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中医才是灭亡中医真正的罪魁祸首!近几十年来,虽然制定了一
主流中医才是灭亡中医真正的罪魁祸首!近几十年来,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振兴中医的政策,但中医却仍然持续走向衰落,到了今天,已经到了接近灭亡的地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无一例外都可以归结到主流中医身上,因为他们不仅在政策制定上、中医疗效上、中医创新上,都是走在消灭中医的路上!中医在古代几千年,一直都是代代出名医,朝朝有创新。根源就在于中医一直都是自由行医,让病人以疗效对所有中医优胜劣汰,这促进了大医的不断涌现,理论不断创新。可我们现在呢?却拿着一个管理西医的制度套在中医头上,让中医削足适履。其结果就是庸医当道,良医让道,没有了好中医,还让国民如何信任中医?我们先来看中医界的管理人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用西化的中医理论培养出来的,虽然写了不少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但真正懂得中医理论者微乎其微,不信的话可以让他们临床一下,马上就会现出原形!因为这些管理人员没有几个能够临床治病的,更不懂中医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只会搬用那些管理西医的政策,这让中医的处境雪上加霜。 我们再来看中医药大学的老师们,这些都是中医界的高级人才。可是,如果让他们临床试一下,马上就会现出原形,因为他们当中没有几个会治病的,即使偶尔尝试临床,水平也差得狠。大家想一想,不懂临床的老师会教出懂临床的学生吗? 我们再来看中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都是中医界的创新人才。可他们只会用西医理论来改造中医,真正懂中医理论的寥寥无几。就拿中药研究来说吧,他们只会学西医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却根本不知道中药和西药药理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它们的靶子是病变细胞,中药是生物大分子,它们的靶子是细胞的营养通道。靶子都瞄错了,即使给他们再多的经费,再多的时间,恐怕成果永远是零。更可悲的是中医的临床人员,他们虽然有高学历,却真正懂中医理论者极少,只会学西医病药机械对应,甚至把自己定义成专科,丝毫不知道中医是可以治疗任何病的,而且方法一样,那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只要身体平衡了,百病皆消。机械对应的结果就是疗效奇差,他们虽然代表着中医的形象,却在不断做着败坏中医形象的事,国民为什么不断抛弃中医,就是因为中医疗效越来越差,让国民觉得中医不科学,根本治不好病。大家想一想,这样的中医界如何期待?国家想靠他们振兴中医,恐怕就是一个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更严重的是,继续让他们来带领中医,中医还会进一步衰落,直到灭亡。现在的中医界就象“温水煮青蛙”,虽然中医一步步走向灭亡,但主流的中医却混然而知,直到中医彻底灭亡。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冉燃等也撰文说:据了解,我国中医院校每年招收几万名学生,但培养出的真正中医并不多,有中医科研成就者很少,名中医更是罕见。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调查认为,这是中医院校教育严重西医化的结果,大部分老中医也持此看法。 对32所中医院校的调查显示,学生约1/3的时间学习西医,理化知识与西医理论丰富,但中医理论基本训练严重不足。英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占了1/4。历来被中医大家所重视 的中医经典学习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成为选修课。中医教学中掺杂“牵强附会”的西医学诠释内容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基本看不懂中医古籍。中医科学院的一位教授介绍,由于课程设置和考试关系,他的21个研究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但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 在技能培养上,学生要做很多动物实验,但对中医的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不足。毕业后,多数学生不大会用中医理念看病,大多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中医药学研究生,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的教育模式和标准,提出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并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 贾谦举例说,有位中医学院院长原是西医妇科硕士,做了两年白鼠实验成了中医博士,当上了中医学院的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教授痛心地称:“我们是一代‘完人’,完蛋的完。”他担心学院派、实验派中医成为主流后,中医将不知如何发展。 调查显示,现行中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正在把学生培养成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成为中医的“掘墓人”。他们利用一知半解的中医和西医知识,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或利用一些时髦的标签语言来阐释并未真正理解的中医理论。而中医院校将中医、中药、针灸等设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医不识药,药不懂医,如此割裂水乳交融的中医医学和药学,结果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上的“残废”,中医、中药、针灸的作用都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很难维持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