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明朝的士兵拿不到工资,难道剃发降清之后能按时拿工资了吗?

2023-11-16 00:02 作者:真MAX一线天道长  | 我要投稿

在明清史网络讨论圈中,有一种非常经典的暴论:满清政权是明朝士兵的解放者。为什么呢?因为明军投降之后,就能拿到足够的军饷,不用像在明朝时一样当“奴隶军户”了。


且不说明清战争时期的明军是否是所谓的“奴隶军户”,咱就说这一论调中的逻辑错误。首先,饷银从哪来?那肯定是征收来的。保证军饷充足的首要条件就是老百姓和老百姓自己的土地都处于正常状态,保证生产的正常,这样才能征收来税,国家有了收入才能有军饷。


可问题是明末清初,这社会不是处于正常状态啊,是处于一个战乱状态,社会急剧动荡,这也就决定了清朝朝廷不可能以正当手段获得大批的军饷。最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三饷问题,清朝入关之初,迅速击溃了大顺、弘光政权,自然要争取民心,于是免掉了三饷政策,但是随着战局的逐渐恶化,军费激增,又开始重新征收原先的辽饷以及练饷。而且比原先更为恶劣,清方征收的税款饷银,那是以明代的最高额来征收的,问题是这个标准是万历年间的,顺治年间各个地方已经快打烂了,再以明代的最高额来收,那平民百姓的负担不就是更重了吗?

如此疯狂搜刮,也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军费,就像吏科右给事中魏裔介说的“方今畿辅多失业之民。吴越有水涝之患。山左荒亡不清。闽楚馈饷未给。两河重困于畚锸。三秦奔疲于转运。川蜀虽下、善后之计未周”顺治九年,户部左侍郎王永吉上书说“臣见直隶、河南、山东、山西、皆报大水。江南、江北、湖广、浙江、皆称大旱。各镇战守官兵。日索本折粮饷。势处两难。”

由此看出,无论是普通官兵也好,还是百姓也好,他们的生活环境,不见 得 就比崇祯年间好到哪里去,贪官污吏克扣军饷,欺压士兵的行为也是层出不穷,比如顺治六年“汉羌总兵尤可望、坐冒饷科罚、闻警规避妄杀兵丁擅造龙旗、窝藏伪官、奸淫良妇、弃市”顺治十年“四川巡按郝浴、疏劾永宁总兵官柏永馥(原刘泽清部将)临阵畏缩、乾没兵饷。命褫职、下该督提讯”。

顺治十一年“初、吏科给事中郭一鹗、劾奏户部右侍郎王弘祚、滋弊丛奸。垄断市利。督修赋役全书、久无成效。总理钱法、巧为增设铸炉三百余座。销算兵饷、朦混开销宣大裁兵银六万七千余两。假全书为幸进之门。据炉座为网利之薮。借核实为行私之窦。小有机巧。大济贪壑。请严究重处。以示惩戒。弘祚上书自讼。一鹗复劾弘祚巧言饰非。朦蔽殊甚。下所司察议。寻议、弘祚失。参各省迟造全书各官、应罚俸从之。”


金声桓、王得仁部明军败亡之后,江西巡按张嘉于顺治八年,在向皇帝报告政务的文案中说当地清军的军饷“兵饷具属搜括款项”当地是“人不乐业,土不生毛”“有司竭尽催科之心由无补于各镇营呼(饷?)”在四川的清军将领马化豹(原刘泽清部将,弘光元年在三河口战败投降)向清廷上报说“(清军)战守叙府已八个月,叙属府县止傕稻谷四十八石、粗米九石,何以聊生?嗷嗷待哺。所部官兵俱将骡马宰吃,日逐禀泣,难堪度日。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正法,三军即争剐相食。本职若敢妄言,难泯官兵之口”清军士兵居然被饿得直接吃俘虏。

即使是满洲八旗兵的生存环境,也不见 得 就能好到哪去,顺治十一年“吏科给事中林起龙奏言、昔兵在盛京、无饷而富。今在京师、有饷而贫。揆之时地、似宜变通查会。典开载马匹军装。军器草料诸款旧例全用给兵。乞皇上垂念八旗旧兵、为朝廷禁旅。仍照旧通给钱粮。则人皆蒙恩。不苦于穷困矣。下所司详议。”


在同一年,户部又上书要求“或将此中闲冗官员、并无事地方官兵、酌量裁汰。将所裁钱粮、于紧要处养赡满洲兵丁。似可有裨于国计矣。”把一些“无事”地方之官、兵裁撤,省下的钱用来养满洲兵丁,并且将这些满洲八旗军安排到所谓的“紧要之处”也由此可见,很多底层满洲兵丁在清初的处境。

所以综合来说,明军成建制剃发降清和军饷是否充足,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明军领不到充足的军饷和粮食,清军就能吗?明军几次大规模的投降,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失掉了主心骨,无论是华北李自成败退,抑或是弘光政权灭亡,或者是永历朝廷的最后崩溃,都是如此。真正能和军饷问题挂钩的,倒不如说是明末的农民大起义,大量的士兵参与到起义之中,崇祯年间的绝大多数军队叛乱和军饷与粮食的短缺是有关系的。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明朝的士兵拿不到工资,难道剃发降清之后能按时拿工资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