎全部的模拟卷的客观题。

📅 备考时间安排

  • 10月:冲刺背诵笔记+30天70分

  • 11月:冲刺背诵笔记+1000题(刷了两遍)+市面上有的模拟题的客观题

  • 12月:冲刺背诵笔记+模拟题客观题+肖八选择+肖四

📅 总结经验教训

最终我的政治分数还算不错,我认为归根到底是选择题做得好。在北京地区政治压分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政治选择题部分可以拿到40左右的分数,最终你的政治分数一定还不错,最起码不会拉后腿。

一战时我刷选择题用的是刷题小程序,二战时用的是纸质版资料。但是综合来说我认为小程序是很好用的,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市面上应该有很多。

 关于1000题:

很多人认为这本资料买来就是浪费,因为选择题的出题思路和角度与真题完全不同,而且很多几乎不会在考试中考察到的知识点里面也会让你反复训练。

但是我这两年一直都有用这本书,而且一战时我刷了三遍二战时我刷了两遍,我认为1000题是一个很好的巩固基础知识点的工具,还是值得一做的。


英语(65+)

✍️ 使用资料:

张剑黄皮书、王江涛作文

✍️ 真题训练:

6月底开始每天做半套真题(仅客观题),做了英一和英二的黄皮书(均两遍),十一月底开始准备作文和翻译,考前写了六篇小作文和三篇大作文。

✍️ 总结经验教训:

对于英语我只有教训并无经验,但我愿将我踩过的坑与大家分享。

1️⃣ 单词背诵

首先是单词背诵,我这两年备考曾经用过单词书,也用过背单词的app。总结下来我认为两者各有利弊,归根到底,这些只是工具,背单词还是持之以恒最为重要。

千万不要忽视单词的背诵,可能在学习中你感受不到背单词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背单词你会在考场上感受到明显的困难(比如我)。

2️⃣ 英语真题

其次是英语真题,英语真题的作用不言而喻,往往真题都是要反复刷的。之前有人问过我当作过一遍真题之后记得答案怎么办?

其实反复刷真题的作用不在于做题正确率如何,而在于将真题中的单词进行掌握,并且总结每道题的分析过程。反复做真题的过程其实是总结命题老师出题思路的过程,这样才可以在阅读理解中找到正确答案。


3️⃣ 英语作文

最后关于英语作文。我今年作文分数特别特别低,我反思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对我所写的东西过于“精雕细琢“,却没有进行限时训练。因此在考场上高度紧张的情况下,我很难像往常一样写出比较好的作文。所以大家以后在备考时的作文训练一定要限时。


数学(135+)

📄 使用资料:

声明:我把一开始数三的使用资料也写出来,因为我认为数三中高数和线代的题目训练对数二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数三:李永乐全书、660、330、线代讲义、高数讲义、2007-2021年真题

数二:660、李林108、2007-2021年真题、模拟卷(张宇过关版+高分版8+4、李永乐6、李林6+4、李正元5+超越135、合工大共创+超越、李艳芳3、余丙森5

 📄 备考时间安排

  • 9月底换专业之前:每日上午三小时的数学学习,包括做题及错题整理

  • 9月底换专业之后:基本上每日上午进行定时训练,并及时整理错题,大概每天两个半小时

📄 总结经验教训

首先讲一下我本人一直以来学数学等各类理科课程都是喜欢用“题海战术”,所以两年的备考我基本上都没看任何网课。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所有人,同学们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做完题目一定要及时进行整理总结,我是专门准备了错题本将题目和答案全部整理进去,后续重复看错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前期整理会比较耗时。也可以在习题册或者卷子上进行整理,但是要用文件夹之类的整理好避免丢失。

最后强烈推荐一下李艳芳老师,今年巧合之下做到了李艳芳老师的模拟题,非常惊喜。希望今年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做一做。


专业课(105+)

📖  使用资料

教材:尼科尔森、曼昆、罗默(经济增长部分)、张延(经济增长部分)、平新乔18讲

教辅:圣才、怡课宏微观题库、真题(软微、南开、人大、光华、国发)

📖  备考时间安排

1️⃣ 9月底换目标院校之前:

高鸿业宏微观、范里安(一半)、钟根元

2️⃣ 9月底换目标院校之后:

  • 9月底至10月底:每日专业课学习时间大约为六个小时,学习完成了尼科尔森、曼昆的内容并完成课后题,完成了平新乔的课后题

  • 10月底至11月底:针对性做怡课以及南开等相似院校的真题,并针对做题情况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完善

  • 11月底至12月底:利用罗默和张延进行经济增长部分的专项学习,完成软微真题(重复做了三遍),重新做课后题(针对以往的错题情况进行针对性重做)

📖  总结经验教训

首先专业课的教材和课后题一定是必须要反复学习的,因为这些往往是老师命题的最原始的参考。所以今年我课后题反复刷了三遍左右,但是在考场上还是发现基础知识上有颇多漏洞。


其次关于相似院校真题,可以做一下光华的微观、ccer的真题、南开的宏观等,因为院校之间会互相借鉴,所以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想说的话

这一路走来坎坷颇多,我也经历了许多次大起大落。但是幸好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因此回过头来看过去的一切变得尤为值得。我希望所有的考研学子们,在这条漫长的路上,可以变得更加勤奋也更加坚强。我们在考研这条路上可以获得的,不只是一份录取通知书。

愿你们用自己虽然渺小却闪耀的能量,照亮自己未来的路。


经验贴 | 北大金科380+上岸学姐:道阻且难,行则将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