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5---中国与欧美碳中和方式的路径的差异

2021-08-12 06:13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的第四部分:中国与欧美碳中和方式的策略的共性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五部分:中国与欧美碳中和方式的路径的差异

1、两点劣势


2、一点优势


=======================


虽然策略类似,但中国碳中和路径与欧美日明显不同,体现为两点劣势与一点优势。



1、两点劣势



第一,2060碳中和承诺下,中国减排路径斜率明显高于欧美日。



以碳排放高点作为低碳转型起点,欧盟、美国、日本分别于1979年、2007年、2008年达到碳排放顶峰,至2050年碳中和,分别有71年、43年、42年转型时间,而即使在强化政策路径、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顶峰的情形下,留给中国的转型时间也仅有30年,这意味着:



1)后续较长时间内低碳转型均会是五年规划的重要约束性目标。



2)以风光发电为导向的电力脱碳,作为低碳转型的第一要务,其紧迫性不低,约束风光发电份额扩张的核心因素,如储能成本问题、风光资源与负荷错配、逆变器容配比等,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得以改善。





第二,工业与建筑部门相比于交运部门,未来预计电气化提升幅度更加有限,国家电网预计2050年工业部门中的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电气化率均不及80%,而由于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显著高于欧美日,这意味着,在这些电气化难度较高的领域,氢能等清洁燃料有望成为过渡时期电气化的替代方案。



2、一点优势



中国相比欧美日也具备时代背景优势。



从欧美日电力部门转型来看,三者均沿着燃煤时代→油气时代→“风光”时代的路径逐步电力脱碳,过渡能源——天然气的发电份额在三者低碳转型过程中均经历一段时间的较强增长,欧盟、日本目前已进入“风光”为主导的转型阶段,美国或仍处于天然气主导的转型阶段。



中国的路径明显不同,自2005年后,中国煤炭发电占比开始下降,风光与天然气发电占比开始提升,且风光发电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天然气,反映中国直接从燃煤时代向“风光”时代演进。其背后原因,一是中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天然气依赖进口,二是技术突破使得风光的度电成本明显下移。



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的第五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六部分的内容:碳中和战略的三个阶段与实施的两种路径。

碳中和下的行业发展系列5---中国与欧美碳中和方式的路径的差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