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概念解释 第13课

1.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民族主义首先出现在欧洲,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轨迹相一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启蒙思想也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和拿破仑战争,欧洲的民族主义迅速发展。民族主义强调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指在维护本民族利益,推动本民族国家的发展。19世纪时,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欧洲的民族主义表现为各国之间激烈的争斗和竞争。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为抢占世界市场、廉价原材料,利用本国人民的民族主义情感,发动了疯狂的对外扩张活动,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民族主义思想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也传播到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促进了当地民族意识的觉醒,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2.考迪罗主义“考迪罗”,caudillo的中文音译,在拉丁语中意为“军事首领”或“领袖”。起初,考迪罗是指在阿根廷的普拉塔地区作战的军事首领,后来泛指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者。这种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或政治形式在拉丁美洲广泛存在,称为“考迪罗主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然后又依靠暴力维持统治。在独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军事领袖在独立后大都掌握了实权,成为考迪罗。后来上位的考迪罗也大多是军官或地主集团的首领,他们既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国王或封建主世袭继位,也不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产物,都是凭借实力夺权的,因此,考迪罗的统治时间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但能体面下台的不多。考迪罗在国内大多与大地产主勾结,拼命攫取财富;对外则对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卑躬屈膝,取得财政和政治支持以维持统治,同时经常对周边国家发动战争。
3.门罗主义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美国将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或它们之间的战争,也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是,欧洲列强不得再在南北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或压迫南北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被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这种对外政策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它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防止已经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再次遭到欧洲列强侵略和沦为殖民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在门罗主义的指导下,随着19世纪后期美国的迅速崛起,美国逐渐在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方面控制了拉丁美洲国家。
4.金元外交西奥多·罗斯福的“大棒政策”遭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国家的反对,塔夫脱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和“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的口号,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和中国等国扩大投资,以排挤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塔夫脱认为通过海外投资一样可以帮助美国实现向海外扩张的目标,但是事实上,“金元”只是对“大棒”的补充,美国的对外政策仍然离不开“大棒”。

-END-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啦~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们的意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