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知的人,反而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从一场离奇案件说起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
很多无知的人,反而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
换而言之,一无所知的人往往更喜欢侃侃而谈。
这当然不是说所有侃侃而谈的人都一无所知。
而是说从比例上看,一无所知的人更愿意侃侃而谈。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个就是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又叫做邓宁-克鲁格效应。
达克效应源自上世纪美国一场奇葩搞笑的银行抢劫案。
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匹兹堡,发生了件堪称惊奇的事儿。
一位 44 岁的男子McArthur Wheeler ,一天内抢劫了两家银行,而且特别嚣张。
他也不戴个头套,也不戴个丝袜,总之就是不遮脸。
可想而知,很快他就被捕了。
警察抓住他的时候,他非常惊讶,他说自己在脸上涂了柠檬汁,应该能让他的脸在摄像头中隐形啊。
的确很多人都说柠檬汁能隐形,但这说的是柠檬汁可以做隐形墨水。
用柠檬汁在纸上写字,干了后就看不到了。
只要一加热,比如用电吹风的热风,或者蜡烛、灯泡等。
柠檬汁就会氧化转变成棕色从而让文字显现出来。
但柠檬汁涂在脸上是没有任何隐形作用的。
好像是个正常人都应该能想到。
这个奇葩的男子实在是无知到一定程度了。
这个事件流传到了康纳尔大学,学校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 David Dunning 根本不敢相信这事儿。
他不禁好奇:人们真的会因为无知,而对自己的无知视而不见吗?
也就是人们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吗?
按理说,大多数人应该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你懂不懂,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DavidDunning 教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找到同事 Justin Kruger 的合作。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后,他们发现:
能力匮乏越严重的人,越是意识不到这一点。
同时,能力最强或最擅长某个领域的人,却通常会低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这就是邓宁-克鲁格效应 (Dunning-Kruger effect),简称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
越是缺乏技能、能力和知识的人,往往越容易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知识。
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喜欢对各种事情发表意见看法;
还总觉得自己更高明,并且会尝试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他人。
这些人的行为就可以用达克效应解释。
除此之外,擅长某种能力和知识的人,也要注意达克效应。
因为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越擅长,就越知道自已的不足,反而更容易低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达克效应中的无知的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达克效应中有能力,低估自己的人,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生活中,遇到重要决策时,我们都应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落入达克效应的陷阱。
这很大程度来自于自知力和自我意识,别人是劝不来的。
当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知道自己知道时。
恭喜你,你就开始远离达克效应了。
达克效应让我想起罗素的话:
愚蠢的人总是自信满满,而聪明的人却充满疑问。
希望富日记的读者朋友们,都能不断学习探索,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疑问。
不要成为其他人眼中的落入达克效应陷阱中的侃侃而谈者。
最后我要思考一下,我现在身处达克效应的陷阱中吗?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富日记原创,如转载请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