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螺蛳粉,撑起了无数农民的“钱袋子”
螺蛳粉站在了互联网经济的风口,诱使了一批又一批人群加入,其中不乏电商巨头、网红KOL、娱乐圈大佬、投资领域的奇才……
但有很多人,还不明白柳州全力发展正宗螺蛳粉的初衷:做大螺蛳粉产业链,带动一方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增值增益。
柳州螺蛳粉威力无穷,腌酸产值达千万
新安村、王眉村是螺蛳粉加盟产业核心示范区豆角基地,村民们一年种植2季豆角。豆角被腌酸厂收购后,变为螺蛳粉配料——酸豆角。
村民种植2亩豆角,每月的收入过万元。他们凌晨两三点就下田,从春天忙碌到隆冬时节。每天采摘300斤豆角,每斤1.5元左右,平均日收入400元。

每当豆角价格低于行情时,还有保底收购。因种豆角,家家实现了脱贫。
白沙镇的某腌酸厂,4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近两年转为产值千万元的规模企业,并与很多螺蛳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
去年上半年,鱼峰区共增加豆角3000多亩,辐射12个村,总收入达到180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5000元。
“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产业化集群
腌酸厂、螺蛳粉工厂,都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还与种养合作社建立了螺蛳粉原材料种植、养殖基地。
企业通过发放种子、指导技术等方式,带动柳州周边村镇的种植养殖业,让一大批农民得以脱贫致富。

麻笋种植基地
在柳南区螺蛳粉小镇内,已形成了种养、加工、生产、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柳南区实施“退桉改竹”工程,让螺蛳粉小镇的生态大为改观。村民们一亩竹林一年就有3000元收入。
一区一镇多基地,打造螺蛳粉“双百亿”产业
柳州市的螺蛳粉特色产业园区,入驻企业23家,如婉儿螺蛳粉、爱民螺蛳粉。据统计,园区袋装螺蛳粉企业,每日生产螺蛳粉约需要米粉31吨、酸笋23吨、豆角18吨、腐竹10吨。
“根据测算,按照柳州市2019年一天产销170万包螺蛳粉计算,一天要消耗8万公斤酸笋、8万公斤螺蛳等原料。”
柳州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一区一镇多基地”的大格局:螺蛳粉加工集聚区、螺蛳粉小镇核心区、多元化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基地。
柳州已建设14个种养示范基地,共有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竹笋种植面积10000亩、螺蛳养殖面积6800亩、蛋鸡养殖100万羽、肉鸭育雏3000万羽。

爱民经典原味袋装螺蛳粉
太阳村豆角种植基地
高山清泉,适宜养螺。螺蛳粉产业的“外溢效应”,还惠及苗山侗寨的少数民族村寨。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也在引导农民在稻田套养田螺增收。
据统计,螺蛳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带动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还探索出生态扶贫、旅游扶贫之路。
当前,柳州正在致力于将螺蛳粉打造成为“双百亿”产业。柳州也加紧建设一批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并以螺蛳粉产业为示范引领,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