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东方哲学智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

2023-08-09 16:37 作者:Sanhiro唯一  | 我要投稿

印度似乎是人类宗教的摇篮。早在释迦牟尼出现以前,印度就已经有过辉煌的宗教传统与哲学体系。抛开其大众化、民俗化的方面(如各种祭奠仪式等等)不谈,在其教义的核心,是这样一种理想。即人通过对自身的探索,能够最终达到一种最高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经典的记载:首先,这是一种脱离了所有痛苦的境界。也就是说,脱离了我们普通人所共有的孤独、恐惧、烦恼、贪婪、愤怒、嫉妒状态的境界。第二,这是一种真正达到宇宙的本源,与其完全合一的境界。第三,这样的人具有无限的智慧,无限的慈悲,无限的力量等等。第四,这个境界被认为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就是说,所有语言的描述,都远远不能够真正表达它的含义。描述这些境界的经典包括:Upannishad(奥义书);Bhagavad Gita(薄伽梵歌)等等。

释迦牟尼之后,这个理想又通过佛教这个载体,得到另一种形式的表达。这个理想通过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以及更广泛的地方。

我把它称为“理想”,是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它还不是现实。虽然很美好,但毕竟不是现实。我们可以赞叹、向往、试图去触摸,但是并没有实现。因此,即使所有这些经典说的都是真的,对于我们来说,它还只是一个故事,一个美好的故事。所以姑且称之为理想吧。

二、与中国宗教/哲学的比较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也有一些类似的东西。比如说老子的哲学。但老子的哲学,老子本人实际所达到的境界,与印度人所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呢?在佛教史上似乎有一些争论,这个暂且不管。但是从实际的层面看,确实有几个区别。

第一,从流传下来的文字来看,老子的表达是比较简短的,没有进行充分的展开。因此后人对其含义的理解更为困难一些。

第二,老子哲学的传播范围比较小,主要影响是在少数人阶层。印度宗教则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因此,对普通人生活的层面,具有更深更广的渗透。因此其宗教思想在普通人生活这个层面上,进行了丰富的展开。

第三,真实性问题。印度的理想是以若干真人作为例子的。比如说释迦牟尼的出现,就以一个真人,一个出身时与我们普通人似乎没有本质区别的人,作为例子,说明这个境界是凡人能够达到的。同时,像释迦牟尼这样的人还在社会上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公开活动,更有机会显示其理想的真实性,并充分表达其宗教思想在普通人实际生活层面的具体含义(例如对种姓概念的明确反对,对运用战争解决问题的反对等等)。

而老子哲学以及道家传统等等则更多表现为一种世外,少数人的东西。这里没有说是老子的问题,也许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比如说当时它周围的人的接受程度,使他无法更广泛地传播。

中国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哲学思考。作者没有认真研究过。但是基本情况是,这些东西的境界可以说相差甚远。比如孔子,他本人的境界本身就很局限。另外也有一些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但这些东西大都是“思辨”层面的东西。只是一个模糊的感觉、观点、想法。并非真的“合一”。

这些“思辨层面”哲学思考,如果与印度人那种以真人、真实境界、真实生活为基础的东西相比较,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因为思辨太容易了。

三、与西方宗教/哲学的比较

在西方文明早期的希腊哲学家,也有对宇宙真理终极的思考,也有“认识你自己”的说法。作者没有认真研究过原文。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影响来看,这些哲学思考基本上也是“思辨”层面的东西。虽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文化、经济、法律这些层面。

就上述这些层面来说,其影响也可以说很大。但是与印度的东西相比,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西方思想传统没有从根本上深入人的内心。或者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改变也只是思想、道德、行为准则上某些局部、表面的改变,而不是根本的改变。因此,与印度的理想相比,整个西方思想传统是很肤浅的,微不足道的。

大概是18世纪,19世纪时,印度的《奥义书》(即Upanishad)传入西方时,一些西方的哲学家为之感到震惊。他们没有想到东方的古代哲学竟然达到了如此高度、深度与辉煌。事实上也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宗教、哲学和其他思想体系。

西方的宗教,基督教,其代表人物耶稣实际上是个东方人。他本人是什么境界很难说。因为他的东西被历史严重歪曲了。

从《圣经》的的记载来看,在那个时代犹太民族的宗教成熟程度与印度是无法相比的。不管耶稣本人是什么样的。但是可以肯定,传下来的基督教,无论在犹太人的范围,还是后来传遍整个欧洲的范围,其教义是很有局限的。

首先,从理想的层面看,他的目标是得到上帝的认可,是上天堂。但是人是永远低于上帝的。这一点与印度的完全不同。从实际层面来看,基督教文化统治的国家充满了侵略、扩张的历史,等等。这些就先不管了。

我个人感觉,基督教的教义与耶稣本人的思想,是完全相悖的。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四、印度理想:是幻想还是真实?

印度宗教哲学最大的三个要点就是:真人、真实境界、现实生活。

1。真人

要有真实的人,有名有姓的人,我们看得见,能够与之对话的人。比如说释迦牟尼,或者一些其他的真人,历史上有记载的人,或者现代人。

2。真实境界

这些真人,或者人们,要真正达到那个境界。那就是说,在你和周围人的接触中,表现出这个境界。如果你在教导一种脱离痛苦的境界,而自己的行为却还是像凡人一样痛苦,那你不是自欺欺人吗?如果只是有一些“哲学体系”,而没有一个真人能够真正达到那个境界,那岂不是幻想吗?

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虽然也有些道理,但是总的说来,还是思辨的层面,或者说得更直接一点,只是一种幻想。因为谈论天人合一的那个人,他本人真的和“宇宙”合一了吗?如果没有,那就是幻想了。

西方哲学家所有关于“宇宙”的思考,无论说得多莫深奥、玄妙,本质上不还是一种幻想吗?这些哲学家只不过是在自己头脑里想象、推测、演绎而已。他真的知道宇宙的事情吗?显然不知道。

3。现实生活

上述真人与真实境界,还需要与我们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你宣说的教义,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如果没有关系,哪有什么用呢?如果有关系,是什么关系?

说了上面三点,下一个问题是:

印度的东西是不是也是一种幻想呢?释迦牟尼,以及印度传统中的其他代表人物,是不是真的达到了宇宙的真理呢?不知道我们想过这些问题没有。

我个人感觉,印度的传统也有很大的幻想成分。具体地说:

1。印度很多传统的上师,恐怕也是迷己迷人的盲人。从佛经的记载看,释迦牟尼的时代就有很多这样的上师。释迦牟尼在他修到的阶段,碰到过一些。他曾跟随他们学习了一段时间,然后把他们否定了。他成道以后,又碰到很多这样的人。其中很多最后跟随了释迦牟尼。

2。佛教的经典也是一个例子。佛经是释迦牟尼的门徒们整理的。但是佛经中的很多内容,估计也是错误的。比如很多戒律之类的,估计都是后人瞎编的。至少是在没有正确理解释迦牟尼本意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的。

又如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也很难说就符合释迦牟尼的本意。例如净土宗的那些经典,可能也是一些盲人自己乱编的。西藏佛教那些观想啦什么的,可能整个体系都是后人瞎编的。虽然原始佛教的经典也不可靠,但是至少可以看出,释迦牟尼本人从来没有让人们去观想什么、念什么咒语等等。也从来没有让他的比丘们崇拜任何偶像。

偶像的崇拜,人为的修炼方法,似乎都与释迦牟尼的原始精神相违背。只是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远,那时又没有文字,全靠比丘们的记忆,现在也说不清了。

3。禅宗也是一个例子。文献上记载了很多所谓的“公案”,也就是一些谈话或者事情的记录。你要是读文献的话,很可能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上面说的是真的。例如说有很多著名的“禅师”,著名的语录,著名的“开悟”故事。

这些人真的开悟了吗?

我个人感觉,禅宗的很多人物,特别是早期,确实表现出了相当的生命力、创造性,见解与智慧。但是他们当中肯定也不乏平庸之辈。也许多数都是平庸的模仿者。如果简单地认为文献记载的“开悟”是真的开悟,恐怕也是太天真了。也许多数的“禅师”其实只不过摸点皮毛而已。离释迦牟尼的境界还远得很。事实上,禅宗的文献中,也有一些禅师明确这么说。比如说,黄檗希运禅师的语录中就有:“马大师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场,得马师正法眼着止三两人”又有:“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

禅宗近代的代表人物有虚云和尚。他开悟了吗?如果你读他的传记,确实有一个“开悟”的故事,即被热水烫着手所触发的某种境界。那是真的完全开悟吗,还是一种短暂的、有局限的醒悟呢?如果你再读一下他晚年的讲话,就不难看出,他自己都认为自己还没有真正达到“了生死”的程度。可见前面的开悟,并非真的。

但是虚云和尚作为那么德高望重的人物,能够这样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实际状态,确实表现诚实的品质,值得敬佩。

禅宗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和尚有过开悟的人吗?值得怀疑。

至于南怀谨这些人,恐怕连诚实都做不到。

其他那些自以为是,口出狂言的假“禅师”,那些把语言上的小聪明当成智慧来贩卖人们,就更不必说了。

那么到底有没有真的呢?我想后面再回到这个问题。也许这是个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五、东方宗教传入西方

19世纪中末叶,基督教作为西方的精神统治,逐步走向崩溃。一些开明的西方人开始接触、学习、研究东方宗教,主要是从印度。

印度的传统似乎分为两支。一支是现在被称为印度教(Hinduism)的传统。它存在于释迦牟尼之前,也一直流传到今天。另一支则是佛教。正如前面所说,这两个传统也都是包含很多真真假假的东西。

东方宗教传入西方的几个事件:

1。1875年,Madame Blavatsky创办的神通学会。学会后来被Annie Basant和她的伙伴CWL接手,最后导致预言弥勒佛即将下凡,并选择Krishnamurti作为其载体的整个事件。

2。1893年,世界宗教会议(Parliament of Religions)在芝加哥召开,有世界各种宗教的7000多人参加。这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印度的代表Vivekananda。神通学会的Annie Basant也参加了。Vivekananda的发言与其它与会者比较正式的语言不同。他的第一句话是:“Brothers and sisters of America...”,这个称呼的方式立刻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他的讲话第一次把印度传统(主要是现在被称为Hinduism的这部分)广泛介绍给西方。让西方人接触了多个宗教都是追求同一真理的概念。也第一次让西方人(在较大的范围)认识到印度宗教远比他们熟悉的基督教更为成熟,更为智慧得多。从这时起,印度传统真正开始对西方的精神世界,发生深远的影响。

3。1920年,国际宗教自由人士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Religious Liberals)在波士顿召开。这次大会最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印度的代表Yogananda。他到美国后直到1952年去世,一直在美国传播印度的传统。正是通过他30多年的传播,西方世界才真正有机会慢慢了解印度宗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现在所谓的“新时代”运动,大家用的很多语言词汇,其实都是从上面三个地方学来的。

4。克里希那穆提,颇具传奇色彩的近代解脱者,近年来在中国大陆逐渐被熟知。

六、新时代是怎么回事?

那么什么是新时代运动呢?

实际上,就是20世纪,在西方基督教传统自身逐步走向崩溃后,寻求新的寄托的产物。实际上主要就是从东方传统,特别是印度传统,也包括一些中国传统,还有一些伊斯兰教的神秘传统,寻找灵感。

通过前面所述的几个重要途径(也还有一些别的),东方的宗教哲学传入了西方。对西方的思想发生着深远的影响。西方人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宗教与哲学不行了,所以学习、模仿东方的习气自生。各种哲学、宗教、理论、方法、体系,以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上师,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这大都是一些“自救不了”的糊涂人,但是却打扮成什么“上师”,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游戏、娱乐他们的听众。很多干脆就是为了挣钱、出名。

这种中间有来自印度的一些人物,包括那个装聋作哑的美赫巴巴,还有很多别的。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演技最精湛的演员,当属奥修。他是宗教娱乐领域当之无愧的顶峰人物。

还有来自西藏的一些上师,来自日本的禅宗传人,包括虚运和尚的一个徒弟宣化上人,也都去了西方传教。这些人当中,有的是认真的,虽然自己境界不够,但是至少是真诚的。还有一些是半真半假的。有的则完全是假的。

此外,还有很多西方本土出产的“上师”。多如牛毛。他们东拼西凑,把东方宗教的东西,这里拿一点,那里拿一点,然后加上自己的想象,搞出一些自己的体系。这完全是小孩子的游戏。

新时代运动,是一场西方人模仿或者乱学东方宗教的闹剧。可以说这个运动中,没有出现过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盲人算是好的,其余都是骗子。现在的中国人,作为有过(至少是有过吧)东方宗教传统的民族,反而去学“新时代”(这个西方人模仿东方所产生的怪胎),岂不是有点滑稽吗?

七、如何辨别真假?

宗教中的真假,有时不好辨别。原因有:

1。我们太容易当真了。我们太需要“希望”,以至于看到一根稻草,就可能想抓住它。

2。因为真东西太“严肃了”,不够“娱乐”。我们想继续保持现有的一切,生活方式,习惯等等,不想改变,但是又想适当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层次。所以正好可以用假的东西来娱乐一下自己。

3。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探索过“真的改变”这个问题,因此我们的头脑自然停留在思辨的层面。而在这个层面,真的和假的,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很难分辨,也不需要分辨。

4。我们确实是认真的。但是假的东西太迷惑人了,我们上当了。这是最好的情况。我想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假的东西最终总是会被识破的。

八、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真东西?

说了很多东西是假的,那么到底有没有真的呢?如果有,我们怎么找到它呢?

我不知道大家想过上述问题没有。也许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不用想。也许觉得已经有了答案,不必再想。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确实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该从哪里着手呢?个人认为,应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着手。而不是从思想着手。否则永远不能起步。

本文见解可能不对,供大家当靶子用吧。

作者:凡夫 

莫小康,1963年3月22日生于湖北武汉,祖籍广西藤县。1978年同时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数学系,198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同年去美国留学深造,1990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R. Osserman教授。毕业后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助理教授,后受邀请到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MSRI)工作,跟随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学习并多次回国讲学,海归前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任教。

上世纪90年代,莫小康敏锐地觉察到互联网即将改变迅速崛起的中国,并于1996年回国创业,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中国。1999年开始,莫小康致力于中国债券市场量化分析软件,首次将华尔街金融工程技术引进中国,构建中国债券OTC市场电子交易平台。

近几年来,莫小康再一次地敏锐洞察到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将是深度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发展进程的巨大技术变革力量,并全身心投入到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理论与产业化应用的研究,为该领域做出了极富开拓性的研究与传播工作。

2020年,莫小康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访问教授,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开设了暑期公开课:密码学与区块链,由CSDN全程直播。2021年至今,任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访问教授,负责密码学与区块链课题研究。在PLONK零知识证明国际联合科研项目中任中国团队负责人,该项目致力于递归证明与区块链扩容的前沿课题,以及零知识证明技术的国际标准化问题。2022年在家中因病去世,他的过世,无疑是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领域的巨大损失!

莫小康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及生他养他的这片东方热土,尤其醉心于它所孕育出来的灿烂文化。早年留学美国期间,他接触到当代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并开始对克氏教诲、印度古代哲学宗教、中国哲学文化尤其禅宗慧能一脉等东方智慧极其真诚、严谨的探索与实践,迄今30余年从未中断,期间发表《克里希那穆提开启了什么新的可能性》、《东方智慧西行记》、《灵性赝品清单》以及由克氏书友们自行收集整理的《凡夫言论集》等重要原创性文字。他参与过克氏书籍和文章的翻译,他的译文亲切平和,精准流畅;积极参与组织过多次克氏主题的读书会、线上线下的工作坊;影响了一大批克氏书友,深受书友们的尊敬与爱戴,为克氏教诲在中国的深入而广泛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


东方哲学智慧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