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好书《朗读手册》,我的推荐语
一儒语文
高效课堂
美国诗人史斯兰克·利兰曾说:“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这句话是我在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上读到的,这句话以儿童的视角告诉我们:在孩子眼中,最大的财富不是家里的金银珠宝,而是父母给予的精神养料。
《朗读手册》是关注阅读的家长的必读书。自1982年出版以来,至今畅销30年。作者吉姆·崔利斯也被国际阅读组织评为20世纪80年代对阅读推广最有贡献的8人之一。
书里的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桑亚·卡森的单亲黑人妈妈。她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程度。她的工作是帮富人做家务或照顾孩子,她必须干几份工作才能维持生计,但她却把两个儿子培养成为世界知名的脑外科医生和工程师。她是怎样做到的,她有哪些传奇经历?
其实这两个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都很差,小儿子班五年级了还不会背乘法口诀表。
两个孩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电视。为此妈妈焦虑不安,常求助各种咨询机构。直觉告诉她,孩子沉迷电视危害极大。于是她强制孩子关掉电视,用读课外书的方式填补孩子的闲暇。
她要求孩子每周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并完成一份读书报告。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孩子的语文成绩都有所提高,其他科目成绩也发生了变化。
经过几年努力,两个孩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都考上了大学。班尼后来成为约翰霍普斯金医院的小儿神经外科主任,还是当时全美最年轻的主任。
作者感慨:许多人的教育程度超出卡森太太3倍,收入是她的10倍。然而她们在教育方面的直觉却不如她。许多家长只是看着孩子长大而已。或是陪孩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度过,让人遗憾。
本书中类似的故事很多,这些故事都是可调查的真实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在阅读相关书籍和陪伴孩子阅读过程中,我有几点思考,和大家分享:
√
NO.1
控制孩子看电视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2岁以内儿童不要看电视。适当看电视能扩充孩子的知识,但是超过10小时,学生的成绩就开始下降。”
我不清楚为什么看电视超过10小时,孩子成绩就会下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但我确信长期看电视对孩子成长不利。我想不仅是电视,所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都应当控制。调查发现,大量使用电子产品,不仅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变得急躁易怒。
√
NO.2
亲子阅读陪伴很重要
很多家长在幼儿园都有陪伴孩子读书的习惯,但是当孩子到了一二年级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已具备识字能力,于是放弃了陪读,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作者建议:陪伴孩子阅读,不仅是在童年,直到孩子上大学都有必要。因为陪孩子阅读,就是最好的亲子陪伴,也是最重要的亲子沟通方式。书中多位美国学霸,父母都有长期陪读的经历,值得学习。同时我也想提醒家长们,不要因为有了类似“小度、小爱”机器人,而取消父母的亲子陪读时光。
√
NO.3
润物细无声的滋养
亲子阅读的过程考验家长和孩子的耐心。亲子阅读的效果不同于学习一个小技巧,立竿见影。也不要指望读几本课外书,读几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滋养就像吃饭对身体的影响一样,一顿饭不会看到身体的变化,但是坚持半年或一年就会看到成效。亲子阅读的时间最好定时定量,如每天半小时,周末一小时,寒暑假每天一小时。
如我们小学生精读课精选名著,要求孩子每天至少阅读20页,周末不少于1小时课外阅读量,每本书至少20条批注,一张思维导图,一篇读后感。注重日积月累,长期坚持,一定见成效。
不要用做阅读题或试卷替代亲子陪读。家长希望孩子能考出好成绩,无可厚非。有的家长看不到阅读带来的变化,于是用阅读题和试卷替代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却十分危险。
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我们需要找到这样的好书,点燃孩子的阅读兴趣。而一旦用试卷或阅读题来替代,其结果是孩子刚萌发的阅读兴趣立刻磨灭。
√
NO.4 课外阅读引导的方式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读课外书很高兴,又担心孩子读过了没效果。于是孩子每读一页,就提出很多问题,不断打断孩子的思路,让孩子生厌。
当家长发现孩子读后没有印象,无法说出读过的内容时,于是大发雷霆,把孩子批评教育一番,必然扼杀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孩子从有阅读兴趣到会读课外书,其实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家长需要耐心,更需要等待。当我们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了解一些阅读方法,再去指导,相信孩子都能学会阅读,成为终身阅读者。
最后,我想再次引用《朗读手册》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你为孩子读得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强,孩子就越聪明。”相信我们不断努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最富有的孩子。
往期好文推荐:
销量第一的家庭教育书,细读书中方法,我得到七点启示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精读课,我的精读课探索之旅
初中阅读理解之痛,这里有你想要的处方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之痛,说说我的处方
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90%的孩子不了解这些答题真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