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句读经验分享009

今天我们继续进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句读经验分享。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已经了解了当社会财富处于衰落、增长和顶峰时期工人的处境——都是贫困,也开启了马克思对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那么接下来马克思又会做出怎样的批判呢?今天我们接着来读。
由于编者本人水平有限,如果出现错误,还望各位同志批评指出;另文本选用: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本期阅读的文稿如下:
现在让我们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并且仿效他把工人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比较一下。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本来,依照概念来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是属于劳动者的。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万万不能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说,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维持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只得到不是为繁衍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一切东西都可用劳动来购买,而资本无非是积累的劳动;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工人不但远不能购买一切东西,而且不得不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
懒惰的土地占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的那一部分,即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所挣得的部分就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
【VII】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劳动是人用来增加自然产品的价值的唯一东西,劳动是人的能动的财产;而根据同一国民经济学,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他们作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不过是享有特权的、闲散的神仙——处处高踞于工人之上,并对工人发号施令。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劳动是唯一不变的物价;可是,再没有什么比劳动价格更具有偶然性、更容易发生剧烈波动的了。
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同时却使工人陷于贫困直到变为机器。劳动促进资本的积累,从而也促进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同时却使工人越来越依附于资本家,引起工人间更剧烈的竞争,使工人卷入生产过剩的追猎活动;跟随生产过剩而来的是同样急剧的生产衰落。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社会却总是而且必然地同工人的利益相对立。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1)因为工资的提高可以由劳动时间量的减少和上述其他后果而绰绰有余地得到补偿;(2)因为对社会来说全部总产品就是纯产品,而区分纯产品只对私人来说才有意义。
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就其一般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而言,在我看来是有害的、招致灾难的,这是从国民经济学家的阐发中得出的,尽管他并不知道这一点。
下面我们逐句分析。
现在让我们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并且仿效他把工人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比较一下。
下面我们来看看,马克思对于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国民经济学中对工人的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都有哪些矛盾的地方。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本来,依照概念来说,劳动的全部产品是属于劳动者的。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劳动的全部产品应该是属于劳动者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实际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万万不能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说,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维持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只得到不是为繁衍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
与国民经济学的理论相反,工人仅仅得到了由自己生产的全部劳动产品中的极少部分。这极少部分只需保证工人的生产和再生产即可。也就是说,这极少部分产品只能保证工人填饱肚子,活着参与之后的生产。如我们之前所讲到的那样,工人就像是一台机器,只需为其提供燃料即可。至于说工人想看看电影、放松放松,恐怕是没有可以用于这部分的钱。所以,这极少部分只是维持工人的生存,而不是人的生存。
国民经济学家对我们说,一切东西都可用劳动来购买,而资本无非是积累的劳动;但是,他同时又对我们说,工人不但远不能购买一切东西,而且不得不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只要劳动,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事实却相反,工人没日没夜地劳动,才仅仅只能购买一些维持自己生存的东西。除此之外,工人也丧失了作为人的属性。
懒惰的土地占有者的地租大都占土地产品的三分之一,忙碌的资本家的利润甚至两倍于货币利息,而剩余的那一部分,即工人在最好的情况下所挣得的部分就只有这么多:如果他有四个孩子,其中两个必定要饿死。
地主和资本家占据着财富的大多数,而整个工人阶级只占有社会财富的极小部分。
【VII】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劳动是人用来增加自然产品的价值的唯一东西,劳动是人的能动的财产;而根据同一国民经济学,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他们作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不过是享有特权的、闲散的神仙——处处高踞于工人之上,并对工人发号施令。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只有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创造价值。而事实却相反,地主和资本家从来不参与劳动,但他们却占据了社会的大部分财富。整个生命都在劳动的工人,连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都难。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劳动是唯一不变的物价;可是,再没有什么比劳动价格更具有偶然性、更容易发生剧烈波动的了。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劳动的价值是不变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而事实却相反,用来衡量劳动价值的工资,却波动剧烈。
分工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增加社会的财富,促使社会精美完善,同时却使工人陷于贫困直到变为机器。
分工带给社会的和带给工人的是截然相反的影响。
劳动促进资本的积累,从而也促进社会富裕程度的提高,同时却使工人越来越依附于资本家,引起工人间更剧烈的竞争,使工人卷入生产过剩的追猎活动;跟随生产过剩而来的是同样急剧的生产衰落。
劳动本应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可是工人越劳动就越依附于资本家,越劳动就越贫穷。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社会却总是而且必然地同工人的利益相对立。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工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事实却相反,社会越来越富有,但工人越来越贫穷。
按照国民经济学家的意见,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相对立,(1)因为工资的提高可以由劳动时间量的减少和上述其他后果而绰绰有余地得到补偿;(2)因为对社会来说全部总产品就是纯产品,而区分纯产品只对私人来说才有意义。
按照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工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一致的。而事实却相反。
(1)因为工资的提高可以由劳动时间量的减少和上述其他后果而绰绰有余地得到补偿;
如我们前面所说,当工资提高时,资本家会招揽到更多的工人,工人的数量增加使得生产的效率提高,这就意味着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了。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资本家提高了工资,但雇佣工人的时间减少了,一增一降,资本家毫无亏损。此外,即便是提高工资真的给资本家带来了亏损,资本家也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让消费者买单,所谓的消费者其实还是工人自己。
(2)因为对社会来说全部总产品就是纯产品,而区分纯产品只对私人来说才有意义。
纯产品,是生产活动所生产的财富减去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财富之后的余额。
劳动本身,不仅在目前的条件下,而且就其一般目的仅仅在于增加财富而言,在我看来是有害的、招致灾难的,这是从国民经济学家的阐发中得出的,尽管他并不知道这一点。
如果劳动仅仅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那么劳动就是一种罪恶。因为劳动给占社会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并没有带来任何益处。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