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应用篇8.1):源质、能量在绝对空间的宏微观通用排列规则
这篇文章用于给在之前“应用篇——室温超导”部分内容中提到过的“源质”单位在“绝对空间”上的排列相对靠外,“能量”单位在“绝对空间”上的排列相对靠内——“源质单位排列于外,能量单位排列于内”——粗暴点的说就是“外冷内热”的物理排列性质做一个补充性的说明。
严格来说这篇文章应当被归属于“引力专题”、“宇宙专题”、“强弱核力专题”以及“化学专题”,并且是一个在各个方面上都非常重要的内容应该在那些专题里详细讲解,不过由于韩国科学家公布了“LK-99室温超导材料”,我也顺应了这个热点而将“应用篇——室温超导”部分进行了提前,所以这篇文章先对——源质、能量在绝对空间的宏微观通用排列规则——进行一次适度的说明,如果需要,有关部分会在那些专题里再进行一次更加详细的讨论。
那么,以下是正文内容:
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大量的能够对外施予“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源质”单位,以及能够对穿透自身所在位置的源质引力施予“源质引力削弱效果”的“能量”单位,因为这两种基本物理单位广泛且大量地存在,宇宙才能够存在并如我们现在知道的那样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源质”单位彼此之间、“源质”单位与“能量”单位——它们都有可能在“源质”单位对外释放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结合在一起——不过纵观整个宇宙,这种结合从来就没有彻底稳定过。
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含有的“源质”单位的数量越多、比例越大,其对其自身以及外界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就越强,这个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就越是倾向于稳定——但以宇宙层级的宏观视角看来,哪怕某个或某些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在天文数字量级的“源质”单位对自身以及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下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质子、中子、电子,亦或是更大的原子、分子,乃至于更更大的行星、恒星、黑洞甚至是银河这一整个总星系——但在其外部仍旧存在着别的“源质”单位以及在那些别的“源质”单位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下凝结而成的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
——这种情况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天外有天”,或者说“银河”外面有“银河”。
由于这些由银河之外的“源质”单位结合形成的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银河”之外的“银河”——“河外河”——存在,它们仍旧会对我们的“银河”中的一切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产生“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而且,这里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绝对空间上,这些“河外河”——并非仅分布于我们人类存在的“银河”的单侧,而是广泛分布于我们存在的“银河”的周围,其具体情况如下图《应用篇8.1-1》:

——因为这样的缘故,这些存在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之外的众多“银河”之中总有一些“河外河”分布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的两侧然后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施予方向不同乃至于是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源质引力作用效果”,而这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也就有了使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以及“银河”中的一切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被撕裂——发生“分解”的倾向,如下图《应用篇8.1-2》:

——举个不大恰当的比喻,“五马分尸”这个词语大家可能都听过,如果将“银河”比作“五马分尸”中的“人”,那么银河周围的其他物理单位或是物理结构组成的“河外河”就相当于“人”周围的那些“马”,随着一皮鞭抽下去那些“马”就开始发力,想要把“人”拉开,我们的“银河”目前大致就处于近似于上述例子中与“人”相同的这样一种境况。
宇宙中存在着的众多“河外河”对我们人类生存着的“银河”施予的方向不同乃至于是相反的作用力——“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并且撕裂与“分解”着我们人类生存着的“银河”。
这种外源性作用力由外而内地在我们人类生存着的“银河”之中不断进行传导,导致了很多很多非常重要的天文现象发生,这里随便举几个例子:
比如说来自我们太阳系的恒星——太阳——的“热辐射”——或者说——“阳光”——就是这样的一种产物,天体物理中经常有事没事提一嘴的“超新星爆发”也是这样一种产物,冥王星的破碎与裂解还是这样一种产物——其实,要说的话,不把范围限定在宇宙内的话,那么“大爆炸”也能算成是这样的一种产物。
——而这样的外源引力作用效应几乎传导到了我们人类生存的这个“银河”间的每一个量子乃至于每一个“源质”单位与“能量”单位,因此包括什么自然环境中发生“核裂变”啊、物质的放射性啊、物质的自然衰变啊还有别的已经多到让我懒得去举例了的绝大多数的物质的“分解”现象均可归因于外源引力效应的作用——究其本源,也就是“河外河”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
当然了,虽然说“河外河”有将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撕裂——“分解”的倾向的这个说法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恐慌,但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也不完全是没有任何对抗手段。
虽然“河外河”对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有把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以及“银河”中的一切拉开——“分解”的倾向,但我们人类生存的“银河”本身也含有“源质”单位——
虽然“源质”单位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主要表现为撕裂——“分解”外部的其他物理单位或物理结构,但它对内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却会表现出稳定内部结构,对抗外源引力源产生的撕裂——“分解”效果的倾向。
还是用前面“五马分尸”的那个案例,如果被分尸的那只是一个普通的“人”,“马”的“力量”大、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强,“人”的“力量”小、对内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弱,那么“马”就把“人”给分了。
——但,如果被“五马分尸”的不是一个普通“人”,他是个“机器人”、是个“钢铁侠”,他的“力量”大、对内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强,“马”的“力量”小、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弱,那么“马”就没法将这个“钢铁侠”拉开、“分解”不了。
说到底,上述情况有点像拔河,就像几个“银河”在拼“力量”,拼它们对内对外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的强度,“力量”强的一方把“力量”弱的一方分解吸收,“力量”弱的一方被“力量”强的一方分解吸收——呈现出一种自然生态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拼赢了把对方端上餐桌,拼输了被对方端上餐桌——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了(实际上,生态法则中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是由这条物理规律奠定,如果以后我写得完“物理”篇章能写到“生物”篇章或是“社会”篇章会再行讨论)。
——总之,我们人类存在的“银河”一直在用自身对内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同“河外河”对外施予的——尤其是对我们人类存在的“银河”施予的——“源质引力作用效果”进行对抗,其结果就是我们人类存在的“银河”中的每一个“源质”单位、每一个“能量”单位,以及每一个由“源质”单位与“能量”单位构成的诸如“量子”、“亚原子”、“原子”、“分子”乃至更大的单位都在漫长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即漫长的“时间”中——呈现出了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
——而这种“分分合合”的状态为“源质”单位与“能量”单位的重新排列提供了物质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