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先入为主、噤声控评——《被颠覆的文明》

“在食堂走道经过时借背包掩护摸我屁股
戴眼镜,灰绿色相间棉衣,身高160+
小东西我确实不能暴打你一顿,但我先让你在我的朋友圈社死吧。”[1]
在刷网文或者吃瓜的时候不怎么需要动脑子,毕竟是自己私人领域的事情;但涉及到社会议题时,看了别人的标题就给出符合他们标题的评论看法可是会搞死人的。
社会议题的讨论首先是要确定发生了什么。
但神奇的是,路边走过来的同学告诉你你们学校headmaster的儿子出事了,你起码也会跟同学说一下这事情是不是真的;哪怕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面对面告诉你你们学校被一个患绝症的人给搞了,还伤了很多同学,你起码也会先问问同学老师是不是真的吧。
可是事实绝就绝在面对素不相识、连脸都没见过,甚至性别也不确定的(匿名)网友说一件事的时候,竟然能够毫无犹豫的相信了,并且坚定的认为事实就是这样,你否认就是你错,属是很amazing。
虽然事实很令人气馁,但这也是传播学的手段,俗称先入为主。凭借我丰富的被带跑经验,先入为主首先需要构建事实。
如果我说“”,那可信度是不是会上升许多?又或者我说“[2]wuyou中学一学生出事”,大家大概率是滑走;但如果我说“wuyou中学一学生出事,生前两小时曾祝母亲节日快乐”,那就会变得有意思起来了。标题党的两个主要作用就是让你相信和让你关注。
先入为主首先利用的就是老套的思维定势,就是你熟悉的思考方式、生活阅历和对不了解事物的想象。但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它过于熟悉,渗透在每一口呼吸里,刺激不了人;先入为主要引起关注,需要在里面加入不熟悉的东西,比如一些内幕、暗示、内部信息、阴谋论。总之,只要凭借熟悉的事实,就可以自由发挥,天马行空,而且越突破人的常规认知、越符合人们想象中的情节就越容易影响别人,带来兴奋。内部消息大家都听过吧,消息不要外露也知道吧,在小说、电视剧里也常看到是吧,这一下发生在现实里,就突破了你的常规,在道德立场上很容易让人相信这是事实。
第二个特点是矛盾,和第一点思维定势的关系就像人真皮的乳头层和网织层,出现了前面就有后面,靠的同样是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就像选择题里“植物细胞一般含有细胞壁,由初生壁和次生壁组成”。没渠道了解真实情况的人根本不知道细胞壁其实一般由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组成,也就给了发挥的空间。除此之外,最明显的特征是前后矛盾。上文的“同学出事,前两个钟还祝福母亲节日快乐”,还有些人背后身中八枪身亡,这些都留下了很大的猜疑和想象空间,到了后期其实已经不是事实的追求了,更像是追求刺激吃瓜和追一部刺激的连续剧。
连续剧与解决现实的最大差距应该在于现实性。追剧是完全跟着剧情走,需要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用刺激作为娱乐,知道剧中人是主角,可以放心的看下去;但现实问题的现实的人却承受不了那么多,事情的推动也不是一个镜头或者拖动进度条就可以实现的。
现实事件的推动存在客观发展规律,简单来说就是,查案子需要时间,审问需要时间,但打字需要的时间远小于上述所需时间;
Q群里有人发X图、发诈骗、无脑对骂需要禁言;网络侮辱、违反法律、造谣需要禁言;那么为什么同样是禁言,一方让人支持,一方让人反感。最终还是回到了禁言与被禁言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禁言这种行为本身,人们讨厌的应该是禁言的影响。简单概括就是,得道德点者禁言为正当,失道德点者遭批判,也因此,发声快,得出结论快的事实有利于先入为主,使禁言成为贬义词。
二改.

清华美院19级学生朋友圈内容,可在https://www.zhihu.com/topic/21587783/hot找到
[2] 学校名称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