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传统戏曲《蝴蝶杯》原型: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

2021-03-20 17:58 作者:三献志愿者诸语  | 我要投稿

【百工微记录】千金之宝蝴蝶杯,美酒斟杯彩蝶飞

https://mp.weixin.qq.com/s/toT67fNV4E11MXgF3m_WBA

国家公共文化云  2021-3-16

蝴蝶杯

古人喜欢将器物赋予寓意或故事,似乎这样才能表达出器物的精气神。

“蝴蝶杯传家宝千金难买,将美酒斟杯内彩蝶飞来”,这是山西古典蒲剧《蝴蝶杯》中的一段唱词。它说的是太原公子田玉川与渔家姑娘胡凤莲难中相遇,一见钟情,田玉川以传家之宝蝴蝶杯相订终身,锄奸报仇的故事。

蝴蝶杯产自春秋晋国都城新田,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侯马市。

侯马蝴蝶杯,造型古朴,设计奇绝,被誉为“千金之宝”。斟酒满杯,便见一彩蝶从杯底泛起,起落于花丛之间,栩栩如生;杯酒饮尽,彩蝶顿逝,是为“杯满蝶现,酒尽蝶隐”之酒具佳品。

蝴蝶杯在中国宋代就有记载,《陶录》记载:“邑绅刘吏部藏古瓷器,内绘彩碟,贮以水,碟即浮水面,栩栩如生,来观者众,遂秘不示。”蝴蝶杯在古代民间流传甚广,人们将它视为美好爱情的象征,因其制作工艺奇特,蝴蝶杯也往往被当做稀世珍品而收藏。明代末期,由于战乱频繁,蝴蝶杯的制作工艺也渐渐消失。

直到1979年,蝴蝶杯在侯马市郊区崖口村的一村民家被发现,它的出现证实了戏剧中的传说和史料上的记载,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为此,侯马成立了陶瓷厂,调集研究人员悉心钻研蝴蝶杯技艺。

周尚明在了解了很多关于蝴蝶杯的信息后,对蝴蝶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毅然决定辞去工作,以个人的名义创建陶瓷研究所,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研制蝴蝶杯上,并由此开始走上极其艰难的探索之路。

经过反复研究一个由侯马陶瓷厂制作而来的蝴蝶杯成品,他发现杯子最难做的就是陶瓷杯头,杯头的口径薄厚要均匀,上下距离要适当,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成像就有问题,蝴蝶无法呈现出来。

历经20年艰辛,周尚明终于掌握了制作蝴蝶杯的独门绝技。


第一道工序是切割,即根据杯体大小分解玉石。由于玉石常常被一层风化皮包裹着,无法预知内部情况,因此也让制作蝴蝶杯存在一定的风险。

第二道工序是钻料,即通过目测按材质纹理及尺寸,把切割的玉石开成不同规格的料坯,然后再用钻料管对玉料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杂质多,有裂纹的玉料,就得废弃。

第三道工序是杯体制作,先将杯体上已钻出的玉柱一层层去掉,对杯子的内外部进行粗磨,然后再对杯体进行细磨。每一处都要磨得精细完美,壁厚一致,手感平滑。

最后一道工序是绘画、镶蝴蝶、安末桩、固定、合烤。

关于“杯满蝶现,酒干蝶隐”的光学原理,周尚明指出:杯脚里的细弹簧上镶入彩蝶,杯子受到微小骚扰,彩蝶就会振动。杯底中央,嵌装一块类似于凸透镜功能的东西,杯中无酒时,彩蝶在凸透镜焦点之外;杯中斟满酒,酒便作用为凹透镜,凸透镜与凹透镜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复合凸透镜,彩蝶便落在复合凸透镜的焦点之内,人们就能清楚地看到放大了的蝴蝶。

蝴蝶杯所具备的酒具文化和独树一帜的显影技术,正是它得以延续的魅力所在。但由于制作蝴蝶杯所用的玉石材料昂贵、其镂空雕刻技术难以掌握、天然宝石纹路变化万千导致的破损率高等原因,培养新人或是批量生产,都成为了制作蝴蝶杯的新挑战。

在陶瓷和玉石的世界里,凭着这份执着与坚守,周尚明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发掘出千古传诵的蝴蝶杯,创造了历史奇迹。几百年的美好传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在周尚明一家人和无数热心人的努力之下,蝴蝶杯中美丽的蝴蝶,早已经煽动起华丽的翅膀,翩翩起舞。


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已上传至国家公共文化云百工微记录栏目,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观看精彩视频☟☟赶紧行动起来吧!

国家公共文化云官网

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站首页→选择【看直播】→选择【百工微纪录】→选择【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海报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国家公共文化云APP

国家公共文化云APP首页→选择【看直播】→选择【百工微纪录】→选择【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海报

识别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

国家公共文化云微信公众号→【国家云】→选择【看直播】→选择【百工微纪录】→选择【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海报

识别二维码观看视频




传统戏曲《蝴蝶杯》原型:山西传统手工艺——侯马蝴蝶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