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2020-05-29 23:21 作者:pollini-  | 我要投稿

        这是贝多芬最宏大最壮丽的钢琴协奏曲,比起充满哲思的第四钢琴协奏曲来讲,这部作品要外向得多,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英雄气质,更像我们熟悉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

第一乐章 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 降E大调 约20分钟

       第一乐章很长,长达20分钟,虽然比起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来说还是短了点。这个乐章一气呵成,你会清楚地感觉音乐在义无反顾地前行,就好比你在波涛汹涌的河上漂流,你手里有一杆桨,但你的力量是有限的,几乎没有用,强大的水流自动会推着你走。

        乐章上来是个华丽的引子,威严的气场从第一个音符就形成了,乐队强劲的降E大调和弦之后,钢琴华彩一样的乐句能让人眼前一亮,立刻进入状态。乐队齐奏的和弦与钢琴的华彩乐句多次对话后,进入乐队演奏的第一呈示部,贝多芬已经写了第五部钢琴协奏曲了,古典主义风格的东西还是一直继承并保持着,双呈示部这一点就能体现出来。

        副题开始有弦乐演奏时是小调,很害羞,就像是蜻蜓点水,后面圆号出来才放松下来,大步向前,转入大调。结束部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上面的胚胎在这里就开始发育,先是a低音弦乐与小提琴两个声部的模进,切分节奏后,主部主题再次呈现出来,添加了很多花样,比如弦乐开始出现颤弓等等,这个乐章之所以有漂流的感觉,一大原因就是一种材料的模进特别多。之后木管声部对材料b的模进,乐队强力的和弦以c的附点节奏奏出,除此之外,结束部还有一些新材料,比如弦乐默默的八分音符二连音的顿音,第二个音保持同样音高,第一个音大二度向上走,以及弦乐高雅的轻柔的八分音符四连音。

       钢琴半音音阶把乐曲引入第二呈示部。钢琴主奏的第二呈示部有许多与第一呈示部不一样的地方:主部主题的时候,加入了许多装饰性的乐句。

        副部主题起初以八分音符三连音形式出现,后面乐队以雄赳赳的齐奏八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休止符交替出现的形式展现出来。结束部变化最大,几个胚胎就好比昆虫化蛹的过程,内部结构发生剧变,但都一切的变化来自于本体。

       发展部的开始主部主题的乐队齐奏,听起来是结束部余音,简直像把结束部又演了一遍,可是,结束部的源头都是主部主题的内容。钢琴进入的时候还是钢琴半音上行的音阶,依旧是颤音,不过很快你就察觉到音乐不一样了。主题被单簧管长笛等木管乐器转入了小调,钢琴右手以十六分音符四连音(第一个音休止)加一个八分音符,左手则是十六分音符四连音,之后,是密集的八度双音的分解,以p的力度。

       钢琴突然翻滚起来,力度也升至f,木管以b材料进行模进,弦乐不断奏出c材料,各个胚胎变化着,同时对抗着钢琴。接下来是最激动的时刻,乐队与钢琴以c材料一唱一和,只是场力量的交战,乐队与钢琴毫不相让,最后钢琴胜利了,以横跨两个八度的八分音符四连音收尾。发展部的结尾我以前在说贝多芬其他作品时就说过,是个探询的过程,钢琴右手奏出来自结束部的新材料,那个纯净的乐句,左手则是三连音,音域不断升高,最后会集成充满疑问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像是个巨大的问号。

        这时弦乐依次对a材料,慢慢给出答案,答案就是再现部的到来,那个华丽的引子,只不过再现部的更华丽一些。

       再现部再现所有内容之后,是个短小的华彩段(见上),是对a材料与副部主题的展开。

        结尾主部主题最后一次出现,以胜利的姿态,犹如云端的神灵俯瞰大地,钢琴十六分音符四连音高音域慢慢回到低音域,就好比一片天使的羽毛从苍穹盘旋而下掉到地上。最后,钢琴与乐队豪迈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变奏曲式 B大调 约8分钟

        贝多芬的音乐除了有刚强充满力量的一面以外,也有温情的一面,不过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并不觉得贝多芬的这一面很有价值,甚至不屑一顾。一位作曲家不可能一直是一个状态,贝多芬也是,首先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虽然他很鲁莽很冲动,但是,如果你听过他的慢乐章你就会知道,他也是一个能安静下来倾诉自己的人。人们总以为贝多芬"应该"是充满斗志的,所谓的与命运抗争(你动脑筋想一想,他一生的主题真的是一直和命运抗争吗?),写出来的音乐都"应该"怒发冲冠,紧握拳头,恨不得立刻给谁一拳,"与命运抗争"这个标签一直被贴在贝多芬的脸上,把这张脸弄的十分扭曲。曲解丑化贝多芬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人们总是变着花样谋害他。

       变奏曲式的第二乐章只有几个小节用到了少许圆号,铜管几乎见不到,弦乐还带了弱音器,所以这是个十分安静的乐章,这也要求乐队以演奏室内乐的标准加大互相倾听的程度,精心去挖掘,贝多芬这迷人的微笑。

        B大调的乐章主题很简单很朴素很真挚,乐感好的听众完全能听一遍就唱出来,带弱音器的四部弦乐的质感,你不妨想象飞机进入云层时,机翼掠过一绺一绺的像掰开了的棉花糖的云。主题最吸引人的时刻莫过于弦乐的crescendo:升F-还原G-升G-空,升G-升A-B-空,四分音符的休止比前面三个四分音符要有味道得多,渐强的背景下每一个小节最后一个音是最强的,但是被休止符替代。之后主题剩下的部分不断减弱,引出钢琴的过渡段落。


        这个乐章比较迷惑人的地方在于钢琴进入的地方并不是第一变奏,是个比较长的类似于插段的部分,这里离第一变奏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主题如果给你留下印象的话,第一变奏开始的时候,你是有的疑虑会被打消干净。插段以钢琴纯净的八分音符三连音为主,穿插着至美的旋律,你会发出由衷的感叹:可惜这不是主题啊。时不时还有十六分音符四连音出现,这个过渡段以钢琴的颤音结束。

       第一变奏开始时,你会一下子识别出钢琴与弦乐拨弦的主题变奏,如果你跟谱听的话,看到第一变奏开始有个cantabile的标注,也就是"如歌地",你一定会会心一笑,因为音乐完全和你想的一样。

        第一变奏末尾类似于时钟一样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从双音到单音,就进入了第二变奏。第二变奏木管出现,奏出带连线的主题,弦乐的拨弦被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的拉奏代替,钢琴继续着钟摆一样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非常可爱的是,木管原先带连线的主题,瞬间加入了弦乐的行列,也就是八分音符加八分休止,非常有趣(见上图)。

       第二变奏的结尾在钢琴低音区的十六分音符四连音中以morendo结束。

       乐章的结尾,乐曲回到降E大调,转调的那一刻,你就会预料到这也许下一个乐章的内容会出现,果不其然,钢琴奏出下一个乐章的主题,只是很慢而已,之后,马不停蹄地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 回旋奏鸣曲式 降E大调 约12分钟

        第三乐章的结构很复杂,是个回旋奏鸣曲,如果你侧重回旋的一面,你会感觉一切的东西都很碎,就好比马勒第五与第七的终曲一样,寸步难行。不妨侧重奏鸣曲式这一面,用主题陈述,发展,再现的眼光对待之,就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乐章,有着无比猛烈也同样极其辉煌的主题,钢琴威猛的三度上行,左手稳健的突如其来的反叛的八分休止与十六分音符,一切都使人疯狂,再次让我想到蒂勒曼那句始终萦绕我心的话:音乐暴力且强大,暴力得让人濒临崩溃的状态。乐队亢奋地紧随钢琴的脚步,强调主题。

        连接部很短,是钢琴洒脱的华彩性的经过句,混杂着十六分音符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引出稍稍内敛低调一些的副部第一主题。

        钢琴右手浪漫的回旋音与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的音型,左手水波一样的八分音符三连音。恬静的时刻是短暂的,钢琴带琶音记号的紧张的柱状和弦把乐曲拉回到亢奋则,弦乐牵头的乐队把乐曲带进副部第一主题与第二主题的连接部分,钢琴下行的跨两个八度的八分音符三连音,还有戏剧性的减慢与三十二分音符。

        副部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风格类似,要更高雅一些,钢琴的右手音域比副部第一主题要高一些,最后直接引出结束部,以钢琴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为主。

        发展部的开始,主部主题回旋,在主题的后面,开始进行变奏发展。首先是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对主部的展开,以及弦乐组以原先主题节奏对主题进行模进,由弦乐在交给木管组,最后又回到钢琴十六分音符六连音的小华彩。

        主部主题进行第二轮的展开,钢琴在高音域与新的调性上展开主部主题,右手弹出十度大跳与华丽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随后,钢琴的左右手都轮流走出主题变形出的八分音符三连音与伴奏地位的上下行音阶。

        圆号轻轻的吹奏后进入第三轮发展,钢琴右手突然变成了单音,失去了原来的磅礴之势,却增添了冷艳感。左手是稳健的八分音符三连音,右手是半音音阶,在这一轮展开的最后回到上一轮展开的结尾,也就是八分音符三连音与音阶交叉的部分。

        第四轮,也是展开部最后一轮发展,这回两只手都变成了单音,右手带连线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如同光滑的大理石的质感,最后以同样的方式,即前两轮展开结束的方式结束。

        展开部的结束如同第一乐章的展开部气氛紧张的那个段落,在这个乐章是以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形式出现,最后回到颤音上去,弦乐偷偷摸摸地奏出蠢蠢欲动的主题碎片,这预示着再现部的到来。

        再现部再现呈示部的一切之后进入尾声,钢琴连接部变形的音阶与定音鼓默默的敲奏,越来越轻,轻到pp,越来越慢,慢到adagio,这是贝多芬喜欢的结束方式,先"刻意"冷静下来,再以狂欢的结尾结束,这部,钢琴突如其来的连接部内容引出乐队奏出的主部主题,辉煌地结束整部作品。

版本推荐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