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言:通往觉悟的途径有哪些?
通往觉悟的途径有哪些?本书认为,闭门修炼难以抵达觉悟的彼岸;只有全身心投入人生实践,才是迈向觉悟的不二法门。
首先,如其本来。
如其本来的样子,就是回归初心的样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一个人经常想着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时的样子——赤条条来;自然也就知道了自己离开这个世界时的样子——赤条条去。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是物理学和哲学的终极问题,更是心理学的终极问题。
如其本来的样子,就是觉悟的样子。
其次,珍视痛苦。
这是一个能量守恒的世界——付出和回报,痛苦和快乐,磨难和幸福,一如光与影、昼与夜、峰与谷般难分彼此。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所有的痛苦都是来成就你的。你经历多大的痛苦,终会换回多大的幸福。
人生就像荡秋千——当你跌入谷底的时候,恰恰是你积蓄了最大的动能开始腾飞的时候。
当你感觉步履艰辛,那说明你是走在一条上坡的路上;当你感觉顺风顺水,你要警惕是否在下坡。
当你感觉占得了别人的便宜,你要清醒是否丢掉了最宝贵的什么东西;同样,当你感觉被别人一时抢占了便宜,终有一天他会加倍偿还。
当你搬起石头的时候,最终砸向的一定是自己的脚;当你自鸣得意地向天空抛掷出伤人的小刀,殊不知这些小刀终会落向你的头顶。
痛苦是教人觉悟最好的老师——大痛苦大开悟;小痛苦小开悟;不痛苦不开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那个曾经自封为“齐天大圣”的孙猴子,只有经历了五百年“五行山下定心猿”的煎熬,才真正领教到这个世界规则的强大,从此“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第三,平静纳随。
觉悟者其心若水,平、静、纳、随当是其最高境界。
——水是平的,平到可以做一面镜子,让这个世界的纷纷扰扰一览无余。心不平,则万物不平。
——水有自静的功能,静者净也,足以净化一切的污泥浊水。“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觉悟者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 海以其纳百川才成其大,山以其历沧桑方筑其高。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纳”?孔子的感悟是:“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水无定性,随物赋形,遇圆随圆,遇方随方。水从无意去操控和改变什么,但是,却总能以柔弱之形,洗涤群秽,滴水穿石,坚强莫敌。“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第四,回归系统。
每个人都无法成为一座孤岛。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系统,也终将回归于系统。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和无数人的生命交融,才是最具意义和价值、最精彩的人生。
本节最后,对上述几个常用概念进行一个全面的比较。本书除另外说明,在后面章节提及的意识特指个体意识,潜意识则包含着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表4-1意识、潜意识和系统意识的比较)
(来源:李不言主编《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不言主编《谁之错:四句话点透心理学
李不言主编《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