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王浚 字士治

王浚 字士治

王浚(206年-286年),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王浚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他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故而不为乡里所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
泰始八年(272年),王浚任广汉太守,羊祜再表为益州刺史,受诏造舰,每艘大型战船可装载2000多人,船头画上鹢鸟怪兽,水军“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时东吴有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咸宁五年(279年)四月,王浚上书请伐东吴,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遂拜龙骧将军,发兵至成都,一路上破铁锁,除铁锥,连克西陵、夏口、武昌,三月十五日,以“戎卒八万,方舟百里”,直抵南京。孙皓出降。王浚建有大功,却被王浑父子弹劾,心中有所不平。益州护军范通对王浚说:“卿功则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尽善也。”前温令李密上表为王浚鸣不平,晋武帝亦深知其苦,遂升为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晚年的王浚极其奢侈。太康六年(285年),为抚军大将军。同年十二月庚子(286年1月28日)去世,葬于柏谷山。谥武侯。
统帅 B+
(王浚兵不血刃,攻无坚城,荷戈长鹜,克清建邺。于时讨吴之役,将帅虽多,定吴之功,此焉为最。刘禹锡诗曰:“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武力 C
(事多不详。)
军谋 B
(王浚料敌制胜,明勇独断。时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余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顺流鼓棹,径造三山。孙皓闻浚军旌旗器甲,属天满江,威势甚盛,莫不破胆。)
智略 B+
(王浚雅有奇略,任兼文武。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平吴后,浚自以功大,为王浑父子及豪强所抑,屡为有司所奏,每进见,陈其攻伐之劳,及见枉之状,或不胜忿愤,径出不辞。帝每容恕之。益州护军范通谓浚曰:“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若有问者,辄曰:‘圣主之德,群帅之力,老夫何力之有焉!’如斯,颜老之不伐,龚遂之雅对,将何以过之。蔺生所以屈廉颇,王浑能无愧乎!”浚曰:“吾始惧邓艾之事,畏祸及,不得无言,亦不能遣诸胸中,是吾偏也”。)
内政 B+
(王浚尝为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后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平吴时,浚收其图籍,封其府库,军无私焉。)
魅力 B+
(王浚博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及伐吴,先在巴郡之所全育者,皆堪徭役供军,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尔,尔必勉之,无爱死也!”浚平吴之后,以勋高位重,不复素业自居,乃玉食锦服,纵奢侈以自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