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迈阿密热线同人文】迈阿密分尸狂

2023-08-01 16:20 作者:亲信家的大橘猫_JuliaC  | 我要投稿

作者:Evan Wright 校对:Julia Caulfield

Chapter 1 五号案件

1991年,对迈阿密而言依然不是一个太平之年。

11月的凛冬,代号“迈阿密分尸狂”的杀人魔制造了第五场案件,至于为何不像一般案件一样从第一场案件娓娓道来,是因为第五次的手法有了明显的不同,罪犯竟然主动在现场留下了字条,这对之前的许多推测都将造成颠覆性的影响。无论如何,从来都是很谨慎的凶手竟然开始通过小动作透露自己的动机,实在是不寻常,仿佛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般。

受害的哥伦比亚人是在他自己的出租屋里被发现的,起因是邻居们抱怨这间屋子散发出恶臭,等到迈阿密警局破门而入,才发现受害者已无力回天。他的喉咙被割开,即刻毙命,在搜查下找不到作为凶器的利器,现场指纹被刻意抹去了;受害者又是独自居住,自然也没有目击者。唯一值得留意的是凶手留在现场的纸条,仿佛是有意想让人发现一般,内容是“我是无辜的,他们强迫我这么做的”。我在询问负责追捕这个凶手的全勤警官兼好友——曼尼 ·帕尔多时,他提出凶手为了混淆视听的可能性,的确,现在有些人为了出名什么都做得出来,扬名天下和遗臭万年能达到的效果都是为了让人记住,从曼尼的角度去思考的话,可以推测出凶手必然是个孤独的可怜人,一想到这一点,你甚至无法坦然地嘲笑这种游走法律边缘、费尽千辛万苦只为成名的幼稚心理。

也许日常生活中成家立业的话,这个凶手便不会走极端用这种方式尝试出名,但事已至此,我这个写手也做不了什么改变,只能诚实地记录事件。

当然仅按字面意思理解凶手留下的字条也是一种思路,能推测到的就是犯罪动机并非自发而是受人强迫,可是这样一来,便无法解释凶手为何不在前几场案件就进行呼救。就算是假设凶手因为最初几次被所谓的幕后黑手威胁而感到害怕,又为何仅在这次那么不寻常地在现场留下了血迹不去处理——考虑到前几次分尸案都要警察们反复搜查失踪人,才能从迈阿密的各个角落取来受害者的部分器官来拼接出整体形势,这份违和感使得曼尼的假设更加具有说服力。可惜的是,作为罪恶之都的迈阿密这种事件还是太常见了,如果想要出名,只是这样还不够,要等到犯人再次犯下更严重的罪行才能进一步推测他的心理和动机,这一犯罪界的悖论每次想起来都让人感到又矛盾又气馁。

Chapter 2 危楼的发现

时隔一个月,迈阿密分尸狂又再次行动,指的自然是第五场案件的同一人。

这次他的行动更具有戏剧性,受害者依然是单个的哥伦比亚人,可能因为是在迈阿密废弃的楼里处理的,凶手这次也不再尝试清理现场,一些溅出的血迹已风干为深褐色,死状也更为血腥惨烈。据说警方还在核查指纹的情况,但估计是凶多吉少。报案者是当地的一个电工,他本以为有人乱扔垃圾。

受害者的情况比之前要复杂,他的手腕和脚腕有勒痕,推测为绑架后被勒死的,根据相关联系人的说辞,他本该时刻带在身上能证明身份的钱包也不见了。我们下意识推测凶手是否为劫财而来,可是受害者被掏出裸露在空气中的肠子直接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只为劫财的人不会动这份表演式的心思,因为根据验尸官的结论,他的内脏是在死后才被掏出来的,仿佛是一种示威和不满,是凶手对没人给予他应有的名气而不满。无法否认,对尸体的这般艺术加工是比一般案件更富有创意,若是劫财便不会这样大动干戈,钱包可能只是在绑架的路上遗失或被路过的其他人捡走了。凶手这次还是留下了字条,“请不要再让我做同样的事情了”。

因为省略了主语,这次的字条信息难以判断究竟凶手是想避开可能存在的幕后黑手、从而向警察求助;还是以委婉的方式苛责警察,又或许说得更广泛一点,苛责整个迈阿密社会,或美国。如果这话是出于无助和不愿杀人的心理,想对幕后黑手说的,那逻辑不通,因为在犯罪现场留下字条无法让幕后的人读到;貌似他匆忙离开时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虽然是危楼,但周围还比较热闹,可见他想引起警方和更多人的注意是相对接近真相的说法,案件主负责人曼尼也赞同这个说法,没能进入大众视野似乎让凶手很不爽,如果警方再不重视一些,可以预计之后会有更残忍的分尸案。

令我感觉有趣的是,凶手并不像最初——第五场之前的最初——将被害者分尸然后抛至荒无人烟的地方,最近这两起案件更使我确信连续犯案的确有两人,前一人可能已经隐姓埋名或潜逃了,最近出现的都是后一人,从手法不难发现,乍看之下他没有前者的细致和冷静,因为他会留着犯罪现场不去清理,从表面判断可能是性情粗糙,但深处埋藏着相当恶劣的动机,明明已经完成了杀人的动作,却亲手将尸体精心进行了一番血迹斑斑的处理,还留在能被路人发现的地方。这种恶作剧般的行为,当想到知情与不知情的人们被惊吓到时,毫无疑问凶手的内心会划过一丝隐秘的快乐,因为有人感到担心,有人开始在意。此外还有很神奇的一点,凶手对人开肠破肚的手法依然专业利索,几乎可以肯定有过解剖生物方面的经验或学历。

一个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哪怕没有受过也具备一定天分——为何要以这种残忍而孩子气的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当时的警方还是没有头绪,因为这次也找不到凶器和一线目击者,我的好友曼尼·帕尔多的压力也逐日渐增,我将继续通过听他的讲述再加上自己的微薄分析记录这一切。

Chapter 3 无辜的人

这般利索的杀人分尸手法在不及后又重现了,这次间隔时间更短,不到两周。

受害者的尸体这次惨不忍睹,几乎分辨不出脸的模样,血肉模糊,皮肉组织像爆炸般散落在这间大型公寓的地板上,看得出迈阿密分尸狂的手法熟练程度只增不减。和上次相似的,杀人的瞬间是直接完成的,尸检报告体现出受害者的大脑部位有枚子弹,枪杀使他直接毙命,和现场发现的空弹壳进行匹配后发现一致,但是在这么一个枪支大国,要根据这个线索去锁定犯人堪称大海捞针。现场挣扎的痕迹不多,血迹和地板的磨损都局限于厨房,和前几次一样,是一场安静的暗杀,听曼尼说大部分人刚开始都误以为受害者是被凌迟处死的,因为尸体乍一看撕裂得模糊不清,看不出受害者临死前的表情,仿佛凶手有什么深仇大恨,拿到报告才知道只是伪装,是迈阿密分尸狂个人的恶趣味,“有时候我真讨厌这个城市”,这是他的原话,最近他也被报社和上司催得很紧,接手这么个大案件真是令人身心俱疲。

这次案件值得留意的细节还有两处,一处是该凶手留下的标志物的字条,“你得阻止他们,我不想再害无辜的人了。”他似乎被逼到了极限,主语依然不明,字条中的“他们”会不会是指幕后凶手不止一人?还是说要从一个疯子、一个失了智的人的思路去想:要人阻止,随便什么人,去阻止那些更加受欢迎的罪犯被报道——夹克男、面具杀手等等——从而把聚光灯挪到他的身上去,让他不用通过继续制造更多被害人,就能获得名气、使人听到“迈阿密分尸狂”的称号就不寒而栗。另一处在于,虽然之前他不清理现场,但从未留下过指纹,这次他不知是不是疏忽,现场能够采集到部分指纹,可是因为难以辨认,现在还无法说清属于受害者还是凶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开始着急了,将这种有着重大辅助功能的线索留在现场,仿佛一个和同伴玩躲猫猫,却一直到黄昏时刻都无人去找他的孩子。他想尖叫,但他自身的自傲和无法与之匹配的能力,不允许他用正常的方式引起人注意,于是他只能把这种深刻的恶意发泄在无关的其他人身上。

根据所谓同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就能够窥探到其中的规律的理论,常见一些的为财犯罪和近期增长的爱国犯罪,抛开手法大都目的性极其单一,不,这个凶手不是这类等闲之辈,他并不避讳被逮捕的可能性。越留越多的线索,越来越惨不忍睹的受害人尸体,越来越杂乱血腥的犯罪现场场面。同时从被害人都是独居移民的身份,貌似闭塞却必然有人定期经过的现场,取人性命时干净、却隐隐透露出不耐烦和炫耀性质的手法,不难看出这些罪案绝不是一时兴起,受害者可能无辜,但凶手背后一定有故事,也必然不是普通的疯子,他有着自己的计划和信条,手法精巧而专业,就连看似因为疏忽的线索,也有可能是老谋深算的他会故意留下的,他希望有人注意到这一点,这是经过长期构思的计划犯罪。

他唯一没想到的可能就是靠曼尼·帕尔多指出的动机,犯罪信息透露出的真实意图是为了出名,而非如他字条纸面意思所暗示的有幕后黑手,曼尼的火眼金睛为警局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我不怀疑他某天一定能追捕到凶手。警方除了面具杀手的案件,讨论最热烈的也就是这个迈阿密分尸狂的案件了,到此根据我的猜测推理,可能凶手也有警方这边的内线消息,虽然不确定是靠窃听还是埋伏间谍,但是根据他的急切,能猜到他是眼红面具杀手受到了电视节目和新闻播报的重视,对自己位居第二而恼火。说真的,位居第二也很不错了,何必有这样的执念?我好友曼尼·帕尔多曾经和我一起读书时,成绩也一直位居班级中位,但他从不为此和其他人一起霸凌那些受老师偏爱的优等生,进入警署工作后也一直非常努力,虽然可能是年纪上去的缘故,他身上少了一股少年时的冲劲,平时走路姿势什么的也变得吊儿郎当的,只有不经意瞥到他全神贯注思考的时候,才会发现他眼角闪过和曾经一模一样的犀利的光。

凶手尽早落网就好了,但是就曼尼透露的迈阿密这座城市的办事效率来看,可能这篇文章写完也抓不到,幸亏有他这样高效办事的警察在,人们才能对这个社会有点希望。

Chapter 4 倒带

这是一个躲在“迈阿密分尸狂”代号后的人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只是作家个人的揣测,故事或许还在继续,确切地说,凶手也在逍遥法外,可交稿时间就要到了,人也没法立刻抓到,曼尼那边还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起事件和嫌疑人的故事写成了什么样,读者们不妨先当读个乐。

和一般经典影视中拍摄的杀人狂魔不同,真实世界中的他和你我或许差别并不大,可能白天是个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和粗糙的胡须的社畜,为工作而奔波,有着中年人的失意。

年轻时的他一定心高气傲,是个在理科方面较优秀的学生,为何只是比较优秀?因为若是有着天才般的聪颖,必然早早被大企业或大医院发掘去培养成医生或科研人员了,而若是真正随波逐流的普通人,他也不会因为黑色的想法走上犯罪的道路。不,他虽然优秀,但这种优秀仅限在校园的象牙塔环境里,可能在学生时代,他能凭借优异的成绩傲视一下同龄人,但出了社会可不一样,你得有钱、有家族背景、有健美身材和帅气的脸庞,这些缺一不可,才能在职场和情场上脱颖而出。这是迈阿密分尸狂在学生时代绝对不会预料到的,因为有大量媒体广告和青春电影给人灌鸡汤,只要成绩优秀,就算是不擅情话和运动的瘦弱书呆子,或许也有抱得啦啦队长归的一天。

出了社会后,青春时期还一帆风顺的他,狠狠受了打击。

因为学校里的优异成绩,他必然不会做太底层的工作,比较大的几个可能性是教师、教官、或是警察,这样的人,不甘于做太底层的职业,却也无力竞争更高级的地位,上述三种奇特的职业刚好能满足他,能给人带来高人一等的错觉,明明做这些职业的大都是些再常见不过的俗人,却偏偏总被冠以神圣之职的美誉。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填补他的虚荣心,加上公司里还是有比他富有经验的同辈存在,情场上又到处是家财万贯的花花公子劲敌,也许就连自己曾经故意当绿叶拿来衬托自身优秀和并不孤独的好兄弟,都有了稳定的家庭和孩子;本以为自己是天选之人,没想到最后的结局只能融入芸芸众生,落差感无可避免地朝他袭来。在阳光下行走的一个孤独的可怜人,脸上从曾经意气风发的神情,变为了戴着光鲜亮丽的面具作秀,面具背后也许怒火中烧、也许泪流满面,无论如何,恶意都在暗处慢慢生长,他不甘心接受这样一眼望得到头的人生。如果做好事无法引起大家注意,那就做彻头彻尾的坏事,做到大家不得不重视起来的地步,所以他虽然每次都留下看似一片狼藉、惨不忍睹的现场,但行事手法还是不由自主地透露出了专业的一面,这是他在炫耀,这么做并非为了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他可以,哪怕在暗处,他也要让世界看到他的实力,要问责世界没有给他应有的大舞台和聚光灯。

在某个平平无奇阴雨连绵的夜晚,加完班后一脸疲惫的社畜男子打着伞、走在凹凸不平的马路上,忽然瞅见几个棕色皮肤的移民正从酒吧往外走、准备各回各家,或许还不识相地带着满身酒气撞到了他,害他踩进了积满雨水的水坑,这就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有着足够的实战能力时,要轻易抛弃“这种污染社会秩序和空气的外来废物不如早点去死”的念头是很难的。往往刚开始都是一时冲动,他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跟着害他不爽的罪魁祸首回了公寓,在上楼梯的时候他随手扔掉了碍事的雨伞,趁对方因为醉酒没法好好锁门时,靠着敏捷的身手破门而入,从一边的厨房拿了刀,上前一步拎起对方的衣领、对准脖颈的大动脉就是两下。在凝视着对方明摆着想尖叫却叫不出声,从对方惊恐的眼睛中倒映出自己的身影慢慢变灰的时候,或许他还会觉得自己是惩恶扬善的正义使者。因为杀死的是独居的移民,所以不会很快被发现,就算被发现也怀疑不到自己身上,迈阿密多的是会在调查时被统计进不稳定因素的无业游民。鼻腔里充满了铁锈味的血腥气、酒精的辛辣以及房间的潮味混杂在一起,原来这就是这个世界该有的味道,就算被雨水冲刷了部分罪恶的夜晚,这种肮脏罪恶的气息依然充斥着迈阿密的每个角落。初次作案的迈阿密分尸狂伸手触碰着染上黏糊糊血液的刀刃,细细品味胃酸和血液似乎一齐涌上心脏的感觉,他此时此刻为暴力而上瘾,为终于能掌控一部分世界的走向而雀跃,最重要的是,他杀死的是个散发着臭味的移民,哪怕未来被抓,只要包装到位,何尝不会成为下一个火遍电台的夹克男?他去浴室慢慢洗掉溅到自己身上和脸上的血迹,又不禁拿起刀摆起姿势,对着镜子自恋,在酒吧被数不清的女郎拒绝后,痛定思痛开始健身还是有效的,只不过没想到这身肌肉先派上了计划之外的用途,倒也不坏。他眼里的自己是刚刚清理完垃圾人的侠客,同时又确信自己会因此成名,他抬头闭上眼睛,想象起日后报纸的头条。

“暗之清扫工”?不行,太土气;“美国杀人魔”?,不行,太笼统;“迈阿密分尸狂”,这个好,言简意赅,又有特色,只是这次他无心去分尸受害者,头次作案的刺激和兴奋快要把他淹没。他冒着雨回去,在大雨的冲刷下,一路上没有人对他洗过的外套产生怀疑。从此,他便开始接连犯案,案情的手法上文已经详细提过了。

可是迫于对社会关系的考虑,迈阿密分尸狂不能光天化日之下行动,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告诉周围的人自己在做大事,只能靠犯下吸睛的分尸案来引起旁人注意,一次不够,就再犯一次,每次都试探性地对尸体做出更加恶劣的肢解行为,仿佛是为了宣泄、又像是为了报复社会的不公,说不定还暗自咬牙切齿咒骂为什么就连做坏事都只能位居第二,明明比起要靠团队合作的面具杀手,自己这个独行侠才是更酷更特别的存在,仿佛自己哪怕进了社会,也还是在重复学生时的道路——永远优秀却不是第一,这对自傲的人是一场慢性折磨。这是个努力比不上运气和背景的最糟的时代,又是在大部分人都需要定期心理咨询的美国,这样心气高却不得志的小人物,不疯才是奇迹了。

不过我出于私心还是希望这名迈阿密分尸狂的真实身份是警察,因为这样比起其他两种职业更富有戏剧性,分尸狂杀人犯却戴着公职人员维护和平的面具,他落网之时一定会非常精彩。读者朋友们,试着去观察下日常的生活吧,如果偶遇他的话,代我请他喝一杯啤酒或是吃一片披萨,告诉他在可以的时候,请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要去管明日何去何从。

因为法庭和监狱正在未来等着他。

-----End----- 彩蛋:

后记:

由于我的好友曼尼·帕尔多把“面具杀手”的手稿弄丢了,于是先出版了这部“迈阿密分尸狂”,总之销量可能不如前者,但这个案件也有着难以捉摸的嫌疑犯!精彩的闪光点也很多,望各位读者喜欢。——埃文

(稍微玩下原作梗,很开心🤣🤣🤣

【迈阿密热线同人文】迈阿密分尸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