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了解一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2021-05-27 09:23 作者:历史老师定哥  | 我要投稿

材料解析题是历史高考中的一个重点题型,旨在考察学生们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综合能力。那么今天小编为淀粉们带来的就是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一起往下看吧~

Step 1:

看问题

误区:不看问题,先看材料

A:看清答案来源

“教材型”,其设问形式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教材,材料只提供切入情境;

“材料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指出”,答案源于材料,而非教材;

“结合型”,其设问形式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源于材料和教材。


B:看清答项提示语、时空限定词、答项限定词、答项语

例:2017江苏卷第21题第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Step 2:

回顾材料

坏习惯:抛开教材,就题答题

一、如果是“教材型”的问题,就可用教材知识作答,省去了读材料的时间。

比如,2017年第23第一问的后一问“(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就是完全用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二、有的“材料型”的问题,尽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照样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

比如,2017江苏卷第23题第一问的前一问“(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因为“材料一”的信息与教材知识几乎完全相符,因此在回答该问时,用教材知识也能回答大部。

答案: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三、“结合型”。毋庸置疑,既然答案源于材料和教材,首先要回顾教材。

比如,2017江苏卷第24A题第一问:“(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4分)”,该问用教材知识就可完全答上。

答案:内容:迁都洛阳;变制度(改官制);说汉话(改汉姓;穿汉服;通婚姻;改籍贯)。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

再如,2017年第21题第一问“(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通过回顾教材首先就能答上“商邦”,就先得1分。


Step 3:

读材料

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材料题目


第一步: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

因为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因此读这部分内容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①可以不用细读材料,只要稍作浏览,就可以直接作答。②对材料正文的内容大致了解。


第二步:读材料正文,读懂材料信息,也就是读懂由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或经过分析可以提炼出来的信息。

首先要看清分值,据分值确定答几点。然后将材料分清层次,确定应提炼的信息。


例: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答案: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

那么今天的干货分享就到这了~掌握了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相信淀粉们以后遇到此题型定能迎刃而解。祝大家高考加油!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想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

了解一下,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