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纷飞何所似?写雪的天花板,大概也就如此了吧!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江左风流宰相”谢安,搞了个家庭聚会,恰逢大雪,人也越来越有兴致,便问大家“这纷飞的白雪像什么呀?”,
大侄子谢朗说“像是有人在空中撒盐!”,小侄女谢道韫说“我看更像随风而起的柳絮”。谢安听后很是高兴,“公大笑乐”!
中学刚学这篇文言文时,叛逆的我,心中不服,心想,这两人说的不是同一场雪吧?

大侄子的“撒盐空中差可拟”说的是颗粒的雪,是霰(霰)。小侄女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说的是雪花,轻盈飘逸如飞絮。
那如果雪再下大点,成了大的雪片,学团,就不像柳絮了,飞不起来了,那应该怎么说?
“鹅毛大雪”、“天女散鹅毛”?总觉得差点意思。
直到看到李白的这句: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妙妙妙啊,诗仙不愧是诗仙,意境上自然没的说:醉酒的仙人,把白云乱揉一通,碎成了白雪,关键是可大可小,完全取决于醉的程度。越醉可能揉的越碎!多撕几下就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多攥几下就是“撒盐空中差可拟”,诗仙不愧是诗仙,服了!
本以为雪写到这个程度,应该就是天花板了吧!
直到看了军阀张宗昌效仿李白的诗:
什么东西天上飞,
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
筛石灰啊筛石灰!

虽说这打油诗够油,文笔上与诗仙确实是云泥之别,但意境和想象力方便,却也不输诗仙李白!
王国维《人间词话》开篇写到:“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称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玉皇盖金殿,石灰筛细尘,怎料风乍起,吹作漫天财!
试问,自从石灰被发现开始,有几个能把雪比作过石灰?是石灰太土,上不了台面,还是压根就没想到石灰?
一想到写雪,就满脑子的盐、柳絮、鹅毛?再加一个:白糖!
应该还有更多更形象的写法!
如果想不出,
问问家里的小孩吧!他们有最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最不可思议创造,有最美最纯的世界!
在他们的世界里,雪有一千种可能!

附:
1.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2.《清平乐·画堂晨起》是否出自李白之手?存疑!欢迎大家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