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动画电影故事创作步骤与常见问题
第七节 动画电影故事创作步骤与常见问题
第一步 明确项目述求及团队制作能力
动画电影作为具体项目,不同项目可能有着不同的述求。如果是艺术片,电影节获奖可能是其主要述求;如果是商业片,票房是其主要述求;另外,可能还有其他述求,比如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更为广泛的产业链述求,如根据游戏改编或以后改编成游戏,或者由玩具公司投资,将来可能开发多领域的衍生产品,玩偶、主题乐园、读物、网络APP等,那么在故事大纲阶段,这些述求都要被考虑进去。
如果是真实项目,编剧必须对项目的投资规模以及团队的制作能力有所认知。通常情况下,动画电影剧本创作不同于影视电影剧本创作,影视电影剧本可以在没有确定制作公司的前提下独立创作,而动画电影剧本绝大多数都是确定了投资规模以及制作公司后,由编剧部门协同设计部门、制作部门,甚至发行部门共同协作推进。
第二步 构思“核心创意”并撰写“一句话梗概”
明确了上述限定条件后,接下来开始构思故事。故事从哪儿编起?个人建议从寻找故事的“核心创意”开始。但寻找过程不一定直奔“核心创意”,可以从任何有感觉的故事要素开始,比如令人激动的世界观设置、有趣的角色、奇异的事件、新鲜的主题,甚至是某个场景、某段音乐,都可以。
获取“核心创意”有很多途径,比如平时积累一些好的创意,遇到真实项目,择优结合调整;或者借鉴已有故事的成熟创意,比如《虫虫危机》就借用了电影《七武士》的故事框架,《狮子王》(图2-5-51)则借鉴了《哈姆雷特》(图2-5-52)的人物关系;《公牛历险记》则借鉴了儿童读物《爱花的牛》的精神主题。

图2-5-52 电影《哈姆雷特》/英国/1948
“核心创意”是编剧写给自己的,没有明确的写作格式,但不宜过长,几句话即可。更专业的做法,写作包含“核心创意”的是“一句话梗概”,即用一句话(中间可以有几处逗号)将故事的创意、主题、亮点涵盖进去,以吸引投资人、普通观众、团队成员感兴趣、想看为终极目的。
“一句话梗概”不仅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外人的, 因此语法和用词都要有所讲究,例如《虫虫危机》的“一句话梗概”可以表述为:“故事发生在昆虫的微观世界,蚱蜢欺骗并压迫蚂蚁,一只小蚂蚁为了蚂蚁王国的自由,孤身外出寻找更厉害的虫虫,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打败蚱蜢,他能成功吗?”
此外,一句话梗概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提前写出,防止在后面的创作中偏离最初的、最精彩的、最有价值的“核心创意”。
第三步 故事世界观设置
“核心创意”一旦确定,故事的大致框架基本就出来了,接下来最好进行世界观的设置,当然写实风格题材除外。
世界观设置第一步,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世界观的性质;第二步,依据故事需要,对重要领域进行世界观的初步设计,比如神话片里的族群制约关系,如《姜子牙》,或者魔法片里的魔法体系……这个阶段没必要对每个环节都详细设计,大致勾勒出世界观的轮廓即可。
第四步 角色及人物关系设定与故事梗概编写
没有必要将角色和人物关系全部设定好再写故事大纲,两者可以同时进行,相互促进,逐步完善。
在写故事大纲之前,建议先写故事梗概。故事梗概力求精彩,不求严密,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对主要故事要素的完善与梳理,比如主要角色的设定、主要矛盾、故事主线、大致结构、精神主题等。
第五步 故事大纲编写
有了“一句话梗概”的指导,故事梗概的支撑,接下来就要写详细的故事大纲了。
写作故事大纲之前,最好将主要人物关系、情节结构划分、风格类型参考,都梳理齐整,因为故事大纲要关注更为细致的情节桥段、线索编排、逻辑关系,防止因小失大,偏离了主要架构。
故事大纲写作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几易其稿,反复修改都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也是与剧组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主要载体。故事大纲完成了,整体剧作工作量基本完成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