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屋顶年刊 | 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

2018-12-31 12:47 作者:屋顶现视研  | 我要投稿

吾未绝大冀于方来,则思聆知者之心声而相观其内曜。内曜者,破瘰暗者也;心声者,离伪诈者也。……世之言何言,人之事何事乎。心声也,内曜也,不可见也。 ——鲁迅,这真是他说的。

第二任所长

静希:

各位部员们好,如果你们没有去知乎翻到本所的发刊词的话,这原则上B站侧我第一次以自己的自我身份来说话。想必大家对屋顶和背后的团队有很多想了解的,我结合之前的Q&A就先把这些介绍一下吧。

Q:建立屋顶的契机和目的?作者怎么聚集起来的?

A:契机是所长三次元的事务暂时没那么束缚他了;目的是回溯性赋予的,目前大致就是签名档想说的。作者不会自动聚集的,初始成员是所长从两个方向拉来的:战吧人文社科部,所长也是这个社群的创始人;所长的高中和大学的现实朋友和网友。当然,一旦种子部员集结,我们的团队就是开放性的。

Q:研究员们的年龄段?

A:本科到博士\社畜。遗憾,没有天才高中生加入。

Q:日本动画里流行内容受日本社会及历史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A:即将发布一篇与之相关的翻译文献,请期待。

Q:如何看待虚拟蛊毒?

A:个人的一点看法,虚拟偶像从自发的新教伦理的个体主义转向企业托拉斯阶段的一个标志。希望之后的发展是能为中之人带来更多福利与权利,而不是相反。我单推谢拉和狐狸,我不是白毛控,只是刚好喜欢白毛。

Q: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中的缺陷?

A:完整评论很难。参考鱼板知乎文章“歇斯底里化的后现代”——对东浩纪的一种精神分析批评。

Q:屋顶名字来源?

A:屋顶上的……——屋顶上的百合灵;文化研究……——山星高中文化研究社;所……——Institute。屋顶还有俯瞰风景之意,是诸多动画的重要意象。文化研究其实取文艺评论之意。

Q:推荐书单

A:理论上我应该召集研究员们一起讨论出共识基础上的书单,不过这个行政成本很大啊,所长作为原则上的主权者,姑且给出自己偏好的私货书单,献给对社科哲学有兴趣的入门部员:

《大问题》也可以
带出牛津通识系列
带出拜德雅系列

 那么以上就是Q&A环节了。回顾2018年,自从7月底8月初启动以来,屋顶花了5个月的时间,建立了比较常态的更新、三个平台的阵地,有了合计差不多4000的关注量,这个成绩可以说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是比较吃惊的。所长本人虽然有一定会成功的理念自信,但很多发展当然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先投入战斗,再见分晓。”

这就是你所说的道路吗!奥尔加!

2019年,屋顶也会继续努力输出有价值的文章。这里应该阐述两个事情,我们的一些文艺评论并不排斥作者论,比如作者电影,这本身会是很重要的特质,但如果什么都要以“作者也不会想到……这篇文章瞎说……”来回应我们的文章,我们只能予以放置play、不予理会。一些思想家的观点,如果你想要批评,那首先要了解你的对象,如果不了解却站在外部说一些怪话,止增笑耳。我个人认为,从共时性结构来说,大学科班学者共同体的承认(包括论战)还是目前比较不差的评论某个思想到底有没有意义\说服力的判准。当然,遥远地看,这要托付给读者共同体和历史的进程了。扯远了,这是我个人观点。

其次,屋顶对作者写什么、怎么写基本没有影响力更遑论强制力,如果是文字错误、修辞造句上的次要问题,我们可以提供建议,但对于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内容我们很少干涉,除非认定是炎上偏激观点。我们给予作者我们能给予的创作自由权项,没有DDL,也没有强制征稿,说到底我们是个自律自由的作者联合体。所以,在此之上,虽然听起来有些卑鄙,还请各位把作者个人观点和屋顶作为屏幕的功能分开,类似专栏作者和杂志的关系,只不过我们没有实体杂志那么大的权力。

当然,人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作者和我如果有什么基本共识说错了,说偏了,也请友善指出,我们会继续保持谦虚包容的态度。那么,来年还请多多关照(指三连和转发,我们特别在意转发,让更多潜在读者阅读)。

除了所长之外,只有hep写了年度总结,可见本号松散程度

"残羹剩饭和钢筋混凝土搅在一起"我当时就是想看看志趣、立场、价值观念完全不同的一群人在一起写点东西的光景,我敲出这段话的时候这个团体也有半年多(静希注:没有半年)了,说是有什么奇妙的归属感或是得到了长久的教益大概是胡扯,但作为提出写个总结的人,也确实有必要也有东西可以聊聊。

本来应该是号里第一篇文章的P5杂谈因为摸鱼拖到了aus老哥的科学魔法系列之后。早在看完各种访谈之后我就时不时翻翻各游戏媒体的p5文章,直到我自己受不了了,"除了荣格之外还能写点别的吗?",当然最后这篇东拉西扯胡聊一气的文章或许完成了我给自己的目标——给还愿意为p5写点什么的人提供一些别的思路,抛开荣格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也没必要只去考察细节上的沿用和原型,总归有人想看点更不着边际的东西。

第二篇空境的文章基本是浅神老哥如何把一篇废稿改成还稍微值得一看的文字的实例教学,我当时不乏摸鱼心理的交上第一版的时候也没想到会改成这样。这文章前后大概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也不是被谁迫害或者被哪个大佬点名批评了——那个时候没人知道我们是谁,好像无论怎么样也不会有读者和你讨论文章内容(当然现在也不一定有)。觉得我们做的工作和给一个纪念性质的副标题写篇文章一样,谈不上什么意义,我自认为姑且借此表达我的立场,eva到底讲了什么、星际牛仔好在哪里之类的系统性的"大"问题我是没能力也没兴趣去解答的,我从来也就是写写我认为有趣的东西,别的都非我本愿了。

少歌这篇文章基本是sue老哥口胡的产物,尼采和少歌对于我都是谈起来容易吵架的话题,我只能说感谢静希学校的张老师能对拙文颇上心了。最近写zls的文章基本依仗静希老哥悉心调整具体词句了,毕竟我不通文法,也从没考虑过非要让人看懂(在改了,在改了)。

我不知道明年哪部动画会让我有非写点什么不可的冲动,又或者突然翻出某部老动画的时候想出什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就《不吉波普不笑》聊聊杀人鬼,也有可能写点宫崎骏作品里我最喜欢的《红猪》,之前留下的坑都会慢慢写上。

《约定的梦幻岛》开播后我大概会发点什么,当然可能和作品本身没太大关系,有关一个好像不是个太适合在对新一年展望中讨论的话题,啜泣和世界的消亡。

那么,这就是屋顶的2018年总结。

最后,有兴趣可加读者交流群:229114399

近期文章:


屋顶年刊 | 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