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最全面的巅峰极速车辆调教心得,带你从入门到入土!!
PS:
本文包含个人经验并总结了B站中的巅峰极速调教教学、部分地平线4调教知识和赛车知识详解,车辆的调教是通用的,看完了基本上会对赛车的调教有一些了解和框架。 ------------Winfire 布莱恩欧康纳
车贴和调教这两个玩法作为赛车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实在不应该错过。
调教前要注意的点:
1.调教前一定要先熟悉你的车,
至少要跑个十场比赛
,熟悉原厂车的特性、手感、声浪,这样才能在调教车后知道车子有了哪些进步。
2.了解车辆布局,一般来说就有前置前驱(FF)、前置后驱(FR)、四轮驱动(4WD)、中置后驱(MR)、后置后驱(RR)这几种步局。
3.你想要的是操控性好还是加速有优势的车。
4.明白车的短板,是操控不行、马力不足、稳定性不高,每辆车的特性都是不一样的,下面会详细说明如何看车的特性面板。
——来自B站多次元穿梭(极限竞速地平线4调教)
车的特性:
跑完十场比赛,对车的特性有一个大致了解后,开始通过对比来细细分析车的当前特性,最好是有一辆改满的白车或者初始某一项性能接近满改的,例如鱼雷王小鹏初始的加速
(这里以我没改的小莲花为例,对比的车也是参考,便于大家理解)。
跑完感觉小莲花很容易颠,而且漂移手感并不是特别好,加速也有待提高,刹车还行,极速差,转向勉强,有人就要说你看它面板上属性不是极速在所有车里面排前百分之五,漂移也是前百分之五,转向也是前百分之五,怎么会在手感上这么差,其实前百分之五是改装升满后的属性,当前属性是白色区域,这里就体现出对比的重要性了。
和我满改帕萨特,排前百分之十五的极速和前三十的转向对比,
相比之下就会发现目前的属性是极速差很多,漂移比帕萨特还拉,加速差,刹车不行,车轻,马力不错。
和满改极速前百分之二十,加速前百分之十五,稳定前百分之十五的沃尔沃对比,
对比之下就发现加速差,极速不行,转向尚可,车轻,马力略差,刹车勉强。
对比完才算是基本上了解了这辆车的目前状态和满改状态,切记不能不跑几场比赛,直接去对比然后调教,在没有熟悉车的手感下,仅凭臆想就去调教,基本上就会越调越乱,即使是调教大佬,也是要一边试车一边去调教。 ——个人经验
调教前要先确定你调教的方向:
总的来说,极限竞速地平线4中有赛车(走线)、拉力(漂移走线都要考虑,应对复杂路面)、越野、漂移四个改装方向,巅峰极速中没有越野这个方向,可以不做考虑。 以下是这几个方向的特性: 漂移,推荐后驱车,但前驱四驱一样可以漂,高胎压,抓地力最小,后轮胎宽最低,前轮胎宽最宽,轮毂选轻的,轮距要最大,胎压前高后低,空气套件可以先不选,后面再加。
拉力(漂移走线都要),高抓地力轮胎,轮毂要用最小,稳定性要高,加速性能要好,刹车有要求,一般不需要空气套件(实在不行了,还是转向不足,再考虑),胎压一般要比公路车低,高车身。
赛车(走线),大马力,刹车要好,稳定性高,转向性能要好。
——来自B站多次元穿梭(极限竞速地平线4调教)
巅峰极速调教知识、心得:
了解调教方向,是确定调教方向的基础。
1.引擎
转速决定了三个引擎的发力点在哪里,和车速关系不大,冲刺提升的低档提速在换挡之后的高档维持高转时,明显疲软,受车辆极速影响较大,简单来说就是,冲刺提高了123档的油门响应速度,更快的到达红线来换档,弊端是到了高档时速度升不上去。
冲刺适合低速弯多的图,例如白云山,但缺点是虽然提速快,但会发现极速卡住了。特别是电控上来后可以发现,均衡的上限逐渐提高,而冲刺的弊端也暴露出来,空有极速上限但是跑不上去。
推荐运动车可以选冲刺,因为性能限制,极速跑不到很高。
加速很高的车也推荐选极速,例如大牛,剩下的看自己选择。
——B站RM戈己
冲刺只是增强了123的扭矩,就是123档加速快,但是456档加速会很乏力,冲刺0到100加速快,但减缓了100以后的提速,对于原厂车的加速就很高的车就不用考虑冲刺了,冲刺的好处也有,撞墙,操作失误什么的可以快速加速补回速度,但过快的加速导致的转向不足,抓地力不够就需要玩家自己去练习琢磨了。 均衡中等,两边都沾,加速平稳,前段没有冲刺快,后段提速没有极速快,但胜在稳,万金油的类型。 极速则是前段提速慢,但是100后的加速很猛,可以到达车的极限。 冲刺不推荐选择排位,适合低速弯多的赛道,适合对抗赛耐力赛这种知道赛道的情况下,针对性选择调教上场。 运动车高改建议是看自己手感和车的特性,我比较常用的满改的马自达加速很猛,就是极速调教,更难接近车的极限,加速要比均衡快了不少,最高极速可以跑到191甚至更高,冲刺则是会卡在186上不去,并且冲刺在达到130时就感觉很疲软,跑不动,同样的距离,极速我可以在五分之三处跑到191,冲刺甚至要到五分之四才跑满186。
——个人经验
2.轮胎
科普:
轮胎的抓地力会随胎温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软胎快但不耐磨,硬胎慢,但耐磨,中性胎介于两者之间,但并不是软胎就一定速度快,软胎越软,升温速度就越快,磨损也就越大,在赛道距离长,中高速弯多的赛道,软胎在后半段就会过热,损耗明显,轮胎过热就会有滑来滑去的感觉。
——B站木西Boru(方程式赛车)
软胎抓地力最大,转向半径最小,但软胎的弊端也是存在的。
起步前段加速和中性对等,硬胎前段加速不行。
中性胎抓地力,转向半径中等。
——B站RM戈己
软胎抓地强,较适合走线,同时漂移距离短,不适合漂移。 硬胎抓地弱,较适合漂移,漂移距离长,丝滑一些,但是硬胎会在草地雪地打滑明显,本来加速就容易打滑的车就可以不考虑选,有可能调出一辆肥皂车,选的话需要有良好的控车,而且可能会比较折磨人。 中性胎两者中等。 轮胎的选择要看车手自己取舍,譬如我常开的道奇地狱猫,虽然后驱车不适合选硬胎,但为了加速,还是选择硬胎,带来的缺点也很明显,全油容易打滑,不过作为线性油门玩家,这点影响不大,在车要打滑时微微调整就OK了。
——个人经验
3.电控
保守不允许后轮打滑,辅助介入频率很高,一打滑就会降速恢复轮胎抓地力,走线稳如老狗。
均衡属于泛用型较高,四驱可用,后驱不会像开放一样打滑,偶尔打滑也很可控,漂移在绿区间时速度快,但缺点是漂移速度慢,在急弯时会出现转向不足直接上墙。
开放好处是漂移掉速少,马力全开,同时漂移长度全看油门控制,但缺点是漂移半径大,且后驱车容易打滑,对控车要求高。
——B站RM戈己
保守适合新手熟悉车的手感和走线跑法,稳定性高的同时打滑很少。 均衡适合普通玩家和一些漂移很不好控的车辆,但想要追求快速的漂移还是推荐开放,到达高段位后速度快才行。 开放操控性要求很高,想要减小漂移半径,同时良好的控车,就需要掌握线性油门,并对车辆在赛道上的变化有直观的感受。
——个人经验
4.悬挂
这里说一下巅峰极速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越高,漂移半径越大,但同时车子抗颠簸效果好,说深入一些,是车子的防倾杆,弹簧,阻尼器,轮胎共同共同作用的结果。 越野悬挂稳定性最高,避震效果最好,也就是说在颠簸路面能有效防止车身晃动变成弹簧车,但越野悬挂带来的负面效果是,油门响应慢,转向会有些不足,所以适合刹车油门控制好的走线玩家以及一些稳定很差的车选用。 赛道悬挂稳定性差,车身容易颠簸,漂移半径小,油门响应快,漂移尾速高,但负面效果是抓地力变化很剧烈,很吃操控性,使用线性油门要比全油门好控制,不容易出现漂移时一脚油门就上墙了或者漂移失误,眼看失速太多,但无法给油门补救的局面,适合稳定性好的车选用。 街道悬挂介于二者之间,漂移半径中等,油门响应中等,稳定性中等,适合一些稳定性中等,漂移能力好的车选用,看自己的取舍。 自动挡玩家最好是选赛道悬挂。
——个人经验
5.重心
低重心适合跑起来不稳定的车辆,但建议先去调悬挂(这里的悬挂是车身姿态里面的悬挂)看看能不能补救一下,不行的话再考虑低重心。 高重心抓地力和侧倾变化是很严重的,最好是学会调整车身悬挂,同时对操控要求高,建议学会线性油门再调教。 中等重心适用于新手和普通玩家。
——个人经验
了解完上述调教方向并选择好后,接下来就是细节调整,包括车身姿态以及空气套件(外观套件)的选择
这部分说牛一点,学会它,零氪玩家也可以和氪佬跑一跑,氪佬学会就更牛了,但同时也很复杂,不想看的到这里就可以出门,去买好的外观套件就行了。 这里放几张对比图让大家感受下。
对比这两个入门和量产套件,明显能看出车身高度,包括轮胎宽度,轮距,轮毂尺寸都有不同,如果说这些套件只是因为这些差距才在价格上有很大差距是不可能的。
再对比道奇的杰作和入门,区别不只是一星半点,最有意思的是,外观套件购买后,很多都是绑定在套件上的,而且是设定好的调教值,所以车手感是有明显区别的,说这些是为了直观感受到学会细节上的调教的必要性,接下来进入一一讲解。
1.车身高度(车身姿态-悬挂)
实测影响很大
赛车(走线),车越低越好,但过低也不行,考虑到极限竞速地平线4的车身高度是以车离地面高度cm计算的,巅峰极速里面没有标明调节区间以及参照,这里最直接的方法是用中值法去试,从前后最高到最低,然后再取中间看看哪个跑得快,在跑的最快的高度前后再取中间值对比,就可以得到最佳高度了。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是我调车调出来的经验,绞牙避震应该对应的就是该车能调的范围,而最佳高度漂移和赛车基本都在绞牙避震最低处的附近,拉力则是在最高附近,所以最好是选空气避震,再以绞牙避震做参照,用中值法来调节。 还有一种方法,巅峰极速是拿真车来进行一比一复刻的,所以汽车发烧友或者是接触到其他大型拟真赛车游戏的,可以去直接参照然后在巅峰极速里面换算一下来调节,这里我放出我极限竞速地平线4上找到的部分车辆车身高度和外倾角数值供大家参考。
——个人经验
2.外倾角
车轮胎是与地面垂直的话,转向时就会倾斜,到,外侧轮胎就会倾斜,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小,抓地力不足,并且外侧轮胎在转向时承受着绝大部分车重,因此需要一个倾角,来使转向时外侧轮胎接触面积增大,通常是前轮倾角大于后轮,但倾角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
——B站木西Boru(方程式赛车)
巅峰极速中的外倾角,仔细观察大部分车辆是有默认值的,轮胎并非与地面垂直,据我观测应该是1-1.5°左右,而绞牙避震和空气避震中的倾角应该是一个数值对应的角度是1-1.5°左右,漂移车基本是通用前-5°后-1.5°,赛车(走线)基本是通用前-2°后-1.5°,拉力则是通用前1°后0.5°,换算成巅峰极速里面的数值,漂移车应该是或者前4后1、前3后1或者前2后0,剩下的不做推导,有些车也有很特殊的外倾角设置,在上图中有说明。
——个人经验
3.胎宽
前轮胎宽的提升可以提高前轮的抓地力,一点转向能力,提升刹车能力,但会影响极速。后轮胎宽则很有必要升级了,车子转向过度时,往往是后轮打滑,这时增加一后轮的抓地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点前驱四驱后驱都适用。
——B站多次元穿梭(极限竞速地平线4调教)
我实测是有影响的,这里根据前面给出的调教方向调整,需要注意的是,轮毂J值(宽度)和轮胎的宽度是成正比的,切忌小轮毂穿大鞋!下图是轮毂J值和轮胎宽度对照表,按巅峰极速的计算,应该是轮毂宽度要比轮胎宽度小1。
4.轮毂
轮毂尺寸对车辆的影响:大轮毂的好处是大轮毂车在车辆拐弯的时候倾侧幅度更小,但缺点是大轮毂降低了轮胎的扁平比,高速通过起伏路段时,轮胎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会变差,越大的轮毂越重,陀螺效应就越明显,转向的惰性增大,加速转向刹车会变迟缓,小直径的轮胎可以有效降低重心。
——知乎车吃国工作室
轮毂尺寸视情况而定,我查询了3SDM公司官网,将部分型号的轮毂数据放在下面供参考,有趣的是,这家英国公司的轮毂重量把控的很好,同一尺寸(轮毂直径)的轮毂重量变化不大,但仍然逃不脱轮毂越大,重量越大的定理。
5.轮距
前后越宽越好,重心高度不变,下盘越宽越稳定,越能提供更大的转向能力。
——B站多次元穿梭(极限竞速地平线4调教)
实测确实建议拉满,不管是漂移还是走线还是拉力。
——个人经验
6.空气动力学套件(外观套件)
最后调完再考虑的部件。
(虽然官方说了外观套件不影响车辆的速度,但我发现买了车的整体套件后,是带有改装里面无法获得的套件的,经过悬挂高度不变,车辆轮胎相同且倾角一样的情况下,不同的套件之间的速度是有差距的,买了付费套件的同学也可以自己去测试一下,看看付费杰作套件是否比量产或者入门车快)
科普:空气套件主要是提升下压力,然后增加轮胎抓地力,提高过弯速度,但同时阻力上升,降低加速性能和尾速。
提高前翼,增加前轮抓地力,带来转向过度的问题,调高尾翼,则会增加后轮抓地力,转向不足,前高后低,抓地力不平衡,前轮转向太好,后轮抓不住地,容易打滑,后轮容易过热,前低后高,前轮抓不住地,推头滑行,后轮抓地太好,滑不起来,导致转向不足。
——B站木西Boru(方程式赛车)
尾翼会极大降低车体瞬间转向反应,对转向过度的后驱车有很大改善,对转向不足的车反而是致命的。瞬间转向反应对老手比较关键,新手则需要规律的转向,因此新手可以无脑装,但老手就需要斟酌。
——B站多次元穿梭(极限竞速地平线4调教)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调教好了车,但是又喜欢别人工坊里面设计的涂装,但是别人设计的涂装是锁死的,不能改成自己喜欢的调教怎么办,方法自然是,添加设计师好友,把要求发给他定制啦😘
下图附上本人自己设计的涂装
以上就是所有巅峰极速调教知识啦,制作不易,还望多多转发,点赞破一千录制车辆调教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