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金庸射雕三部曲最大暗线
全文转自知乎顾兰啸。 郭芙就是当年被郭靖咬死的大蛇的投胎转世,这是贯穿《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作品的终极暗线。 反而杨过至始自终都属于雕的阵营,他的童年有血鸟保驾护航,他的少年有古鸟祖先(龙)教导武艺,他最终凭借神雕的指引登峰造极,雕始终与杨过的一生密不可分。 《神雕侠侣》讲的就是骄傲狂放、飞扬跳脱的杨过,逐步摆脱蛇巢,化为神雕,和爱人(龙)共舞的故事。 众所周知金庸是一名文学大师,特别擅长在文字中埋下暗线,郭家在他的笔下一直是蛇的隐喻,这其实《射雕英雄传》中已经有无数伏笔了: 比如郭靖本人就是蛇王,他吸了蛇血后百毒不侵,连欧阳锋的蛇阵都退避三舍。 比如郭靖的大师傅就是“飞天蝙蝠”柯镇恶,蛇和蝙蝠,都视力奇差,本就是一家。 比如蛇是阴属,正好双雕里只有郭靖练过全本《九阴真经》,你说巧不巧? 比如金庸给郭靖起的名字,“郭”就是城墙,“靖”有安稳的意思,你看城墙一字排开,巍然不动,不就像蛰伏起来的蛇吗? 最大的证据就是,郭靖的个人传记叫《射雕英雄传》,郭家射雕,和雕自然是死敌,他们不是蛇的阵营,难道还有其他人是? 因此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郭靖对欧阳锋一口一个“欧阳先生”,哪怕欧阳锋杀了江南五怪也无怨无悔,因为老蛇王对小蛇王就是有天然吸引力。 甚至连欧阳锋对郭靖也被很有感觉,华山论剑后欧阳锋主动抱着郭靖大哭“我的儿啊”,反向证明了小蛇王对老蛇王的吸引力也不差啊。 郭靖抢上迎敌。欧阳锋忽然哭道:“我的儿啊,你死得好惨!”抛去蛇杖,张开双臂,扑上来便抱。 反观杨过,欧阳锋就没这么好的耐心,非得要让杨过当着他的面叫“爸爸”,才肯解毒,本质上来说这就是蛇对雕来自血脉上的天然敌视。 恰好这种天然敌视,郭靖也有: 雄雕大怒,一声长唳,向成吉思汗头顶扑击下来。郭靖喝道:“畜生,作死么?”扬鞭向雄雕打去。雄雕见主人出手,回翼凌空,急鸣数声,与雌雕双双飞远。 明明双雕是郭靖的救命恩人,但到书末郭靖还是说打就打、说骂就骂,一口一个“畜生”叫着可欢实呢。 如果郭靖是雕的阵营,哪里会用“畜生”的词汇侮辱自己的战友?哪里会把它们当成奴仆看待? 这不有力证明了郭靖本来就归属于蛇的阵营,哪怕双雕救过他的命,还是抵挡不住来自血脉的天然厌恶? 如果说郭靖是蛇王,在《射雕英雄传》里还只是含沙射影的话,那郭芙是小蛇女,基本上就是《射雕侠侣》中浮出水面的明线了。 郭靖虽然身属蛇的阵营,但当年他还真做过一件对不起蛇的事: 他一不小心咬死了梁子翁的红色大蛇,还吸干了它的血。 郭靖大吃一惊,急忙向后纵开,只见那蛇身子有小碗粗细,半身尚在篓中,不知其长几何,最怪的是通体朱红,蛇头忽伸忽缩,蛇口中伸出一条分叉的舌头,不住向他摇动。 金庸信佛,笃信因果轮回,因此这条通体朱红的大蛇,转世成了郭靖的女儿,即最爱穿红衣服的郭芙。 上半生郭靖不小心吸干了郭芙的血,下半生就只能被郭芙吸一辈子血来还债了。 马上骑着个红衣少女,连人带马,宛如一块大火炭般扑将过来。 当然这只是背景设定。郭芙是小蛇女,其实是金庸在《神雕侠侣》第二章就挑明了的: 武敦儒道:“又是一只。”拨开草丛,突然向后急跃,惊道:“蛇,蛇!”杨过转过身来,果见一条花纹斑烂的毒蛇,昂首吐舌的盘在草中。 杨过在桃花岛居住之时,曾见过不少鳄鱼,知道此物凶猛残忍,尤胜陆上虎狼,当日他与郭芙、武氏兄弟等见到,从来不敢招惹,一向远而避之。 看见没有,原本在《射雕英雄传》里犹如人间仙境的桃花岛,自从郭靖、郭芙这对蛇父女踏足后,就变成了恐怖病态的魔窟,毒蛇鳄鱼横行,自然环境恶劣到极点,比活死人墓还要更像活死人墓。 这时候你再回看郭芙的出场,就能品味到金庸在字里行间埋下的暗线了: 首先看杨过初遇李莫愁和郭芙,这两人是同框出现的,小杨过的观感是: 啧啧啧,大美人儿好美貌,小美人儿也挺秀气。 文艺作品里女性角色的“出场”很重要,参见《唐伯虎点秋香》里,秋香在一群丫鬟映衬下国色天香,唐伯虎顿时一见惊艳。 而郭芙,很不幸,她在杨过眼里的“出场”,是因为年龄劣势,被“大美人”李莫愁吊打成了“挺秀气”。对比武修文的感受“皮色犹如奶油,双眉纤长,秀丽之极”,可以说有点惨。 而且杨过对郭芙也没有半点尊重,注意,这种态度贯穿了他们相识后的几十年。 在后边郭芙说“那恶女人(李莫愁)踢死你”时,杨过回答“你踢死我?不见得吧?” 另一个收获这个套子逗话待遇的是霍都王子的“小畜生骂谁”,霍都是外族人没反应过来,郭芙可就是实打实的不灵光了,没get到杨过是在拐弯骂她“恶女人”。 那么按照一些读者把杨过的评论奉为盖章的逻辑,霍都就是小畜生(这个应该大家没有异议),而李莫愁和郭芙就是恶女人。 再看郭芙对李莫愁的态度,郭芙见李莫愁第一面,就觉得她“和蔼可亲”: 李莫愁笑道:“小妹妹,你可是姓郭么?”郭芙见她容貌美丽,和蔼可亲,似乎并不是什么“恶女人”,便道:“是啊,我姓郭。你姓什么?”李莫愁笑道:“来,我带你去玩。” 甚至到了后面的剧情,直接对着李莫愁叫“妈”: 郭芙急叫:“妈,妈!你在哪里啊?”忽见溪左一个女子背影正在草间跳跃避火。郭芙大喜,叫道:“妈,妈!”从溪水中纵身而出,奔了过去。武三通叫道:“小心!”喀喇,喀喇几响,两株大树倒下,阻断了他的眼光。 郭芙冒烟突火的奔去,当她在溪水中时,一来思母心切,二来从黑沉沉的古墓中出来,眼前突然光亮异常,目为之炫,不易看得清楚,待得奔到近处,才见背影不对,一怔之间,那人斗然回过身来,竟是李莫愁。 这说明啥?这说明李莫愁这条赤练蛇,对小蛇女郭芙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啊。 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这是很巧妙的“射覆”,李莫愁-赤练仙子-郭芙(红衣)。 金庸是文学大师,最擅长运用这些写作技法埋下暗线伏笔,在他的设定里,郭芙某些方面还真就是李莫愁的低配。 比如说我们看原著里的肖像描写,借武三通之眼描写李莫愁“杏眼流波,桃腮欲晕,像个带发修行的千金小姐”。 这不是巧了,当郭芙长到李莫愁这般年纪时,在风陵渡口老百姓眼里,她也是“杏眼桃腮”,容貌端丽。 说明金庸设定里,李莫愁和郭芙是同款长相,他巧妙地通过不同配角的视角证明了这一点。 更牛逼的是,金庸写李莫愁像个“千金小姐”,众所周知书里另一位千金小姐是谁——襄阳城的公主,郭大侠的千金小姐郭芙啊! 而且《神雕侠侣》里还有个精准的道具呼应——冰魄银针。 在剧本创作里,道具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编剧金庸绝对深知这一点。剧本里有一把枪,那它一定会发射。于是他设计,郭芙误伤小龙女那一针,是李莫愁的冰魄银针! 金庸在这里在此使用了“射覆”的技法,李莫愁-冰魄银针-郭芙。 还有更牛逼的是,金庸在这里甚至还致敬了“蛇视力差”的科学常识。 郭芙在古墓明明看见了衣角,却分不清杏黄道袍和红色嫁衣,用冰魄银针射伤龙女,再次力证了郭芙就是蛇女。 郭芙见棺盖和棺身并未合拢,从缝中望进去尚可见到衣角,料定必是李莫愁躲着。 他见小龙女穿的是新娘服饰,登时会意。 再加上一些细节,比如丐帮擅长捉蛇,污衣派的真乞丐更是个中好手,而郭芙恰巧“平时不大瞧得起鲁有脚”,对乞丐有天然的敌意。 比如郭芙不离身的软猬甲上,上面就有南希仁当年留下的蛇毒。 比如连载版里郭芙用紫薇软剑斩断杨过一臂,这把剑正是杨过从蛇腹里得来的。 甚至连郭芙粉丝都承认郭芙是蛇女,郭芙吧的前缀就叫“芙地洞天”,住洞里的还不是蛇? 如果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话,那在看看《神雕侠侣》里,最大的雕派质检员神雕,对郭家是什么态度: 首当其冲就是郭芙,隔了老远看见神雕一面,就被吓丢了三魂六魄,再次说明蛇的血脉天然就不适应雕: 杨过自称“神雕大侠”,这只穷凶极恶的大鸟,必定便是甚么神雕了。 神雕一开始对郭襄也是爱搭不理,到后面才慢慢转变态度,但其实还是“不耐烦”: 那知这神雕翅膀微展,“啊”的一下,将她手臂推开。郭襄吃了一惊,“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神雕不耐烦了,双膝一弯,矮了身子。杨过道:“雕兄愿意负你一阵,你谢谢它罢!” 甚至连郭靖的把兄弟周伯通都被不幸溅射到: 心中生气,“刷”的一下,展翅向周伯通扫去。周伯通心想:“我倒要试试你这只扁毛畜生有多大能耐!”双掌运力,还击出去。只听得“嘭”的一响,双力相交。周伯通凝立不动,雕翅的扫力从他身旁掠了过去。 反观神雕对小龙女却是心甘情愿当盾牌: 郭襄心头一凛,这啸声动人心魄,正与杨过那日震倒群兽的啸声一般无异,当即转头往啸声处望去,只见西北方的蒙古兵翻翻滚滚,不住向两旁散开,两个人在刀山枪林中急驱而前,犹如大船破浪冲波而行。在那两人之前却是一头大鸟,双翅展开,激起一阵狂风,将射来的弩箭纷纷拨落。这头大鸟猛鸷悍恶,凌厉无伦,正是杨过的神雕。 神雕见到郭家人就打,连周伯通这位郭家把兄弟都不放过,对杨过、龙女却是信任到直接把后背交给他们,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小龙女本质上就是龙啊! 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有鳞类生物和主龙类生物早分家不知道多少年了,恐龙又是所有鸟类的祖先,鸟和龙本来就是一家,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真理。 反而那些信口雌黄龙=蛇的,民科到不要再民科了,有一种大脑未发育成熟的“淳古之风”。 哪怕是民间文学,也有“龙女牧羊,柳毅传书”嘛,金庸放着这么美好的典故不用,用那种以讹传讹的伪科学? 用脑子想想也知道,蛇的视力差到极点,只能靠红外线捕猎。视力好的从来是猫科和猛禽,尤其是鹰的视力锐利无伦,而小龙女恰巧能黑夜视物。 “潜龙在渊”,龙本来就是要住在水潭的,《西游记》中龙王的水晶宫也都在水下,恰巧古墓和绝情谷底都有大水潭,小龙女住在这里简直就是真龙本龙,怎么可能是蛇呢? 反而是“赤练仙子”被古墓派扫地出门,从此成为小龙女的宿敌,恰巧证明了李莫愁是蛇,小龙女是龙,所以李莫愁嫉妒小龙女嫉妒到发狂,三番五次上门来抢《玉女心经》,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蛇雕斗争”的衍生。 因为蛇就是蛇,蛇永远成不了龙,才会恨到时时刻刻想要龙一口。 反而是杨过这只小雕,见到小龙女之后立马生出了亲切感,哪怕小龙女当时态度凶巴巴的,杨过照样满腔热情地贴上去,再次力证鸟和龙本来就是一家: 其实此时小龙女的武功不知比他要高出多少,但杨过见她秀雅柔弱,胸中油然而生男子汉保护弱女子的气概,到后来竟越说越是慷慨激烈。 而龙也喜欢鸟,因此小龙女和杨过甫一见面,就能谈到“娓娓忘倦”,这么高的初始好感度,又哪里像是蛇对雕那种在血脉上的天然恨意? 时杨过一来,此人心热如火,年又幼小,言谈举止自与两位婆婆截然相反。小龙女听他说话,明知不对,却也与他谈得娓娓忘倦。 杨过至始自终都属于雕的阵营,他的童年有血鸟保驾护航,他的少年有古鸟祖先(龙)教导武艺,他最终凭借神雕的指引登峰造极,这才是一条完整地暗线嘛。 小龙女的结局,应该是和杨过一起成仙去了,所以才有那句“瑶台归去”,才有那句“神雕侠侣,绝迹江湖”,才有那句“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神雕侠侣》本来就是灵气浓郁的低级修仙世界,天才地宝俯拾皆是,小龙女用来解毒的寒潭白鱼是绝世灵药,连周伯通都能弄到返老还童的仙草。 古墓派“十二多、十二少”的心法本来就是初级修仙要诀,要不然武功再神奇,怎么可能有如此强大的冻龄效果? 神雕则是上方剑神独孤求败的灵宠,独孤求败在回归天界后把神雕留在这方小世界,以方便物色传人。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独孤求败剑术通神,却在江湖上籍籍无名,因为他本是谪仙人,仙人主打的就是一个神秘感。 再加上知乎论武大佬反复论证,三论五绝都达到了了人体极限,人体极限的下一步是什么?破碎虚空嘛。 恰巧杨过小龙女夫妇是最年轻、最有空闲时间练武的,所以他们第一个破碎虚空不稀奇。 根据金庸埋下的暗线,在神雕末大决战三年后,郭襄找上古墓,杨过小龙女托词在外云游避而不出,实际上就是因为修仙修到了关键节点。 随后杨过有所领悟,托郭襄将玄铁重剑带回襄阳。玄铁重剑上凝聚了杨过自悟的一丝剑意,杨过希望郭靖能有所突破,不仅能延年益寿,更能杀敌报国。 结果郭家蛇性大发,不识好人心,将玄铁重剑改铸成了屠龙刀,明晃晃地就是想妨死小龙女。杨过大感耻辱,从此和郭家恩断义绝。 郭家自以为得计,但是小龙女修仙有成,天道冥冥,终于给郭家招来了报应:手持屠龙刀的郭破虏,最终战死襄阳,成为了悖逆天道的第一个祭品。 在郭襄四十岁时,杨过小龙女在华山飞升。龙倚天的传说其实是真的,反而是后世以讹传讹传成了“倚天剑”。 最后只留下屠龙刀成为不祥之器,在江湖上流传,无数人因此流血丧命。郭襄大彻大悟,至死都在追寻屠龙刀,之所以出家,也是要用佛法镇压这件魔物。 金庸是文学大师,很会埋暗线,“龙女听经、八岁成佛”的典故,他不会不知道。其实,早在杨过小龙女路遇一灯时,他俩成仙的暗线就埋下了。 再加上龙女成佛这件事还有后续,恰巧也映射了郭家和杨家的关系: 一日,智积菩萨与文殊菩萨研究女人成佛事。文殊菩萨提到龙女能与八岁成就佛法,于刹那间发菩提心,即成正果之事。智积正大惑不解时,龙女突然显法力,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并向智积稽手。 站在旁边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佛见如此,不平地说:“汝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 龙女立刻拿出一颗价值三千大世界的宝珠献给佛陀,佛陀笑眯眯地接了宝珠,龙女问:“佛陀接宝珠快不快?”回答说:“快极了。” 龙女说:“成佛也是这么快。”说完龙女马上变成男相,飞往南方无垢世界去了。 号称“智慧第一”的舍利佛嫉妒龙女以女身成佛,恰好对应黄蓉在受杨过小龙女救命之恩后,反而离间二人。 龙女献宝,对应武林盟主、三件大礼、玄铁重剑。 龙女飞往南方无垢世界,对应杨过小龙女发愿“在岭南养些小鸡小鸭”。 可谓严丝合缝。 此外,金庸还贴心地写了一个对照组,即沦落到蛇阵营后双雕的最后结局: 当下作哨招雕。但连吹数声,双雕竟毫不理睬。黄蓉好生奇怪,数十年来,双雕闻唤即至,从不违命,何以今日对自己的口哨直似不闻? 只见雌雕一头撞在山石之上,脑袋碎裂,折翼而死。众人见了都吃了一惊,奔过去看时,原来那雄鹰早已气绝多时。 双雕愚忠,即使是被蛇王郭靖鞭挞,被骂成“畜生”,还是无怨无悔地冲向强敌金轮法王,落得重伤而死,换来的不过是奴隶主鳄鱼的眼泪罢了。 可怜雌雕直到最后才觉醒了自由意志,但已经太晚了,它只能自尽而死。 杨过如果自始至终沦落在郭家的蛇巢,他的下场不会比双雕好多少。 杨过是雕,骄傲狂放、飞扬跳脱,只有龙才是他的归宿,只有龙才能和他一起在长空同舞,地上爬的蛇也想肖想雕和龙,呸。 金庸是文学大师,如果连这点暗线都编织不出来,《神雕侠侣》也不可能成为金书中的第一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