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复“武建宁”

2023-07-25 20:22 作者:小灵猫的退休基地  | 我要投稿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我做了一期视频《一张图讲懂剩余价值来源,小学数学也能懂!》,下方有一位评论和我在争执“边际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哪个更真理,同时此ID:武建宁的评论@我并写了一篇专栏《与一位up的对话》。


叠甲时间:

  1. 我无心争执谁更真理,我在《为什么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者必须读的理论?》中也说了,孰对孰错我根本就不关心,我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更适合我这样的劳动者,但至于劳动价值理论是不是普世真理,是否像数学1+1=2这种真理坚不可摧?我不关心,仅此而已。

  2. 我在此回答武建宁你专栏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出于礼貌回复,而不是其他目的。我大可装死不理,可那样太失礼。但我只会回复这一次,因为我宁愿花时间阅读经典著作而不是你的文字。

  3. 我只挑选了你专栏里的部分问题回复,这不代表那些我未回复的问题击中了我的命脉,我不回复的原因很简单:太长不看。你可以认为我在逃避你所谓的关键问题,但我只会回复你:我不在乎。

一、关于“人”和“有用性”

下面是你的问题原文,贴上备用。

如果说人的意思是部分人。

如果说他这里所说的人是某个人或者部分人。那么就等于说物的有用性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一件物的有用性取决于不同人的看法。物本身并不能决定它是否有用。虽然这个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的有用性是主观的。

如果说人的意思是全部人。

如果他这里所说的人是全部人的话。那么我想问的是。生活中的物有多少?是他所说的这种物呢?也就是说某个物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某种需求。

如果只有极少数的物能够满足马克思所说的条件的话,马克思的学说只讨论这样少的物的话那么他的学说讨论的范围过于狭窄。如果这样的学说可以指导生活的话,那我是不同意的。 

因为同一件商品,不同的人确实存在不同的看法。虽然我们都是通过同一个商品得到看法的,但是我们的看法确实不同。

那么马克思的这句话说的非常的含糊,我不能判断它的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也只能是通过两种意思来看。

第一种意思就是一个商品它的有用性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与人无关。

第二种意思是。一个商品。它存在被人感知到。人们对它有了不同的看法,对它的有用性有了不同的判断。如果它不存在的话。那么有用性就不存在了。

我在《抢劫一棵苹果树能发财吗?》和《管你去不去挖,地里的煤炭都有价值?》中清晰的表述过:

“商品的交换只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你不能和无欲无求的苹果树交换。”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物本身是不具备任何社会属性的,当然也不具备价值属性。”

所以,你的问题很简单,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人”是哲学意义下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下的人,是集合社会关系的、参与劳动的、有各种需求的人。

而“有用性”,是人赋予物体的一种社会属性,不管是人客观上发现了木材可以生火取暖,还是人主观上认为钻石代表了亘古不变的爱情,都是人赋予物体的社会属性,与某个单独人类个体的看法无关。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觉得水是有毒的,那我就会觉得你有精神病。”

如果你还有疑问,我的建议是:先把马克思读懂了,再来批判马克思。你要是读不懂《资本论》,我建议可以来追更我的《资本论》解读和解惑系列视频。


二、关于“历史”和“使用价值”

下面是你的原文,因为太离谱,我必须得贴上来。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历史。

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发现某个物的使用方式,那我认为只有是某个人发现它的某种使用方式。也就是说,某个人主观上认为某个东西有某种使用方式。而他根据这个使用方式确定了某个物给他所带来的有用性。

那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某个物它的有用性是取决于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它的不同看法。也就是说,某个物的有用性是取决于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而不取决于这个物本身。

也就是说某个物的有用性是主观的。虽然这个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它的有用性是主观的。 

我以拿破仑的铝制餐具来举例。

因为现在铝制餐具非常的便宜。但在拿破仑那个时代加工铝制品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铝制品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用得起的餐具。拿破仑的铝制品在加工时所损耗的劳动也非常地多。

当时铝制品非常的昂贵,拿破仑的铝制品餐具也非常非常的昂贵。

那么我想问的是拿破仑时期的铝质勺子和现在的铝质勺子它的有用性是相同的吗?那么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我想问的是铝质勺子它的使用价值是相同的吗?

那么回答,这个问题就有了两个方向。

首先记住马克思所说的前提。商品的这种性质,也就是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的这种性质是与损耗的劳动是没有关系的。

第一种回答使用价值相同。因为他是一模一样的铝制勺子嘛,马克思在说他这个结论的时候也没有规定时间的因素。

第二种回答,使用价值不同。那么同样的餐具为什么会使用价值不同呢?

托餐具的使用价值都脱离不了餐具,但是它的使用价值的多少或者说正负,取决于不同的人的看法。  

历史这件事,我在《训练猴子去采水果,猴子算在劳动吗?》视频下方的评论区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件事的时候,做过回复。仅在这里重述一次。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个历史问题,不是哲学问题。要研究“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得先研究历史。同理,物的有用性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句话不容置疑。

(另外,在我了解到的历史知识下,鸡和蛋的出现顺序并不分先后。)

至于你的例子,拿破仑时代的铝制品的使用价值和当下社会的铝制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存在差异。我的回答是:使用价值不存在差异,但交换价值(也就是通俗意义下的价值)存在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产铝制品所花费的人类劳动时间存在差异。

我对你的回复到此为止,虽然看似只回复了两个问题,但实际上回复了四个问题,同时我可以看到你对于马克思、《资本论》的误解很多,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所以我不再继续单纯回复你的问题,

我最后再提醒一下你,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对于“效用价值理论”的批判高度是从哲学层面上进行的,虽然马克思未能亲自批判过“边际价值理论”,但坚信“边际价值理论”的你如果只是尝试在经济学框架下反驳马克思,我建议早日放弃。

PS:边际价值理论正确的名字应该是边际价格理论,至于价值和价格的区别,我推荐《价格真的围绕价值波动吗?


回复“武建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