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re:《山河令》温周关系解析(之二十五——天涯孤鸿)

夜里,老温又做噩梦,便出来站在屋檐下透气,阿絮恰好也出来,老温说:“我们若是能这么天长地久的在四季山庄住下去就好了。”阿絮动情地说:“有何不可?”又一想自己的时限,当下两人无语。
阿絮说既然都睡不着,就喝酒吧。于是两人坐下来温酒,弥漫着亲密无间的气氛。
阿絮又问回老问题,在义庄中醉生梦死迷香,第一次喊出“周子舒”时看到了什么,老温回答:“我梦见我还是七岁时的模样,我们一家三口来到四季山庄,爹娘在山脚下开了一间小小医馆,我白天在山庄跟着师父习武练功,晚上还能回去吃口热饭。那群药人在我梦里就是一群野狗,无端端地追着我疯狂撕咬,你时而是周子舒,时而是甄一锅,挡在他们面前护着我。”
老温说出的不是曾经有过的事实,而是他想象中的场景。感情充沛的人想象力都无比丰富,幼年老温在鬼谷受苦的时候,一定经常在想象中编织着理想生活,有父母,有师父,有周子舒,还有甄一锅,当他在破庙里看到周絮时,可能已经直觉到了他的真实身份,这份直觉让他在义庄迷香中回到幼年状态时喊出了萦绕脑际的名字“周子舒”。
他喊的是“周子舒”而非“师兄”,缘于他内心珍重的是纯粹的友情,而不是师兄弟的那层关系。师兄弟的缘分很短,建立的友谊却被老温一直珍藏在心,从未遗忘。这就是老温与阿絮的根本不同。
还是那句话:阿絮注重外延,老温注重内涵。阿絮注重社会关系,老温注重关系中的情感。
老温从小就是意志力顽强,胆量极大的人,所以他并不惧怕棺材和野狗,他想保护师兄和小狗,可又讨厌看见打斗和血。
阿絮却到此时也没想起那条小狗:“甄一锅?”这也不奇怪,他连身边的大活人都想不起来。阿絮头脑像个丢蛋鸡,往事旧情被他悉数忘干净了。
老温提醒他:“你忘了?跟着你的那只小野狗。”在剧中,一锅的名字还是阿絮告诉老温的。
但是老温对阿絮做了另一个解释:“我把它留了下来。秦大侠还说要把它炖成一锅香肉,我爹娘便索性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否因为敏感的老温不想让阿絮尴尬。多愁善感的老温珍视每一份感情,周子舒给他的感情与甄一锅给他的感情,在他心里都一样值得珍惜,所以他始终记得。他自己也很像那条无依无靠的小狗,忠诚、依赖又有保护欲,却被世界所抛弃,他始终能感受到他抱过的那只小狗的感受。
阿絮过早接受了社会规范,全身心融入了庞大的机器中,按螺丝钉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他清醒薄情,理智到除了职业技能,其他感觉和记忆都退化的程度。
阿絮说出刚遇见老温时的想法:“我知道你与四季山庄有极大的关联,只是没想到……”
“四季山庄销声匿迹已久,我看到有人会使流云九宫步,权当这是个线索,便跟上去看了看,直到你拔出白衣剑,我也未敢确认,最后你说出了你姓周,”老温以诗意解读结尾:“执子之手,坐看云舒”。
阿絮又问温客行名字的由来,这个问题他之前在龙渊阁时也问过。老温说他爹本姓温,“我本天涯孤鸿,无根行客,也算是相得益彰。”
“可是你现在……”阿絮没讲下去,而是切换到自己,“在遇到你和成岭之前,我也本打算浪迹天涯,醉死即埋,了此残生,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无家可归了,可现在好了,我们都回来了。来,敬你,天涯孤鸿,无根行客。”
两人碰杯,目光明亮,眼波间爱意流转。
“只要叶前辈能医好我的病,我和成岭就在这儿天长地久地住下去了,老温,你想什么时候回来都行。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阿絮又一次委婉表达了内心的期望,照旧小心翼翼。
老温还是没有回答。
在四季山庄院子里,阿絮让成岭跟老温学武功,老温说你自己的徒弟哪有让外人教的道理,阿絮宠爱地笑道:“你是外人吗?”老温沉吟不语,成岭笑道:“当然不是啦!温叔,我可以改口叫师叔了吗?”老温仍不置可否,成岭又问:“师叔,你这一身功夫从哪学来的?”阿絮怕惹起老温心事,忙岔开话头。
成岭要到秦怀章墓前祭悼,阿絮担心老温因身份问题不想去,老温却说:“我蒙受秦庄主深恩,本该前去他老人家墓前叩谢。”
老温心中始终恩怨分明。阿絮很高兴。三人一起前往。
成岭和阿絮两个跪拜完毕,成岭仍跪在秦怀章墓前喋喋不休地倾诉,阿絮却一脸平静。师父秦怀章的所有人马及独生子都死于非命,一生的心血四季山庄在江湖上消失,都拜阿絮所赐。好在四季山庄硬件还没被毁掉,阿絮带人回来,好歹有地方居住。可阿絮在师父墓前直愣愣站着,看不出丝毫内疚,好像什么都不曾发生。前面半夜里谈到自己经历时的痛彻心扉,痛的只是他自己。对旧部使用钉子时薄情冷酷,在师父墓前亦如此。
唯独对老温例外。
阿絮和老温并排站在后面,阿絮不时看老温,注意力全在老温身上,见老温有点不自在,心事重重,阿絮便打断成岭的话。老温让他们先回去,自己一个人静静。
老温独自在墓前坐下,说:“世间真有幽冥之说吗?师父,不,秦伯伯,秦前辈,您在天有灵,可有见到我的爹娘?我既盼人死后有灵,又怕你们当真看得见,我怕你们看见我这一路是如何走来,会嫌弃我玷污了四季山庄的门墙。”
江湖评价体系的内化,对鬼谷环境的憎恶,深仇未报的惭愧,都使他自卑。
下面的话,基本就是他复仇的心路历程:
“一开始,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假装此刻受苦的不是我,而是甄衍做的一场噩梦,等我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还在那个农家小院里,时间永远停留在您收我为徒的那一刻,永不前行。可我后来才发现,不是甄衍身陷噩梦,而是我做了一个身为甄衍的好梦。”
在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心里,本来以为很快会过去的厄运,延续了二十年,使短暂的童年变成了一场遥远的美梦。
“苍天无道,善恶无报,既然如此,我宁愿化身恶鬼,与老天讨还一个公道。这二十年来我体内流的不是血,是恨,唯有复仇的念头支撑我从地狱幽冥之中爬出来,终成群鬼之主,万蛊之王,老鬼做梦都想不到,二十年后我居然能将甄衍生前的诅咒一一实现,杀光他们所有人,所有人!可是杀光他们所有人,我心中的仇恨依然没有消减,所有背叛过我们,放弃过我们,逼迫过我们的人,他们的身上都沾满了我父母的鲜血,他们都是披着人皮的恶鬼,我一个也不会放过他们,世人皆负我,举世皆可杀!”
“出谷之时,我便对自己许下誓言,要将这伪善的江湖付之一炬,要把这些魑魅魍魉统统赶回地狱,如果这是罪,尸山血海,滔天大罪,皆由我一人承担,如果要我陪葬,我愿与此浊世共焚!”
这番血淋淋、杀气腾腾的自白,出自一个背负仇恨沉沦地狱二十年的无根行客。普通人不会有这样的经历。可以理解那些无法共情,甚至无法同情的观众,人心并不相通。特别是“世人皆负我,举世皆可杀”一句,他们拧掉脑袋也不能同意,与整个世界为敌,那不是反社会人格,危险分子吗?
别忘了这里的举世和世人,说的是江湖世界,所有与此事有关的江湖圈子。所以这句情绪性的话针对的很明显,就是五湖盟为首的那部分相关人,牵涉面再广,也是数得清的。老温的局,准确无误就是对着这帮人。
有些人认为江湖圈子里也有很多好人,只有小孩子才不能分辨现实,一刀切地沉浸在愤怒情绪中,但是现实打了他们的脸。盘点这个江湖小圈子,除了秦怀章和龙雀,还有谁真心考虑过甄家?他俩一个早死,一个重残,都很难说跟此事无关。大多数人是好的,在这件事上不成立。大多数人是装睡装瞎的,看到别人受难,只要不连累自己,就迁就纵容,假装世界平安无事。
甄如玉是少见的真正侠士,为朋友孤身犯险,为一人对抗江湖团体,为情义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性格,天生孤勇,江湖负我,杀尽江湖。甄如玉为的是情义,他儿子为的也是情义。
老温为复仇而做的局,牵连了很多无辜者,就被认为是错的。谁也不想遭受无妄之灾,谁都想生活在温柔乡,和平年代。如果老温不复仇,这个世界上没人会觉得不妥,只有老温一个人过不去。那老温是不是就该舍小家顾大家?
人性经千百年的养成,有些东西是比生命更宝贵的,比如情义。老温的复仇,客观上就是纠正这个江湖圈子二十年前犯下的罪行,把正义归还江湖。等于净化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作恶者得不到清算,他们在作恶的基础上会一路走下去,更多的人将受害。
为什么老温如此愤怒?因为他心里有符合人性的正义,他心性健全。
但是这些话,他如何能够对阿絮说?他只能对着旷野说。
老温内心的愤怒,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孤独。明明按照人性人伦,血亲复仇是很正常的道理,却无人赞同,无人可说,是整个江湖圈子制造的黑暗将老温的心吞没了。
老温小小年纪被投入地狱,无人搭救,光是活下来就是奇迹了,还活成一个情感丰富,意志坚韧,武功高强之人。这样一个人,复仇就应该是他活下去的重要动机。如果不是,那一定是精神出了毛病。
“可是,既将我投入地狱,为何又给我指回一条通往人间的路?”——对于重情之人,爱情,亲情,友情高于一切。老温愿承担浊世毁灭的一切后果,唯有这些感情是他的牵挂,所以他内心有很深的矛盾纠结。对感情的依赖,想保护所爱之人,想陪他度过一生,这也是正常的人伦情感。可鱼与熊掌如何得兼?
阿絮可以对老温暴露自己的内心,是因为老温早就表达了无条件的接纳——“下地狱不也有我陪着你吗!”阿絮坦白了逃跑行径和秦九霄及其女友之死,老温既便感到难以理解,甚至没法为他开脱,仍无条件接纳。而阿絮猜出了老温的身份后,却没有任何接纳的表态,只能说明他心里并不情愿接受。
所以,老温只能在秦怀章墓前对死者倾诉。
老温内心或许有种感觉,师父秦怀章若是活着,会是最理解与接纳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